中國鎖具誕生已綿延數千年,韶文化遺址發現了木鎖,西周出現了青銅鎖,到了東漢已普遍生產、使用金屬鎖,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中國古鎖退出歷史舞臺。
中華古鎖至今不但仍有實用價值,更成了彌足珍貴的歷史印證物,它從壹個側面反映了木工工藝和五金工藝的歷史發展軌跡。鎖具從它的材質、造型設計、機械構造、機關結構、雕刻書畫諸方面來看,它涉及多門學科,木工工藝、冶煉鑄造、鍛打冷作、美術書畫、銅木雕刻以及動力、物理、幾何、心理等學科,都能在鎖具中找到痕跡,它反映了歷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的狀況。 鎖的材質,基本上有兩大類,壹為木鎖,壹為金屬鎖。木鎖的生產須經鋸割裁料,斧劈成形,鑿眼打洞,刨光鉆孔等工藝流程。金屬鎖則要冶煉,金銀銅鐵,制坯澆鑄,切割裁料,焊鉚鑲拼,鉆孔打眼,銼平拋光等五金工藝流程。壹把鎖具從原料到制成,不知要耗費鎖匠們多少精心勞作!
經歷數代能工巧匠們的發明創造和改進,所生產的鎖具可以說成億上兆,很難統計出精確數字。從傳世的鎖具看其中不乏精品,這些都是古代工匠們智慧的結晶。可能是因為鎖本身就是壹種體現保密性的物品,鎖匠藝匠們內部代代相傳,著書立傳的文人墨客也極少涉足,導致歷史典籍、正史和野史都少有記載,所以至今對鎖藝術研究幾乎還是空白。
其實鎖具文化的內涵還是豐富多彩的。歷代鎖匠抽制作的奇品鎖,精美者眾多,真乃華夏巧匠制奇鎖。現從舉不勝舉中挑選幾把作些介紹。 諸如精工雕刻雙喜鎖。陳邦仁古銅器收藏館中就藏有壹對,均為白銅質地,外形與普通廣鎖壹樣,正面呈凹狀,端面則為三角形與長方形組合狀,長5.2厘米,高2.9厘米,鑰匙孔壹為艹狀,壹為山狀,鎖頭內均有王大有鈐記。王大有乃上海百年老店,舊時開設在中華路小東門附近,是頗負盛名的銅錫作坊。這兩把鎖的正面都雕刻成雙線喜字。壹把兩側配有和合二仙圖,右側為和仙,手執荷花,高過頭頂,身著花袍,朝右微傾,面左嬉笑;左側合仙手捧仙盒,從盒蓋與盒底連接的隙縫中升騰出壹縷雲煙烘托著壹輪太陽,兩仙相向,面對喜。
麒麟送子圖,右側壹仙女,手執宮扇在前引路,並回眸盼顧後者;左側為壹書生打扮仙人,騎著麒麟前行,右手執壹如意,身前坐壹童子。
喜字、和合二仙、麒麟送子,都有故事傳說。
相傳,這喜字與王安石有關哩。
喜字為王安石所創。壹次,王安石進京趕考,見壹富貴大族人家們前張燈結彩,燈上懸掛壹副上聯傳諭眾人,說是有誰能對上下聯者,就將小姐嫁給誰,但始終無人對得上來。王安石見此覺得有趣,但因應考在即未加理會,科考結束,那家忽派人到他府上,請他做客對對子。王安石凝神壹想便對上來了。那家主人見其才思敏捷,壹表人才,因得乘龍快婿而心下大喜,洞房花燭之時,又知金榜題名,王安石情不自禁,鋪紙濡墨,揮毫連寫兩個大喜字相邊的喜,表示喜上加喜的心境。從那以後喜就流傳開了。
喜,習慣稱之為雙喜,其實是個圖符。在民間它是喻戶曉,盡人皆知的吉祥圖符。聰明的鎖匠在人家訂制結婚用鎖時,巧妙地將此圖符移到鎖具紋飾,使用者無不喜歡。
在傳統的中國,民間以喜為五福之壹,由此可知對喜的重視,中國人的生活態度壹般都是很現實的,熱愛生活,追求美滿、幸福。因而,人們把許多事物都視為喜。諸如婚娶、中舉、路遇故舊、親朋來訪等等。由此,人們也創造了許多表示歡樂喜慶的吉祥物、如喜鵲、喜蛛、鸛獾等。雙喜臨門之時,除用兩只喜鵲表示外,又創造了使用更加便捷而又直觀的喜來代替,恰切地表達情感意趣。
喜在日常生活中,禮儀生活中應用很廣,尤以結婚為多。當今的婚嫁,也在大門上貼喜、轎車上貼喜,新房之中,家具、墻壁、門窗亦多貼喜字,貼於屋頂,喜倒置,俗稱喜到,以倒諧到。新婚中被褥、臉盆、梳妝鏡箱、保暖瓶等物品上,或貼或繡上喜字。由於喜慶歡悅是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向往和追求的目標,故而喜也見於日常,舉凡畫稿、衣料、建築、家具、什器或其他日用品上均可見到喜的圖案,喜的變形有長喜、圓形喜等。
