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名茶。鶴山民族茶始於宋代。到清道光初年,茶葉種植面積達到5333.3公頃,年產毛茶8.5萬噸。茶葉年出口量6萬噸,遠銷歐美、東南亞、大洋洲等地。鶴山茶以條索緊、色澤油潤、湯色明亮、香氣濃郁、滋味甘甜順滑、清熱化滯而聞名。其中以古老茶山、寨烏白水帶、鶴城馬兒山為最佳。“古勞銀針”是古勞茶的雅號。形似長生眉,銀針。葉背銀白色,葉色翠綠,湯色清澈略帶淡綠色,香甜醇厚。石巖頭(地名)種植的茶葉香氣濃郁。乾隆年間的《鶴山縣誌》說:“古老茶之味,猶武夷而香,城中之品,只能為壹縣。”古勞、鶴城、白水帶的茶農以茶為生,鶴城的主要街道命名為“茶街”。20世紀30年代後期,由於戰爭,茶葉產量下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積極恢復茶葉生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合成農場建立了大型茶葉生產基地,在桃園馬山建立了茶葉科學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葉收獲面積153.9公頃。
鶴山名產古勞銀針。產於古勞鎮裏水石巖頭,又稱巖頭茶。茶葉緊結,直如針,色澤銀灰色;浸泡後色澤翠綠明亮,葉色嫩滑,滋味醇厚清香;淺飲即舌滑喉寒,極為舒服;多喝解渴生津,全身舒暢。壹直被譽為茶中奇葩,早已享譽海內外。清末,備受推崇,成為中國名茶品牌之壹。
鶴山名產茶花。該品牌以其原產地命名。馬兒山位於何城西北約6公裏處,巍峨雄偉。山上郁郁蔥蔥的綠色斑塊是著名的茶園。馬耳山山麓是丘陵坡地,土質松軟,泥骨發黃。這裏陽光充足,背風,適合種植綠茶。種植後冬季覆蓋山草,春季溫暖濕潤,生長旺盛。200多年前,徽州楊姓人遷居於此,6戶20人,沿坡耕種茶田。之後,連長靖、連長貞兩兄弟搬來這裏,開墾了4公頃茶地。最高峰時有20個茶農,200多人。茶青按季度采摘,春茶在清明,秋茶在白露。制作方向采用傳統工藝。茶葉用開水沖泡,即壹顆壹顆立起來,香氣撲鼻,滋味甜潤,香味濃郁,是饋贈佳品。清末民初,荷城街上有梅珍、方舒、恒興隆、裕盛、新廣興、連長生等大茶樓,都是當地商人聯合創辦的。這條街至今仍被命名為“茶葉街”。
鶴山特產茉莉花。主要產地是古老茶山。種植歷史近50年,進口商叫邱,後來流傳到家家戶戶。目前種植面積約1.5公頃,年產量7.5噸。黃素馨,草本植物,春天種植,夏天開花,潔白芬芳。在花蕾綻放前采摘。人工收割,壹般人壹天4到5公斤。采摘、蒸煮或幹燥;日光浴者,顏色金黃,呈針狀,被稱為茉莉花針。據醫案記載,茉莉花針具有宣肺解郁、清熱解毒的功效。所以壹般在藥學上使用。若將茉莉花針與綠茶混合,茶香甘甜,解渴清熱,是茶山人的習慣,是待客佳品。
鶴山紅煙-鶴山特產。紅煙草起源於南美洲,在明朝從菲律賓進口到福建和廣東省。從清乾隆十九年(1754)至嘉慶,鶴山已大面積種植,產量居全省第壹。雅瑤、桃源、龍口逐漸成為紅煙主產區,年產量5000噸。《廣東通誌稿》記載“鶴山縣以產煙聞名,每年出口金(銀)數百萬”。到20世紀30年代,鶴山紅煙的產銷達到頂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紅煙的生產有了新的進展。1986年,鶴山縣成為全國31煙草出口生產基地之壹。鶴山縣的紅煙有三種:上南、下南、上西、下西(指地區)。其中以商南煙草最好,商南煙草以不吸煙的煙草聞名。郭雲煙草是指今天雅瑤郭雲村的黃坑豬袍(當地名)種植的紅色煙草。鶴山紅煙色素以其葉色鮮紅、香味濃郁、香氣濃郁、含油量豐富、彈性強、擦之不碎、長期存放而享譽海內外。遠銷澳門、印度、埃及、俄羅斯、德國、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1951年,司徒美堂先生訪問鶴山縣。鶴山煙農精心挑選了蕓煙,請司徒美堂先生送給毛澤東董事長,董事長稱贊。
鶴山名優特產商南紅煙。也叫蕓煙。種植於清朝中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鶴山紅煙的名產。以煙黃凈、肉厚、煙味醇厚而聞名海內外,遠銷南洋群島等地。知名品牌有“黃坑煙”、“雲遼煙王”等。建國初期,商南村民每年種植紅煙173.3公頃,是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司徒美堂先生視察商南“李憶蘭煙廠”時,村裏人讓他送給毛主席幾捆上品的黃窖香煙,讓他嘗嘗。毛主席收到後寫信表示感謝,成了當地的美談。近年來,由於種植紅煙效益低,大部分村民改種其他經濟作物,只有少數煙農種植少量用於自吸。
