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礦物學家也稱之為黃晶,英文名Topaz,國內珠寶界常稱之為托帕石,為英文的音譯。這主要是因為無論是黃玉還是黃晶,都會和我國珠寶界原有的壹些寶石的稱呼相混淆。在我國,黃色的和田玉(軟玉)長期被稱為黃玉,尤其是在考古界;而黃晶又和水晶中的黃水晶容易相混。黃玉在作為玉石開發之前,只作為觀賞石被人收藏和買賣,因其石質細潤,色澤金黃,塊型碩大,變化豐富,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已到幾千乃至上萬元每千克。其漲價速度之快,創下了玉石史上的奇跡。黃玉屬壹般寶石,其成分為含氟的矽酸鹽,硬度為8,常見顏色有無色、粉紅色、黃色及藍色等。黃玉的相對密度在3.49以上。
黃蠟石,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壹說此石原產真臘國,故稱臘石)。屬矽化安山巖或砂巖,主要成分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硬度6.5~7.5。相對密度為2.60。
黃泥石是指具有單壹的黃褐色,個別有沙漠漆和包漿,造型變化相對比較大,主產自距哈密市往北90多公裏的魔鬼城戈壁的泥石。泥石也稱為古陶石,各地均有分布,以新疆和黃河灘多段所產為有名,近年新疆戈壁灘上的戈壁泥石較具現代市場的認知性。泥石是由泥質巖構成,質地堅密細膩,形態各異,有似扁條或葉狀;大多呈棕紅、紅褐、褚紅等色,另有黃褐、咖啡、黑色等,也有黃色底散布青花的,少純色;塊體數公分至數十公分,絕大多數至少壹面有水紋或草狀紋理,象形的不多見;石表細、潤、脆,有薄薄的包漿,手感極好,但外皮易碰破;個別石內含有腔腸類動物化石,硬度約5。因泥石獅泥沙在誰中沈澱經長期地質作用而形成,不同的泥石相對密度差異很大。
黃大理巖是含金雲母和粒矽鎂石的大理石,相對密度2.5~3.0,變質巖的壹種,因在中國由於雲南省大理縣盛產這種巖石而得名。由碳酸鹽巖經區域變質作用或接觸變質作用形成。主要由方解石和白雲石組成,此外含有矽灰石、滑石、透閃石、透輝石、斜長石、石英、方鎂石等。具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有時為條帶狀)構造。
黃龍玉以前被統稱為黃蠟石,作為觀賞石的黃蠟石主產地是廣東潮州、廣西賀州等地。從2004年起,雲南省龍陵縣出產的黃蠟石被雲南省觀賞石協會定名為“黃龍玉”。其中“黃”為顏色,“龍”為產地龍陵,“玉”即美石。在各種公開的宣傳資料中,將黃蠟石與黃龍玉進行概念分割,稱“黃龍玉是繼新疆和田玉和緬甸翡翠之後,發現的最優秀的玉種”。純屬商業炒作。黃龍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也就是說,它主要由瑪瑙質、大理巖以及其他壹些非玉質的礦物成分組成。有人很早就對黃龍玉進行過切片檢測。結論是:黃龍玉只能算是瑪瑙質地並且含有大理石成分的雜玉,屬於很低端的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玉石品種。黃龍玉的摩氏硬度為6.5-7,與翡翠相當,比水晶略低,比和田玉高;韌性略次於和田玉,略高於翡翠;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相對密度2.55-2.70,它的壹切特質,在行家看來,都介於玉和石頭之間。知名玉學學者、北京玉學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於明就認為“黃龍玉不是玉”,他認為“黃龍玉”的組織結構與真正的玉石有顯著不同,黃龍玉也沒有翡翠等其他玉種的文化底蘊。之所以叫黃龍玉是壹些炒家想沾上玉的光環,更好地炒作。於明還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種玉石的漲幅能超過黃龍玉,它目前的價格已經遠遠超過了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