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劍原是壹種古劍的名稱,據傳是鴻鈞道人賜予通天教主的佩劍,由二十四品青蓮蓮葉所化,因此稱“青萍劍”。歷史上有名的劍主是東漢時期的伏波將軍馬援,鑄造於東漢時期。
古人往往為優質寶劍賦以高雅別致之名稱,以別於壹般劍器。陳琳之文章:“君侯體高俗之材、秉青萍幹將之器。”而陳琳為東漢時期人,足見漢代己有青萍劍之名,而且名聲頗不下於幹將、莫邪等寶劍。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記載:“庶青萍、結緣,長價於薛、卞之門。”據傳,青萍劍能切金玉斷毛發,犀利無比。青萍劍法借此命名,取其劍質精銳,所向披靡之意。
青萍劍也是壹套經典、實用的稀有劍術,風格獨特。青萍劍法發源於江西龍虎山天師府,為潘元圭道長所創,劍路***分六趟,總計三百六十五招式,劍和劍名稱不同,並有劍訣及用法,已有近300年歷史。
據《青萍劍譜》記載,潘元圭道長將劍術傳給山東省沂水縣泥古莊孟教華道長,孟教華又傳給濟南府臨邑縣馮希湯道長。後馮希湯又將此劍術傳給山東無棣人楊鄂林。至此,青萍劍走出道門,流入俗家。
楊鄂林,在清代中期,他首先將青萍劍術傳於鹽山縣大韓村鎮賈雲鶴。
賈雲,生於清代乾隆年間,拜青萍劍大師楊鄂林為徒,苦練3年,貫通青萍劍六趟、三百六十五招式。
當時鹽山窪大村稀,盜匪橫行,滋擾鄉裏,官府鞭長莫及,鄉民習武成風借以保家自衛。賈雲鶴為人正派,豪俠仗義,憑壹身武藝,不顧個人安危,曾多次深入匪巢,為鄉民奪還耕牛、財物,備受當地百姓敬重,為名冠壹方的劍俠,人稱“飛仙劍俠”。
賈雲鶴授徒兩人:壹是其弟賈靈泉,壹是其表弟劉文石。賈靈泉傳子賈丙輝;劉文石授徒馬振祥。
賈耀亭,生於1877年,出身武術世家,自幼天資聰敏,記憶力驚人。從小習武,壹點即通,練就了壹身紮實的基本功,完整繼承賈氏青萍劍法,深得賈氏青萍劍法之奧秘。
後來,賈耀亭受南京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邀請赴寧進行劍術觀摩表演,贏得全場贊譽,張贈予七星寶劍。他銳意進取,潛心研討,對賈氏青萍劍的劍理、劍法、劍義,進行總結、提煉和發展,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賈氏清萍劍法”。
同時,賈耀亭還整理註釋了四川峨眉山玉溪洞秘傳本“八卦劍”、“純陽劍”,連同“賈氏青萍劍譜”,為武林三瑰寶。他思想解放,見識高遠,為強民救國,在家鄉創辦了“文武學堂”,傳播青萍劍術和文化知識;
賈耀亭開門授徒,傳人遍及天津、江蘇、安徽、河南等地。其徒寧芝光、範鎮林、劉青峰等更把青萍劍帶到了南京國術館,為青萍劍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馬雲樵武功卓越、劍法精湛,於清代光緒年間護衛尚書李蔭墀督學江南,往返縱橫,足跡所履數千余裏,據記載“所見者多,所較者廣。長者槍棒,短者拳腳,無不可以參互考證,而唯青萍劍法則未有能與為敵者,可謂絕技矣”。
馬雲樵晚年還鄉,把走南闖北壹生所獲,與師弟賈耀亭切磋砥礪,優選出八式劍法,並對青萍劍術進行深度剖析,將這八式劍法主要插入六趟劍中,至此青萍劍術由原來三百六十五式,發展成後世的六趟三百七十三式,其技術內容更加豐富。
