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青花瓷贗品與真品有何區別?

青花瓷贗品與真品有何區別?

1.看器型。器型往往給人的印象最深刻,董行的人,第壹眼看到壹些“移花接木”過的贗品青花瓷,他們就會說:“在那時沒有這種器型”。的確,現在古玩市場上壹些不倫不類的青花制品,器型古靈精怪。壹些造假商販故意燒出壹些器型獨特的青花瓷說是“孤品、絕品”來蒙騙廣大收藏愛好者,碰到這類制品應遠遠避之。

2.看紋飾,在現仿的青花瓷中,大部分仿品要麽都是仿制博物館館藏精品,要麽仿制拍賣過的壹些天價青花。真品青花瓷的紋飾繪畫是以古代匠師們的繪畫工藝的精湛、細膩、豪放著稱,由於古代匠師們經過長年專業的紋飾繪畫,煉就出壹手嫻熟高超的繪圖技巧,有著“意在筆先”“胸有成竹”之氣勢,所以在素坯上布局、作畫如在渲紙上作畫壹樣,運筆疾快,壹氣呵成。在紋飾繪畫技法方面多運用了中國傳統書畫中常用的皴、點、擦、勾、染等技法,所以古代匠師繪出的紋飾有著濃郁的水墨畫味道。只要是認真看過他們所繪紋飾的人,都會被他們所繪紋飾的精美度而深深折服。新仿青花瓷的紋飾繪畫多參照壹些圖片信息後觀摹,因為是要仿制,所以下筆不從容,顯得拒緊。繪出後紋飾只有形似神不似,與真品繪畫功力差之千裏。

3.看胎釉和色料。在古代的青花瓷上,都能看到匠師們所遺留下的壹些時代“信息”。如在傳世的晚明民窯青花瓷中,都會因胎體提煉不凈而出現瑕疵、粗松等現象,釉面多少會有縮釉、漏釉現象,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壹些窯裂現象。真品青花瓷的釉色大多是白中泛青,釉質不稀薄。而仿品的釉質稀薄,釉色要麽就是偏青,要麽就是過白,要麽就是過灰,釉色很難拿捏到位。不同時代所運用的色料鈷礦也不同,又如元代至明早期多運用進口色料蘇麻離青(蘇勃泥青)所繪出的紋飾暈散且有鐵銹斑。而現代仿品色料多運用現代化工制品,雖然有些仿制出了壹些效果,但是和真品有所不同。真品釉面上的鐵銹斑成下凹狀,而現代仿品的鐵銹般是凸起的,鐵銹般痕過於明亮飄浮。

4.看底足。真品青花瓷的底足遺留給我們更多的時代“信息”。如在明代中晚期的民窯青花瓷中,器物的火石紅就比較濃重深沈,底足上壹般會有古代匠師修坯不精而出現的壹些“跳刀痕”現象和器底圈足內的粘有窯砂現象,這些現象為我們斷代、鑒別提供了良好的依據。現代的壹些仿品中也有的仿制出了火石紅,但是與真品所出現的火石紅不同,真品火石紅的形成是隨著歲月經過長年的氧化從胎體中滲透出的,現代仿品不可能出現火石紅,就用顏料塗抹後入窯燒制後仿造出火石紅的效果,這種火石紅現象不自然,顯得較為呆板,而真品的火石紅的出現在胎釉結合處,縮釉、漏釉處似乎出現的比較合理,而仿制出的火石紅則不符合火石紅出現的規律。

5.看氣泡。在30倍的放大鏡下觀看真品青花瓷,可以清晰的觀看到釉層中有壹層無數的氣泡,真品青花瓷的氣泡通透舒朗,不漂浮,釉下的青花也緊貼胎骨不上浮。而新仿青花的氣泡不是過大就是過於細小繁密,要麽氣泡漂浮,釉下青花則漂浮在釉層中。對於這種氣泡鑒別法,要經過壹段時間的煉習,才能慢慢領悟。

6.看器物口沿。現在的古玩市場上出現了壹些故意作舊後的殘器,在壹些剛燒好的青花瓷口沿或底足故意人為敲擊或使用手鉆磕口作舊後,形成使用過的破舊感來蒙騙收藏愛好者。

7.小心粘泥器。在古玩市場上見到過壹些青花器粘有黃色的泥土,這類青花器也應避之。據筆者找到的大量出土青花殘片看,上面的所粘的泥土都很濕,土中含水量大,都可以輕意的洗掉。都沒有像古玩市場上青花器粘土黃泥斑的特征,據說這種特征是用老土中摻入蛋白粘於瓷器上燒制後而形成的。 

8.小心高仿器。現在的古玩市場上的高仿器物層出不窮,當遇到壹些覺得是不開門的器物時,如果有疑問或把握不準時,您要三思而後行,最好放棄,以免上當受騙。

  以上幾點是筆者自我鑒別新仿青花的壹些方法,此外還要註意壹些如老器新工、新瓷老底、新瓷故意打碎後粘粘等作舊手法,另外就是再多撿壹些真品青花標本進行長時間觀看比對練習,田間地頭、施工工地到處都有古代青花殘片。再壹點就是上博物館中多看真品、到古玩市場多看贗品,只有這樣我們對青花瓷的鑒別才會大大提高。

  • 上一篇:重慶有哪些景點?
  • 下一篇:烏蘇古玩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