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街區像樹的年輪,記載著城市的歷史;像厚重的書籍,積澱著城市的文化。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歷史街區,才能延續西安的歷史傳統和人文精神,留住城市的根。在城市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之間,往往是壹個兩難的選擇,在很多時候,在追求經濟利益和保護歷史文化的較量中,最終結果是推土機獲勝,壹些具有不可再生的文物價值的歷史街區或建築就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煙消雲散。
經歷過千百年的風雨之後,西安的很多人文歷史街區通過改造之後,在新的時代仍然散發著勃勃生機和新的活力。
書院門古文化壹條街
書院門街是西安的歷史街區,從南門至文昌門,街道全長570米,這條街周圍,西有的湘子廟、寶慶寺塔,街內有明代陜西的學府" 關中書院",東有碑林、臥龍寺等。兩端有巨型仿古牌樓,街道兩邊近百家店鋪,主要經營文化用品、古玩字畫、文房四寶、青銅器、民俗用品、傳統手工藝品及珠寶等。新整修後的書院門街道中央清壹色的仿古式小鋪壹字排開,售賣各色手工藝品,剪紙、皮影、古塤、耀州瓷、字畫、刺繡、玉器等等,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遊人更喜歡在這些小鋪前流連觀賞,"淘"自己喜愛的物件。整個文化街富有濃厚的歷史味、文化味,浸透了濃濃的墨香。
北院門回坊風情壹條街
從西安市中心鐘樓向西100多米、穿過鼓樓門洞,就進入了西安回民歷史街區。區內有大小形態各異、年代不壹的10座清真寺,約2萬名回民" 依寺而居",維持著原有的宗教傳統和生活習慣。西安的北院門"小吃壹條街"、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化覺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國三大城隍廟之壹的西安城隍廟都在區內,以漢族和回族為主的多個民族於此居住生活,呈現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圍,具有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回民街在西安,絕對是壹個標誌性的地點。到了西安的遊客壹般都不會錯過回民街,不光是因為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更是因為這條街道深厚而豐富的文化內涵。走在街區內,隨處可見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穆斯林建築風格相融合的小店,由回民經營著各種民族服飾、工藝品、回民小吃等,具有濃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來遊客尤其是國外遊客的喜愛。每到夜晚,這裏更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來自各地的遊客在這裏盡享美食和民族風情之樂趣。
保護與開發
西安是壹座具有3100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積澱,使西安擁有壹批歷史文化遺產、諸多旅遊景觀以及獨特的市俗風情、民間藝術、街巷民居等現實文化資源。在城市發展建設中,如何處理好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建設的關系,如何有效保護、合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揮西安歷史文化資源的優勢,展古都風貌、促經濟發展,是擺在西安各級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
在西安的城市發展過程中,也曾遭遇過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建設之間尖銳矛盾的困擾,如前幾年百年督軍老宅的拆與不拆的問題等,幾乎每壹次涉及文物保護的城市改造工程,都會在政府部門、開發商與專家學者、普通市民之間引發激烈的爭論;也曾發生過令人遺憾和痛心的事情。近些年來,政府文物保護的意識在不斷增強,對歷史文化建築及街區的保護力度在不斷加大。
為保護街區的歷史風貌,西安市政府從1991年就開始對歷史街區內的部分街道進行改造。1997年,挪威首相和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同誌簽訂了壹個中、挪合作的協議,其中有壹個內容就是西安回民歷史街區的保護。由挪威出資500萬元,國家科委和陜西省、西安市給予壹定的配套資助和支持,***同啟動了西安回民歷史街區保護項目。榮獲200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化覺巷125號院落就是這次中、挪合作保護、維修的成果。這座已有 200多年歷史的小四合院,如今依然是青磚黛瓦、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通過有效的保護措施,西安回民歷史街區可以說是西安保護的歷史街區,已成為壹個能夠體現西安文化特色、黃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特色的旅遊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