和合二仙又稱和合二聖,是傳統所供奉的和合之神、歡喜之神。 相傳,唐代有個神人叫萬回,俗姓張氏。其兄戍邊安西,離家萬裏之遙,且音訊全無,父母思念心切,常涕泣不止。萬回見狀要父母備好糧食衣物前往探之。他當日起程,當晚返回,並告之父母其兄平安無恙。父母和鄰人都驚訝不已。故稱其萬回。《西湖遊覽誌余·卷二三》裁:宋時,杭城以臘月祀萬架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萬裏外亦能回來,故魚曰萬回。後來,人們以為和合當為二神,以萬回壹人當不妥。故清雍正十壹年(1733年),封唐天臺僧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寒山、拾得皆為貧僧。前者文殊,後者普賢,他們都有智慧、德性。同時,二僧頗能自得其樂。或長廊徐行,叫嗓淩人。或望空獨笑,時僧逐捉罵打,乃駐立托掌,呵呵大笑,良久而去。或長廊唱詠,唯音咄哉,三界輪回。或於村野與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順,自樂其性。又傳,二人異而親如兄弟。寒山年稍長,與拾得同愛壹女子未成,臨婚始悉情由,乃出家為僧,拾得因此舍女往尋寒山,探知寒山住地,乃折壹枝盛開荷花前往見禮,寒山見拾得前來,急捧飯盒出迎,二人極喜。遂同為僧。
無論是萬回還是寒山拾得,他們本身都是有壹定的德性、道行,或萬裏致歸,或能和睦諧樂,故被民眾奉為歡喜和合的神人。舊時,人們以和合為掌管婚姻的喜神,並有歡天喜地的別稱。人們繪圖、模塑其形象,用以祝吉。和合二仙常見的形象均作蓬頭笑面亦足,壹持盛開的荷花,壹捧蓋盒(或壹如意、壹珠寶),取和(荷)諧合(盒)好之意。和合之形象多於婚禮時陳列懸掛,或常年懸掛手中堂,取諧好吉利之意瓷塑、泥塑、木雕亦有和合二仙像,置於幾案、廚櫃,以裝飾和祝吉。 麒麟送子者,麒麟為仁瑞之獸,壹副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舊時麒麟送子主題,既見於圖畫,祝頌之語,也見於歲時活動,表現方法十分廣泛。其意在於祈求、祝頌早生貴子,子孫賢德,這個文化現象源於孔子。在孔子的故鄉曲阜,有壹條闕裏街,孔子的幫居就在這街上。在孔子出世前,他的父母已生了十個孩子,其中只有孔孟波是個男孩,但患足疾,不能擔當祀事。父母覺得太遺憾了,就壹起在尼山祈禱盼望再生壹個兒子。
壹天夜裏,忽有壹頭麒麟踱進闕裏。街坊四鄰聞之都趕來觀看。麒麟這時從嘴裏吐出壹方帛,上書: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征在賢明。第二天麒麟不見了,而孔子誕生。這就是麟吐玉書的由來。
麒麟送子,就圖案而方,可分繁筒兩種。繁者,以童子為中心,戴長命鎖,持蓮抱笙;或為童子騎麒麟,角或掛壹書;或為童子背後有壹群仕女護送,仕女張傘持扇。簡者,為童子騎麒麟,手持蓮花。這種圖案多見於結婚、寢室用品,也用於祝賀出生的飾物,建築應用亦多。 再如,壹花旗鎖中的旋轉鎖,白銅質地,長8.4厘米,高3.1厘米,鎖正面鐫刻雙猩滾繡球圖案,雕工精美,獅身和獅尾的毛發絲絲可辨,兩獅前撲,相對盤球,兩尾翹得高高,球被盤得飛速旋轉,球的上下有暈紋。兩獅昂首曲頸,扭腰擡臀,形象逼真,生動傳神。
獅和虎同為百獸之王,雙獅滾繡球民間稱之為獅子滾繡球,表示喜慶吉祥歡樂之意。俗傳,雌雄二獅相戲時,它們的毛纖纏在壹起,滾而成球小獅子便從中產出。此處繡球乃吉祥之物,它的變形圖稱繡球綿、繡球紋,廣泛用於衣料、建築、家具、什器等方面。民間有獅子舞,是逢年奪冠節的重要節目之壹。壹般為綴結或彩飾獅外套,人居其中,仿獅子各種姿勢,行走起坐,俯仰跳躍。又有人執繡球引逗、戲弄。這種民間舞技,後被搬上舞臺傳以迄今。
相傳,獅子允繡球的起源故事是這樣的:南北朝時有壹位名將叫宗愨,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與南方林邑國發生壹場戰爭。宗愨為先鋒,接連受挫後想出了壹條妙計,命部下雕刻木塊,制成獅子頭套和面具戴上,復披黃衣,敵方以?quot;獅子沖過來了均敗陣而逃,宗愨獲得全勝。這種作戰方法,逐漸流傳民間,並慢慢增加舐毛、搔癢、打滾等動作,變兇猛為可愛的形象,以為演繹為獅子送祥瑞的習俗,雙獅戲繡球又成為人類生殖儀式的象征。 又如壹把雙兔造型鎖,白銅質地,長8.5厘米,3.1厘米。雕鏤精工細作,在壹座山坡上,右有宮殿壹角,遠處有梅花怒放,右側坡頂為芝蘭吐香,在這仙境中,從高坡向低坡,有兩只行進的玉兔,前行者回眸顧盼後行者,後者也正在躬身下行。兩只機靈的玉兔,玲瓏柔順,令人憐愛。
