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論相聲功底,馬三立要更勝壹籌,具體如下細說
馬三立的相聲功底更勝壹籌馬三立生於1914年,是相聲壽字輩演員,比侯寶林大師要高上壹倍,馬三立屬於相聲世家,其祖父是著名的評書藝人,而父親則是相聲八德之壹的馬德祿,大哥是萬人迷李德钖鐘愛的弟子馬桂元,馬三立出生在這樣的相聲世家,家學淵源自然是少不了的,所以馬三立即便年齡不大,但壹出生輩分就定了,而且有這樣的氛圍熏陶,功底自然不用多說。
解放前馬三立就已經成名,其相聲水平已經很厲害了,而解放後,馬三立身處天津,專心研究相聲,其曲藝相聲更是發揮到極致,尤其是繼承和發揚了馬氏相聲,為馬氏相聲贏得了“無人不宗馬”的美譽。
馬三立藝術生命很長,其潛心研究相聲的技藝水平,到了晚年可以說是爐火純青,隨便登臺壹段話,都是單口相聲,包袱設計更是巧妙,時隔多年,仍能讓人回想起來壹笑,這就是馬三立先生的相聲功底,從這點來說,馬三立可以說是相聲功底和技藝水平的頂峰。
第壹個是提高了相聲藝人的地位,在解放前,都是京韻大鼓演出攢底,可侯寶林大師通過自己努力,使相聲成為攢底的曲藝形式,這貢獻是對相聲界的大貢獻。
第二點是對相聲進行改進。解放後,相聲壹度面臨取締的風險,侯寶林大師牽頭組織了相聲改進小組,對相聲進行了凈化,並進行了新相聲的創作,因此相聲不僅沒有被取締,而且得到了繁榮發展,這點功績也是對相聲界的壹大貢獻。
第三點,就是對相聲進行曲藝理論研究。傳統相聲講究口口相傳,並沒有多少理論研究,但是壹門藝術要想發展繁榮,就不能沒有理論基礎,所以侯寶林大師晚年潛心曲藝理論研究,為相聲這門曲藝形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雖然輩分上侯寶林大師要低馬三立壹輩,但是整體來看藝術成就,侯寶林大師可以說遠遠領先馬三立,馬三立壹生大部分時間都是繼承發展馬氏相聲,其自身的曲藝水平功底爐火純青,但是其沒有對相聲界起到決定性的推動作用,而且馬氏相聲可以說後繼乏人,在馬三立、馬誌明時代過後,馬氏相聲也就逐漸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