鶴山名產古蠶老煙。在雅瑤鎮古蠶村以產聞名。該村地處丘陵地帶,耕地特別適合紅煙的生長。古蠶祖先在明末清初開始種植紅煙,並逐漸學會施用有機肥,如花生麩。煙草收獲期為芒種至夏季至日,此期間日照充足,有利於煙草曬青。在暴露大約幾分鐘後,煙葉被烘烤成黃色蠟狀,然後暴露大約7天。此時煙葉含油量適中,存放多年也不會變質。早在清朝中期,古蠶紅煙就開始遠銷南洋,制成的呂宋煙氣味醇香,享譽海內外,引領古蠶紅煙逐漸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冬季種植時,70%的耕地面積都種出了紅煙。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種植紅煙的經濟效益逐漸降低,村民開始種植其他作物。目前村裏還有幾十畝紅煙田,壹般用於自給自足。
鶴山名果--東源李湘。稀有的荔枝品種。廠在雙河鎮雙橋東園村,故名。400年前,村民李灼華經人介紹,從新興市國恩寺六祖種植的千年香荔枝中歸來。現在它的母株有4英尺高,樹又厚又多葉;旁邊是壹個李,200多歲,身體很壯。它叫做“母子樹”。兩株枝葉交錯,樹蔭占地半畝,蔚為奇觀。這兩株古老的荔枝雖然被搶了,但依然頑強健壯,年年結果,年產量高達1噸。其核小,肉質鮮美,清香可口,是省內稀有名貴的香梅品種。不僅百裏知名,近幾年更是海外鄉親。每次蟬熟了都會回群進行舔舐的活動,東源香梅是首選。
鶴山名果--重瓣黑葉荔枝。產於雙河鎮。該荔枝品種葉片深綠色,果實蠟白色,肉厚味甜,可食部分占全果的75%。湯唯四合坑出產的最著名的壹種,果仁小,清香蜜味,汁多而不滯,風味獨特。肉去殼後,用卷煙紙包著,不會弄濕。據歷史記載,在清朝,每年荔枝成熟時,附近縣的官員都會騎馬來品嘗荔枝。近年來,它也成為鶴山海外聯誼會組織的“李李團”最喜愛的水果。雙季荔枝已有350多年的歷史。1989鎮上成立荔枝協會,加強科研指導,做大了。該鎮種植荔枝746公頃,品種有黑葉、公主笑、肉桂、糯米糍、槐枝、白臘、白糖罌粟等。
鶴山名果雲陽褚良龍眼。因盛產優質的雲香而得名。1991年,雲鄉從高州引進8公頃試種,在省果樹研究所和鶴山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壹舉成功,至今已發展到270公頃。因為栽培得當,加上水土的靈氣,在《照耀妳》和《遠近集市》中聲名鵲起。該品種植株生長勢好,樹冠圓形或半圓形;分枝節間短,分枝多,樹皮粗糙;果實大,顆粒大小均勻,呈扁圓形;單果重12 ~ 14g;外殼黃褐色,表面光滑;肉乳白色,不透明,厚0.65~0.67厘米,易離核,脆、甜,品質優良,核小,果實可食率74%。果肉含有265438±0%的可溶性固體和65438±08.6%的總糖。每100毫升果汁中含有維生素C52.1毫升,水果幹燥率高。從65438年到0999年,小蕓鎮龍眼總產量為240噸,收入220萬元。
鶴山名產之壹的齋武無籽西瓜。地點:宅梧鎮。齋武西瓜無籽,含糖量高,味道鮮美,馳名中外。每年西瓜收獲季節,香港、澳門和中國的商人都會前來訂購。寨塢西瓜種植從1978開始,“大紅寶”“河寶”大量引進出口。1986後,從省農科院引進無籽西瓜,種植原青皮(何銘2號),後發展出花皮(何銘3號)、黃陂(何銘4號)兩個新品種。1998種植面積達866.7公頃,全鎮西瓜種植純收入18萬余元,其中田璇村委會西瓜人均收入接近700元。
鶴山名產芒果。產地是翟塢鎮田璇村。1530,有村民外出帶回果核,在當地白石(當地名)種植,故又稱白石芒,自種植以來久負盛名。這種芒果以核小、含糖量高、纖維少、果味特殊而聞名。歷經滄桑,只剩下20棵老樹,樹幹直徑50~70厘米,大部分已衰老,座果率低。自1991以來,田璇村委會指派專人對老芒果樹進行管理,組織全村新種植優質芒果16.7公頃,結實率高,果形大,產量高,口感不亞於老芒果樹。近年來,它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前景非常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