兔,為地支十二生肖之壹。兔性柔和、溫順、善良。相傳,有個叫秋華的孝子,幼年喪父,非常孝敬母親,遠近聞名。家貧窮,租地耕種,侍奉老母。母親歸天後,秋華頭發全部脫落,在墓側守孝。有人要幫助他,他婉謝了。壹天,有壹有兔子被獵人追逐,兔子逃到秋華茅舍中。自此,兔子被秋華保護了下來。兔子就在屋中住下了,侍候秋華左右。這時的兔子已成為瑞獸了,會給人們帶來平安、吉祥、幸福。 關於兔子的傳說也不少。 鎖匠把美麗的神話傳說故事搬到鎖具紋飾上來,不但使鎖具平添幾許吉祥色彩,又祈盼人們善良、幸福。
又如,擋鑰鎖,它似四開鎖模樣,但又不同於四開鎖。因它的功能是擋住鑰匙,因而喚之為擋鑰鎖。鎖為黃銅質地,長8.5厘米,3厘米。兩端有個鏑子,壹個裝死的不能動,壹個活絡的可以動。只要將活動的鏑子往下扳,鎖梁即移出壹部分,另壹端暗門可打開,顯露出鑰匙孔,但此時鎖芯上的簧征被擋板蓋住,鑰匙被擋住無法開啟。原來連著活絡鏑子上的簧片上方有壹扁銅條貼牢,並設有靠山當軌道,這扁銅條頂端鉚有壹塊鎖芯簧片頂部面積相等的擋銷,將簧片頭部擋住使鎖無法開啟。這時,必須將活絡鏑子外拔,使平扁銅條將連著的擋銷板拉直,使擋板脫開鎖芯上的簧片喪失了擋蓋作用,鑰匙方可將簧片套住,才能開啟自如。這種惟妙惟肖的構思設計,真可謂匠心獨運。
再如,這是壹把奇特而又古怪的鐵鎖,名為四鑰升降鎖。說它奇特古怪,在於它的造形像個方形漏鬥,又像壹座倒置的方塔。統高15.5厘米,寬4.5厘米,梁高4.5厘米,塔尖高6厘米。
整個設計奧妙,鎖身可升降,有四個鑰匙孔,壹個外露三個隱蔽暗藏。要打開這把鎖,須分五程序開啟,缺壹不可,亂了次序也不行。鎖自重550克。
它的開啟順序為:壹把為大號鑰匙,齒為方孔形,柄為方孔古錢狀。第壹步先用大號鑰匙柄上的方孔錢的方孔套住塔尖,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卸下塔尖露出鑰匙孔;第二步,用大號鑰匙方框齒插入鑰匙孔,順時針旋轉鎖殼內層隨著鑰匙旋轉,緩緩上升到二厘米處,在內層鎖殼上顯出兩個鑰匙孔,壹個在正面左側,呈現棒槌狀鑰匙孔,壹個在右側端面出現圓日形鑰匙孔;第三步,用二號鑰匙(小於大號),齒為圓孔狀,柄為圓環中嵌入三個相連小圓環,成品字狀,將鑰匙插入,逆時針旋轉套住鎖殼中之螺桿,用力旋至擰不動為止,螺桿原來卡住鎖梁的缺口,此刻松開了,鎖梁可以上升壹部分,鎖仍未全部打開,還有兩道機關鎖住;第四步,要用三號鑰匙(小於二號),形狀與二號近似,只是圓齒壹側多壹塊撥片,連著圓管外側。當鑰匙插入鑰匙孔,順時針旋轉,打開第三道機關,將支入鎖梁叉形虎口的閂銷退出,鎖梁又可上升壹部分;第五步,也就是最後壹道關口,即用四號鑰匙(比三號稍小結構相同)插入鑰匙孔將另壹片閂銷退出。因為這壹片閂銷和第三號鑰匙開的閂銷是平行的,兩片閂銷***同卡住鎖梁上的叉形虎口,至此,鎖才算全部被打開。
這把珍奇的鎖,在幾年前我曾看到過,那是壹位老外同好,他在古玩市場遇到我,馬上從包裏掏出壹把四鑰升降鐵鎖給我看,他的神情得意洋洋。我欣賞了壹陣覺得是把奇妙之鎖不可多得,心中好生妒意,這麽好的中華奇鎖,怎私落入外人之手,真是惋惜。他很快從我手中討了回去,我問他哪裏買來的?他神秘兮兮小聲輕語地說:在山東古玩市場,花壹千元買來的。
壹晃幾年過去了,我始終沒有機會覓到這種奇怪之鎖。
真是有緣千裏來相會。日前,同好藏友小潘告訴我,東臺路古玩市場有壹店鋪博古架上有把鐵質四開鎖,小潘陪我前去壹看。壹看此鎖不由得十分驚訝,這與我幾年前見到的那把四鑰升降鐵鎖何其相似。壹問價格不菲,我又問店主道:這貨從何進的這是壹位老外寄賣的,還價不賣。我咬咬牙就拿了下來。我揣度這位寄賣的老外,很可能就是幾年前給我看的那把四鑰升降鐵鎖的那位老外哩!我非常慶幸自己,從老外手裏爭回了本屬於我華夏的古鎖。
這把奇鎖,就是壹位制鎖高手完全是用手工打制的,連接處用焊鉚工藝,內部結構系用螺桿和閂銷交叉組合而成,連圓形、方形管鑰匙都是有接縫經敲打而成的,鑰匙柄上的圓環也是手工打制的,無機械加工痕跡誠為可貴。這把鎖斷為民國時期之物。 中華古鎖堪稱奇鎖眾多,僅從以上數例便窺見中華古鎖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國鎖文化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內容豐富,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認識:
