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可見光的波長在400納米到700納米之間,400納米以下的紫外光能量大,容易被物體吸收,使物體變質;700 nm以上的紅外能量小,不容易被物體吸收,所以非常安全。
木材、植物、蠶絲等物質都是高分子結構,含有纖維素或蛋白質,容易因光、電、細菌而變質損壞;其他物質,如石頭、銅、鐵和陶瓷,不容易受光的影響。我們用不同型號的手電筒,波長有長有短。
但應該都是700納米以下的可見光,對高分子結構的文物有或多或少的傷害。因此,木質建築、字畫、絲織品、壁畫等文物在拍照時應禁止使用閃光燈損壞文物。所以壹般禁止拍照。
擴展數據
閃光燈對文物的影響;
1,讓字畫老化變色。
閃光燈不僅會發出我們看得見的可見光,還會發出波長為200nm-400nm和700nm-1200nm的紫外光和紅外光,發出我們看不見的紫外光和紅外光。這些看不見的射線會直接損壞書畫等文物。
資料顯示,波長小於358nm的紫外線可破壞有機分子中的線性飽和鍵,分解字畫中的有機成分,使字畫紙和絲綢老化、發黃、變脆。
同時,紫外線還能分解空氣中的氧分子,形成初生態氧。壹方面,這些初生態的氧可以將文物中的有機成分氧化,如紙張中的纖維素變成纖維素。另壹方面,在潮濕條件下,它能與書畫上的水分子結合形成過氧化氫,引起顏料的化學反應,導致書畫文物褪色變色。
紅外線也叫紅外熱輻射。顧名思義,紅外線可以產生熱量。在熱輻射光源的照射下,書畫文物表面的油畫層和下層材料層容易發生溫度變化。溫度變化越劇烈,熱脹冷縮越強烈,會造成彩畫顏料的軟化,加速書畫文物的老化。
2.讓面料掉色焦糊。
東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就手電筒對絲綢面料的影響做過壹系列實驗。他們將六種不同顏色的絲綢樣品放在六個手電筒前進行間歇照射,發現紅色、黃色和棕色的絲綢在手電筒的照射下很快褪色。
起初藍、黑、白三色絲綢顏色變化不顯著,但長期照射後也會發生變化。所有絲樣在反復輻照下都發生焦化,其中以紅、黑、棕絲最為嚴重。
蠶絲在閃光燈照射下的褪色現象,主要是由於蠶絲纖維上的染料顆粒、絲絮和汙垢顆粒在光的作用下發生了變化。它們在光的照射下變色碳化,在蠶絲纖維表面形成熱點,從而使蠶絲纖維在熱的作用下受損,焦化,進壹步改變蠶絲的顏色。
閃光光譜中紅外線的熱效應也是造成白絲發黃和染色絲褪色的重要原因。染料顆粒的種類、大小和分布對光照下絲綢的顏色變化有重要影響。絲纖維表面的光滑度變差,絲絮和汙垢的存在也會加速絲的光老化。
由於蠶絲纖維的老化,絲絮、汙垢顆粒的增多,平整度差,織物文物在閃光燈下比普通織物更脆弱。
3.讓漆器腐爛變質。
漆器多為木質擺件,漆器中的木胎屬於纖維質地,對光非常敏感。閃光燈發出的紫外線對木胎漆器有很大的破壞力。紫外線可以打破木材纖維組成分子中的C-C鍵,即大分子變成小分子,直接造成木材腐朽、強度降低,甚至脆粉。
閃光燈的強光也會使漆面的漆膜褪色,失去光澤。同時,強光照射會使漆膜溫度突然升高,表面水分迅速蒸發,而漆面內部的水分緩慢向表面移動,打破了漆面水分分布的平衡,從而造成漆面卷曲、開裂、龜裂。
4、讓彩色小雕像變色開裂。
彩塑中使用的礦物顏料有應時、朱砂、方解石、雌黃、片狀褐鐵礦、紫色螢石、藍銅礦、孔雀石、朱砂、棕錳等。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對方解石、褐鐵礦、鉛、孔雀石、錳五種主要礦物顏料進行了光敏性測試,最終發現這些顏料在光照下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棕錳、孔雀石、鉛尤為敏感。
光照對彩繪俑的顏色變化有直接影響。光源波長越短,光子能量越強,彩繪俑的色彩變化越劇烈。紫外線和高強度可見光都能引起彩陶變色。
紅外線雖然不能對彩繪俑造成直接傷害,但是穿透力很強,可以造成熱效應。紅外線會使彩繪俑表面溫度上升,濕度下降,最終導致表面傾斜開裂。
參考數據
鳳凰網_不要開閃光燈。文物會“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