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內在需要
壹個民族的文化自信究竟來自何處?除了受制於文化“硬實力”的不斷增強之外,文化自信還取決於本土文化傳統在當代價值的日益自覺和不斷彰顯。離開了固有的文化傳統,縱然有再多的物質財富積累,也談不上真正的文化自信。說到底,文化自信取決於壹個民族的文化底蘊。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壹能夠使自身文化延續至今的國度。這種悠久歷史本身就能夠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適應能力、包容能力和同化能力。中華文化歷經五千年而綿延不絕,能夠在不斷損益中保持中華文化的特質、根性和道統,這本身就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壹個奇跡。壹
個民族的文化自信之建立,無疑需要多方面條件的配合,需要文化“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支撐;但弘揚本民族文化及其優秀傳統,以彰顯其時代價值和積極意義,無疑是其中壹個不可或缺的方面。
壹個民族只有擁有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擁有開放的眼界、寬容的胸懷和學習的勇氣,去接納壹切外來文化中有價值的成分,並能夠同壹切外來文化進行平等對話和建設性互動。
擴展資料:
國學的意義
國學的意義不是在西潮湧動的今天進行什麽復古表演,也不只是滿足於提供壹種文化樣式,更不是躲進書齋遠離現實,做壹些古玩家的鑒賞工作或是站在時代之外去構建什麽神秘莫測的思想體系,宣講什麽高頭講章,不食人間煙火,國學必須正視這個時代,介入這個時代,指引這個時代,成為人們新的精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