首先,鎖是與人類私有制同時誕生的。它的歷史十分悠久。那是在我國的母系社會晚期(相當於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當時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類開始有了私有財產(少量)積累。為了保護個人財產,人類開始了對鎖具的探索。最初是用獸皮包緊自己的財物。 外邊用繩索反復牢牢打結。要開啟時,必得用壹根用獸牙或獸骨制成的“錯”,把繩結壹層層挑開。這是我國最原始的鎖與鑰的雛型。到了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我國先民就創造了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鎖具,可稱得上是“世界第壹鎖”。以後隨看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又創造了銅鎖、鐵鎖、銀鎖、玉鎖等不同質材、不同形狀的鎖,工藝技巧越來越高。我國鎖的蘊藏量也是居世界首位的。作為中國人,特別是制鎖行業的同仁們,都應該感到光榮和自豪的。 中國玉雕至少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玉雕品種、風格、雕工等歷代都有其特點。各式各樣的玉鎖在其中不是大器,但是作為壹種吉祥護身辟邪用品,得到民間廣泛的使用和歡迎。在此向大家介紹壹部分明清玉鎖。 玉鎖有素面的,有單面或者雙面紋飾的。有浮雕也有透雕。形狀有方形、長方形、橢圓形、桃形。為了便於攜帶,壹般長不超過10厘米,厚不超過1厘米。
紋飾有文字,鐫刻的吉祥語壹般是“長命富貴”、“金玉滿堂”、“福壽綿長”、“和合如意”、“壽同日月”、“永保長壽”、“福壽雙全”、 “既壽永昌”、“如月之恒”、“三保九如”、“萬代榮封”、“金玉富貴”、“玉堂富貴”等字。
圖案花紋壹般是龍、鳳、孩童、花卉、靈芝、蝙蝠、壽桃、荷花、如意等。山水人物寫意紋飾玉鎖,屬於明清以來蘇作工匠喜用的裝飾作品。元明清三代受文人畫的影響,在玉器紋飾中出現了大量的山水、人物、松、竹、梅等受文人推薦的畫面。 漢代造紙術發明之前,公私文書是用竹簡和木牘來寫錄的,這些簡牘為了防止在傳遞過程中被人私啟竊看,便在卷好的竹簡木劄外面放壹塊挖有方槽的木塊,用繩子把它捆劄起來後,劄繩結放在方槽內,再扣上壹團泥,用印在泥上壓出印文,借以起到“以檢奸萌”的作用。這塊打上印章的泥團,就是封泥,亦稱“泥封”,其使用方法,類似過去郵局的火漆封信。
封泥多用青泥。青泥質塊堅韌,故能傳千年,封泥的正面是印文,背面有繩跡。其形狀不定,大多是不規則圓形,少數呈方形。秦漢之印大都是陰文,在泥上鈐印後即成陽文。魏晉之後,竹簡木劄逐漸被紙帛所取代,封泥之制亦漸廢。
封泥出土較晚,清道光年間,川陜等地出土了封泥,因人們對其用途尚不了解,誤以為是古代用以鑄印的範母,至光緒年間,劉鐵雲始糾其廖,定名為封泥。清末民初,羅振玉搜集了大量封泥,委托王國維進行整理。王國維結合西陲出土的簡牘,參稽古代文獻,將封泥的型制和使用方法搞清之後,人們才對封泥有了明確的認識。1972年,長沙馬王堆壹號漢墓出土了帶有封泥匣(即鬥撿封)的封泥,1996年,西漢北郊相家巷村出土的封泥,證實了王國維的考證是正確的。
封泥保留了大量秦漢官印的鈐痕。現存的秦漢官印,多數是供殉葬用的冥器,屬於當時真正使用的很少。而封泥上所鈐之官印,都是當時實際使用的官印,因而上面留下了不少古代官名、人名和地名,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官制、人物、歷史、地理等都是難得的寶貴資料。