馬雲樵晚年授徒,滄州楊官莊楊雲橋得壹百七十五式;齊家務袁希振得二百五十四式。因所傳劍藝各不相同,所以風格迥異。
後世滄縣壹帶習青萍劍者多為楊雲橋所傳。楊雲橋性情磊落,“通古今、明陰陽、知風鑒、諳音律,撫琴擊劍為終生癖好”。每外出隨兩童,壹捧琴,壹攜劍,其對琴劍之風可見壹斑。
後來,楊雲橋棄文就武,考授武庠生,曾剿賊有功,加守備銜,增武略騎尉。武舉戴松橋贈其對聯,詞曰:“琴滿熏風調綠綺,劍橫秋水耀青萍。”贊其琴劍二藝具有獨到之處。
楊雲橋得知師祖楊棣園晚年臥榻染病,家道窘寒,立即耗盡家財,飽載金銀,星馳赴魯,謁師探病,親侍湯藥,終養楊棣園。為此,楊棣園將從未外傳的四段青萍劍老四段全部傳授給楊雲橋。楊雲橋方得窺其全貌後,遂將青萍劍除遺澤子侄外,僅傳戴竹軒、孫文渤。
戴竹軒,滄州望族,書香名流,軍馬站人,武備先進、性情直率、慷慨好義、武技超群。加之戴家與楊家有至親之誼,得楊雲橋之傾囊相助,對青萍劍術尤為深奧,曾任教育機關武術教練。其子戴聘清傳承其技藝。
孫文渤,生於滄縣軍馬站村。5歲起隨父親、著名武術家孫芝譜習武,1895年,受孫芝譜之命赴楊官莊拜楊雲橋為師習練青萍劍法。
又由於孫芝譜的次女、孫文渤之妹嫁給戴竹軒,孫戴兩家好上加好,親上加親,由於這種特殊的關系,使孫文渤得以多年往返於楊官莊,更得戴家武學,繼承了全部青萍劍法,名聲大振。
孫文渤為人忠厚慷慨,好義濟國扶危,所練青萍劍術無出其右者。曾任愛國將領張學良東北邊防軍總部武術教官,傳播劍術技擊之道。清代末期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天津張園寓居期間,也曾聞其名,向其求教青萍劍法。並受愛國將領於學忠之聘,任五十壹軍武術教官及河北省技術軍官教導隊主任總教官。
劉雲渤在大連將青萍劍術傳給王慶齋、王秀華、劉玉芳、田炳江等,其著名弟子有滄縣孟昭惠、孫之山和天津張寶山、孟祥雲、孫忠義,其後各有所傳。
賈勃生是賈耀亭的嫡孫,自幼秉承家學,書劍俱佳。年逾八旬時全套劍法尚能壹氣呵成,可見青萍劍造詣之深。
《青萍劍譜》古譜保存完好,詳細記載了青萍劍的歷代傳承關系和劍術內容,其中《學劍要訣》、《練功八法》、《劍批》、《劍斷》是指導劍法訓練和實戰應用的理論基礎。
青萍劍歷史資料,保留的翔實豐富;訓練體系科學完整。在中華武苑中,傳統的各種訓練方法、各項技術內容保存的如此完整,實屬罕見。確是不可多得的劍術奇葩!
青萍劍招多勢美。其套路結構嚴謹,劍法規整、劍路近捷;變化多、少重勢;這是其他劍術所不具備的特點。
青萍劍的姿勢名稱整齊優美,而且寓意深遠,大氣恢宏。其中,有采用民間傳統習慣,像“白鵝亮翅”、“撥草尋蛇”;有的根據姿勢形象命名,像“仙翁扶杖”、“迎風揮扇”;有的依據哲理而命名,像“否極泰來”、“至危反泰”;有的來自神話傳說,像“鯉躍龍門”、“商羊舞雨”;也有的出自歷史故事,像“十面埋伏”、“假途滅虢”等,總之,名稱包羅萬象,極具文化內涵,有著深邃的審美和道德教化影響。
青萍劍術演練時,輕靈轉折,迂回巧妙,瀟灑飄逸。其動作輕而不浮,沈而不僵;在意念的引導下,強調勁力的內在表現,含而不露。達到神與意合,意與體合,體與劍合;動中求靜,氣沈丹田,人劍相應。因此,可使人的心緒從浮躁中寧靜下來,怡養心神,超然於物外。具有極高的養生和健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