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全園占地3.009平方公裏(其中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產區面積是2.97平方公裏),水面約占四分之三。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
景點如下:蘇州街:蘇州街又稱“買賣街”,是後湖兩岸仿江南水鎮而建。清漪園時期岸上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宮女妝扮。皇帝遊幸時開始“營業”。後湖岸邊的數十處店鋪於鹹豐十年(1860年)被列強焚毀,1986年重建。
萬壽山:萬壽山屬燕山余脈,高58.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壹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
佛香閣:佛香閣位於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築在壹個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是壹座八面三層四重檐的建築;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復雜,為古典建築精品。
原閣鹹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後,光緒十七年(1891年)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光緒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頤和園裏最大的工程。閣內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
昆明湖: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壹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壹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
十七孔橋: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位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堤島,為園中最大石橋。石橋寬8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欄桿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500多只。
四大部州四大部州在萬壽山後山中部,是漢藏式的建築群,占地2萬平方米;因山順勢,就地起閣。前有須彌靈境(現為平臺),兩側有3米高的經幢,後有寺廟群主體建築香巖宗印之閣。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間有兩個凹凸不平的臺殿,壹個代表月臺,壹個代表日臺,象征著日月環繞佛身。
智慧海:萬壽山頂最高處壹座宗教建築,是壹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由拱券結構組成。建築外層全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寶雲閣:寶雲閣(銅亭)是中國尚存的工藝最精致、體量最大的銅鑄品之壹。建在佛香閣西側的五方閣院中壹座高4米的漢白玉石座上始建於乾隆年間,高7.5米,重207噸。
排雲殿: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
長廊:長廊位於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全長728米,***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遊廊,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