從現存封泥的文字形體來分析,少數封泥與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相合,屬古鉨類,而大量封泥文字,則屬於秦定六國統壹的小篆體。秦代的官印多為“田字格”。西漢初期的官印仍然留有秦代遺風。據此推知,帶有“田字格”的封泥,大致屬於秦或漢初的產物。。此後,為數甚多的漢印,不再帶有邊欄,這和封泥大都不帶欄框恰巧相和會。封泥脫胎於秦漢官印,它不僅保持了秦漢印璽方平平的緣故,線條別具壹格,有壹種圓渾、蒼勁、古拙的趣味。封泥的邊欄也另具壹格,其邊欄是鈐印時天然形成的,並非有意的藝術創作,加上年代久遠,泥質幹燥變形,邊欄形狀各異,用墨拓之,顯得千姿百態,古意盎然。
由於封泥不像銅、玉印那樣,可以反復鈐蓋,所以封泥印蛻,通常如拓碑壹樣來制取。因此,封泥如果是陽文其印蛻仍為陽文。以白文為主的漢代,與以朱文為主的封泥,情趣已完全不同,漢印總的風格顯得雍容樸素,而封泥總的風格則有蒼潤之古雅之感。
清乾嘉之際的篆刻家,以秦漢印為宗,創造了眾多的篆刻流派。由於封泥出土較晚,直至清末,才開始被篆刻家借鑒。近代藝術大師大吳昌碩,就是擅學封泥的高手,他在邊款中談他摹擬封泥的體會時說:“刀拙而鋒銳,貌古而神虛,學封泥者宜守此二語。”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波特 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 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歐洲制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 簧鎖的基礎上改制成滑動轉片鎖,其 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1848年,美國人L·耶爾發明采 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 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如今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 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 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 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 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 的變化達到百萬種。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 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 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 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眼球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 比擬的高保密性能。此外,現代鎖還 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 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
密碼鎖是通過密碼來開鎖,主 要用於保險櫃這類安全性較高的鎖。感應鎖最常見的有IC 卡鎖,可分為 接觸式和與非接觸式兩種,接觸式IC 卡鎖要將卡插入鎖縫,與芯片鎖的內部讀卡器接觸;非接觸式IC卡鎖不需 要這壹過程,只需要將卡與鎖的讀卡 器靠在壹起就可以,如停車場、地鐵 等公***場所使用的卡鎖就是這類非接觸式IC卡鎖。生物鎖是利用生物特征 識別技術進行開啟的鎖具,包括指紋 鎖、掌紋鎖、視網膜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