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朝鮮,後來用漢字的音義來記錄朝鮮語,即“官讀文”。但是,由於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影響。能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大多是貴族,普通人很難接觸到。而且有些結合漢字創造的“官讀文”並不適合韓國語的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所以有時很難準確標註韓國語。因此,當時人們非常希望有壹種既適合韓國語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又簡單易學的文字。從統治階級的角度來說,為了方便人民實行自己的統治政策,也有必要發明壹種人民容易掌握的表音法。就這樣,在朝鮮王朝第四代國家王世宗的積極倡導下,鄭林之、沈、崔衡、程三文等壹批優秀學者在多年研究朝鮮語和部分外來文字音韻的基礎上,創造了1444由28個字母組成的朝鮮文字。在此期間,朝鮮學者數十次前來研究性情。1446年,朝鮮官方公布了創造的朝鮮文字,名為“訓練人正確發音”,意思是教人正確發音。新文字發明後,世宗王主張在公文和親筆信中使用“訓人正音”,並下令以“訓人正音”創作《蜻蜓為天之歌》。他還把“訓練百姓的正確發音”作為科舉錄用官員的必考科目,並在錢幣上刻上“訓練百姓的正確發音”。《訓民尹正》的創作為朝鮮文字和朝鮮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