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時期鑄造壹貫錢成本是兩貫,私人把銅錢融了賣銅又能得幾倍的利潤,銅錢面值為啥比原材料還低這麽多,不應該啊,再貶值也不應該比原材料價值低啊。對貨幣史壹竅不通,求別拍。
cmlj:銅錢不是全銅的。
陳湯再世王世傑:小說裏說的很清楚啊,鑄錢的成本可不是單單原材料,造爐子要花錢,雇傭工人要花錢,還有負責的官員要開工資,造好了妳運到國庫裏也要花錢。所以壹貫錢的成本兩貫不足為奇,就是這樣唐朝還在不停地用二倍的成本鑄錢,直到滅亡,為了應付錢荒。
茗夜雨:別說古代,就是現代,老壹毛和五毛的硬幣也沒有原料值錢。錢比原料值錢那是到了紙幣時代才實現的,當然,妳足夠黑的話摻其他原料也可以實現......
bairao:1、銅的總供應不足;2、這導致銅和錢不能同時滿足需求;3、政府更看重銅錢作為貨幣的功能;4、錢多了銅就少,政府又要優先保證錢的供應,因此壹方面是政府在承擔把錢維持在相對較低價格的成本,另壹方面銅的價格也正是因為政府控制供應而上漲;5、如果政府不積極鑄錢,錢的價格就會高漲,壹方面導致錢荒影響貿易流通,另壹方面又會出現私鑄的問題,並引發錢幣的劣幣化。
深潛者:他們為啥不鑄大錢,然後堅定的維持大錢的價值呢?
monitor:感覺與中國古代其實多個貨幣同時流通有關。比如五銖錢流行了很久。如果朝廷貨幣實際含銅太低,百姓會拒絕使用。就像明清時期中國還有西班牙的銀幣流通。
深潛者:只要朝廷接受按照大錢面值支付的賦稅,那麽大錢的流通就不可能被拒絕呀。
monitor:回到樓主的問題,其實我國就是天然通縮的。銅礦經過常年開采,加上海昏侯這種埋進去幾噸銅錢的人很多,銅礦越來越少。朝廷的鑄幣權其實是殘廢的。難道妳能制止下面官吏只收小錢,然後轉成大錢上交麽?
禦駕親征永歷帝:還有貨幣外流和窖藏銅錢的問題,我覺得這比銅礦開采的問題還嚴重?
monitor:外流應該不嚴重,畢竟我國主要是出口。
可怕的鴨骨頭:銅錢本身就是出口商品。
禦駕親征永歷帝:不嚴重?比如宋朝銅錢外流“邊關重車而出,海舶飽載而回”是有名的。引用兩段:“宋代官府不得不采取更為嚴厲的‘錢禁’,曾規定攜帶銅錢五貫以上出境者就要被判處死刑。後來邊境形勢緊張,刑罰加劇,規定攜帶銅錢出西北邊境壹貫以上者就要處死。“錢禁”涉及了各個地區,包括京師。為了防止都城“錢荒”,無論是北宋的汴梁還是南宋的臨安,都頒布了禁令,鹹平三年“仍令開封府出榜曉諭,其諸城門鎖不得私放出見錢。”朝廷也對官僚機構下了禁令,壹律不得搬運銅錢下海船,防止官員假借公事名義走私銅錢。除了海防,邊防合法的交易通道也被堵死。官方如向邊關地區百姓買馬,不得再用銅錢,而是改用布帛或者茶葉等實物交換。只是,多頭管制之下,銅錢仍然源源不斷地流出宋代的國土,“錢禁”還是失禁了。”“據統計,日本出土的唐至清代中後期的中國貨幣約達260余萬枚。據日本學者入田整三的分類分析,在日本全國18個地方出土的554714枚錢幣中,以北宋錢的種類、數量最多,約占81.9%,其余依次為唐錢8.6%、明錢7.3%、南宋錢1.4%、其他0.8%。據史載,永樂年間,明成祖兩次賜給日本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銅錢1700萬枚。成化年問,明朝又賜予日本來貢者銅錢5000萬枚。中國銅錢的出土地點遍及日本列島,在新滂縣,出土千枚以上錢的地點達30多個。”
我開拖拉機:那私鑄銅錢的利潤從哪裏來?
vichywasser:劣錢啊,官造壹文可能含銅80,私造的銅20,這不就是利潤嗎。還有模具啊,人工啊,反正能低就低。
陳湯再世王世傑:外流從唐就很嚴重,因為只要妳的結算貨幣是中國的,就不可能不外流。
vichywasser:貴金屬貨幣都避不開這個問題吧,最後只能把貴金屬放央行做準備金發紙幣吧。
時之沙漏:銅原料漲價了吧。銅錢的表面購買力低於銅材料的價格。那麽毀錢鑄造器就有利可圖。
鐵木辛哥:其實那是古代行政效率低下導致的。壹錢3銅7錫鉛,除非王朝末期物價飛漲銅價高於幣值3倍以上,否則人幹融錢的事情。其實這部分和融掉黃金首飾的原理壹樣。如果金價漲了,才有融首飾的意義,否則是沒意義的。
古代金融知識不如現在這麽充足啊。其實古代鑄錢絕對是超級劃算的買賣,為什麽吳王劉濞有反漢的資本,就是因為可以自己鑄錢,鑄幣稅大大的。所謂鑄錢虧本,純粹是政府已經腐敗SB到不行的結果而已。
不是我國天然通縮,而是金屬貨幣本身就有天然通縮的屬性。
zyxssboy:貴金屬,貴金屬,都加了壹個貴字,使用價值自然也是極高的。既有極高的使用價值,又有很好的流通價值,天然就會造成資源稀缺,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紙幣出現之前,簡直就是無解。
petrus:其實說穿了很簡單,自然經濟體制下的官僚系統不懂也不知道怎麽維持幣值,相反,為了維持穩定,他們還要人為打壓幣值。在自然經濟體系下,銅錢的價值其實很高,所以早期鑄錢很有利潤,但是在生產能力不斷增長,流通大大增加以後,本來作為實物交換補充的貴金屬貨幣,慢慢變成流通主力了,這時候要麽隨著商品量大量增加而貴金屬貨幣價值隨之大增,同時伴隨通貨緊縮,要麽拼命鑄幣,用發行量彌補流通缺口,阻止通貨緊縮的出現,但這時候伴隨的是貨幣原料價值與貨幣交換價值的倒掛。對自然經濟體制下的官僚來說,維持國家統治,增長稅收,自然是用國家貨幣最方便,什麽貫石匹兩束,其實只有貫是最好使最方便的,而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強烈需求貨幣供應量,而官僚們又不會計算經濟總量與貨幣發行量與貨幣本身價值之間的關系,那就只有忍受價值倒掛,拼命砸成本維持貨幣供應量唄。
註: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本文作者:在祀與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