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青銅時代後,中原地區依然繼承了新石器時代用勺子吃飯的傳統。不僅繼續使用骨勺,還出現了銅勺。自從銅冶煉技術出現後,用餐用的勺子也開始用銅制作。在青銅時代,中原的骨勺還是壹種被廣泛重視的食具。到了西周,骨勺的使用已經不像過去那麽普遍了。
第壹批銅勺是仿照長骨勺制作的。自西周以來,青銅勺就在中原地區流行。這種勺子有壹個尖尖的葉子形狀和壹個又平又寬的手柄。陜西扶風的壹個地窖裏出土了兩把勺形的青銅勺子,年代比同類勺子要早。這兩把勺子的把手上都有幾何圖案,勺子上刻著主人的名字,還有自稱“畢”的銘文。
戰國時期出現了長柄勺和舌形勺。在陜西省寶雞市福臨堡春秋早期的阿沁墓中,出土了這樣壹把勺子。它的柄變薄了,勺體變成了橢圓形的舌頭形狀。窄柄舌形勺產生於春秋晚期。自戰國以來,窄柄舌形勺成為中國古勺的主流形式,已使用了兩千多年。
遼、宋、金、元時期,除了大量制作銅勺外,還出現了許多銀勺。這壹時期的勺形基本上繼承了唐代細柄舌形勺的傳統,區別只是在柄端略有加寬。以後隨著時代和餐飲的多元化發展,技術水平逐漸提高,勺子變得更加實用,更加精致,形狀也更加多樣。
李木子:17329878057
與vx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