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黃埔軍校只招男生,不招女生,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招女生。這是黃埔軍校歷史上第壹次招收女生——被列為黃埔軍校第六期。(其中,特別值得壹提的是,中國大陸黃埔軍校招收的23名學員中,還有4名女學員,分別是1926(第五期)北伐戰爭時期的黃埔武漢分校、1938(第十五期)抗戰時期的黃埔七分校、1939黃埔三分校。)
黃埔女團阻力大,國民黨右派反對,封建勢力阻撓。中國生產者下定決心在軍校培養女骨幹。
成立女團是武漢分公司的壹個創舉。惠曾對女團負責人說:“辦女團阻力很大。丁(國民黨右翼)等人反對。封建勢力極力阻撓,守舊的人也不答應。我們黨決心在軍校培養婦女骨幹,畢業後參加領導中國婦女解放的鬥爭。妳的責任重大,妳要努力!"武漢分校女團前學員盧汝珍回憶說:"當時我也意識到,婦女只有在革命政府的領導下,以參政議政、職業平等、經濟獨立,才能在政治、文化、經濟上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國民革命勝利後,國民政府遷都武漢。我無比激動,期待參加工作,進入革命學校,充實和鍛煉自己。”當時女生參軍的動機十有八九是為了擺脫封建家庭的壓迫,尋找自己的出路。
武漢支部成立時,中國* * *產黨派了許多同誌到軍校工作,如雲任政治指導員,同時主管女隊,史存通任政治部主任,、盧庚福等在政治部擔任要職。政治指導員高、、譚平山、、李達、、許等。,大多是黨員中的省直機關,而大部分中下層軍政幹部都是黨員中的省直機關。比如許是政治大隊1隊的隊長,彭依蘭、鐘是女隊的指導員,陳毅其實是中共中央書記。李明珂擔任黨的聯絡員,等等。大多數黨員都能以身作則。當時蔣介石只是名義上的校長,校長壹職實際上由鄧代理,“日常工作實際上由惠同誌主持”這樣,黨的方針政策才能在分校得到充分實現,體現黨對分校的直接領導,特別是在校級領導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使他們忠誠於革命。
213女團,有的當了媽媽,有的糾結過;年齡、學歷參差不齊,但都敢於沖破封建藩籬,投身革命。
2月,1926,183女生正式入學,南湖學院兵團30名女生並入黃埔軍校女生隊,從而將女生隊擴大到213。黃埔軍校的女隊有壹部分是大學生,也有相當壹部分是中學生。有的當了媽媽,有的糾結過。從他們的出身、年齡、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來看,大多參差不齊。其中,、雲在渝、瀘州時期,學生接受革命影響較早,具有壹定的理論水平。有的為抗敵貨等愛國運動立下了汗馬功勞,有的卻基本“愛國無知”。無論如何,他們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敢於沖破封建藩籬,投身於轟轟烈烈的革命洪流中。
1927 2月12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舉行開學典禮。200多名女生和男生壹樣,肩並肩站在壹起,穿著深灰色制服,系著緊身腰帶,戴著軍帽,穿著綁腿。
因為新生入學後需要先接受三個月的入伍教育,所以被編為1旅,與新入伍的兩個政治部同屬於第六入伍兵團。女隊分三個中隊,九個區隊,每個區隊三個班。黃埔大學1、2、3、4學生無導師。武漢分校壹成立,首先在女團裏設立了教官。女隊隊長為鄭殿國,區隊隊長為楊伯恒、張林淑、彭依蘭、鐘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