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閩南茶文化有哪些特點,需要註意什麽

閩南茶文化有哪些特點,需要註意什麽

中國茶文化集哲學、倫理、歷史、文學、藝術為壹體,是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奇葩。閩南茶文化的精華是茶藝,它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茶具、火候、環境。 飲茶是閩南人生活中的壹大享受。過去,在閩南有壹種說法:“抽啦叭煙,聽南音樂,泡功夫茶,其樂無窮。” 那麽閩南茶文化需要有哪特點,我們需要註意哪些方面?

首先如何泡好壹壺茶,如何享受壹盞茶呢?這是需要技藝和藝術的,這就是茶藝。 閩南人把飲茶叫作泡茶,泡茶最講究茶葉、水和茶具了。

壹、茶以新為貴,而且要優質茶葉。閩南人喜歡喝烏龍茶,因為烏龍茶是介於不發酵茶(綠茶)與全發酵茶(紅茶)之間的壹類茶葉,它外形色澤青褐,所以稱“青菜”。烏龍茶經沖泡後,葉片上有紅有綠,湯色黃紅,口味醇厚。而烏龍茶茶中最負盛名的是安溪鐵觀音,鐵觀音如青橄欖,入口略有苦澀,入喉後漸漸回甘,韻味無窮。

二、泡茶對水有嚴格的要求,因為水有軟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鈣、鎂含量不到8毫克的稱為軟水,反之則稱硬水。泡茶要用軟水,用硬水泡茶,茶味變澀,茶香變濁,茶湯變色。

三、閩南人泡茶愛選用有加蓋的陶器茶具,因為它會“保香”和“保味”。最喜歡“孟公壺”和“若深杯”。“孟公壺”又稱 “孟臣罐”,容量只有50壹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甌”,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只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個“孟公壺”與4個“若深杯”壹起放在圓形茶盤中,顯得很有藝術欣賞價值。

閩南人對飲茶情有獨鐘。在閩南地區就有這麽壹種說法:“早茶壹盅,壹天威風;午茶壹盅,勞動輕松;晚茶壹盅,全身疏通;壹天三盅,雷打不動”。在福建安溪縣,還流傳著“早上喝碗鐵觀音,不用醫生開藥方;晚上喝碗鐵觀音,壹天勞累全掃光;三天連喝鐵觀音,雞鴨魚肉也不香”。人們在說到閩南人的熱情好客時,總也離不開壹個“茶” 字,因為“閩南人真好客,入門就泡茶。”

四、如何泡茶才能讓它的香入心?

1、茶具,壹般用紅色的宜興陶壺,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自然就更小了。用這樣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

2、除了茶壺、茶杯外,還有擱茶杯的茶盤和壹個碗狀的放置茶壺的茶洗。每壹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將茶杯放入茶洗中,用煮沸的開水沖燙,這就是茶洗的功能之壹。

3、第壹道程序就是燙壺、燙杯。隨後,倒掉茶洗中的水,將茶壺放在茶洗中,放上茶葉,茶葉要放滿壺,這樣沖出來的茶才夠味。

4、在茶壺裏塞滿了茶葉,接著就把開水沖入茶壺中,這時浮起壹些泡沫,老先生就用壺蓋輕輕撥動,把泡沫撥出,然後蓋上壺蓋,再從壺蓋上淋下開水,把壺外的泡沫沖走,這樣,茶壺內外溫度相差不會太多。了,熱氣才不會跑掉。他把茶壺提起,將這第壹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第二道水立刻沖進去,沖到壺蓋蓋下去後有少許茶水溢出為止,蓋上蓋子,再淋壹些開水。

5、泡茶最忌諱浸茶,壹浸就出茶堿,茶就苦了。他拿起茶壺邊斟邊說:“斟茶是很講究功夫的,必須用壹個手指按住茶壺蓋,將茶壺翻轉九十度,壺嘴直沖下,迅速繞著已經排成壹圈的茶杯斟下去。開始叫‘關公巡城’,每壹個杯子都要巡到,最後叫‘韓信點兵’,那後邊的幾滴是最甘美的,所以每壹個杯子都必須點到。”

6、這樣斟出的茶,每壹杯色澤濃淡均勻,味道不相上下。壹泡茶,壹般沖五六次,講究壹點的,沖泡三四次就要將茶葉渣倒出,重新燙壺、燙杯。

茶藝,它是茶文化的精髓。而茶道是茶文化的另壹境界,閩南的茶道精髓,體現在壹個“和”字上。例如,當地村民有什麽糾紛或隔閡,只要長輩出面開壹個“茶話會”調解,便可輕松把事情“擺平”。這種茶文化中的“和”,意蘊著風調雨順的天和、青山綠水的地和以及友好相融的人和。如果上升到茶德的高度,“和”的內涵會更豐富,具有壹種社會功能,使飲茶者追求壹種收斂奢欲、洗心滌煩、振作向上、自我整合、人倫和諧、其樂融融的精神境界。閩南人在這片土地上長期和睦相處,親如兄弟,根植、流傳其間的茶文化,無疑具有深厚的旺盛生命力,是中國燦爛茶文化中的壹朵奇葩。

  • 上一篇:妳覺得銀元怎麽樣?
  • 下一篇:雍和宮西門對過磚兒胡同拆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