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唐開元年中,數敕賜州縣大酺①。嘉興縣以百戲②,與監司③競勝精技。監官屬意尤切。所由直獄者語與獄中雲:“黨有諸戲劣於縣司,我輩必當厚責。然我等但能壹事稍可觀者,即獲財利,嘆無能耳。”乃各相問,至於弄瓦緣木之技,皆推求招引。獄中有壹囚笑謂所由曰:“某有拙技,限在拘系,不得略呈其事。”吏驚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繩技。”吏曰:“必然,吾當為爾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於監主。主召問罪輕重,吏雲:“此囚人所累,逋緡未納,余無別事。”官曰:“繩技人常也,又何足異乎?”囚曰:“某所為者,與人稍殊。”官又問曰:“如何?”囚曰:“眾人繩技,各系兩頭,然後於其上行立周旋。某只需壹條繩,粗細如指,五十尺,不用系著,拋向空中,騰擲翻覆,則無所不為。”官大驚悅,且令收錄。明日,吏領戲場。諸戲既作,次喚此人,令效繩技。遂捧壹團繩,計百余尺,置諸地,將壹頭,手擲於空中,勁如筆。初拋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牽之,眾大驚異。後乃拋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見端緒。此人隨繩手尋,身足離地,拋繩虛空,其勢如鳥,旁飛遠飏,望空而去。脫身行狴④,在此日焉。
註釋
①酺:指聚飲。古代國有喜慶,特賜臣民聚會飲酒。
②百戲:古代雜技、樂舞表演的總稱。秦漢時已盛行。
③監司:有監察州縣之權的地方長官的簡稱。
④狴:傳說中的獸名,因常畫狴於獄門上,故用作牢獄的代稱。
譯文
唐玄宗開元年間,皇上多次下詔賜令各州縣興辦大宴。嘉興縣令準備了雜耍,想和監司比賽誰的技藝更精湛。監獄官參加比賽的心情特別急切,當時監獄值班的告訴獄卒說:“倘若我們的雜耍比不過縣裏的,我們就要受到很重的責罰,如果能有壹項比較好的,就能得到獎勵。很遺憾,我們沒有能行的。”他們互相詢問,開始在獄中尋求能人。壹些會弄點小玩意兒的人紛紛自薦。這時,獄中有壹囚犯笑著說:“我有點拙技,可我現在拘押之中,不能略微施展來看。”獄吏驚奇地問:“妳會什麽技藝呢?”囚犯回答:“我會繩技。”獄吏說:“好吧,我去給妳說說。”於是,獄吏就把這個囚犯的才能告訴了監司。監司問這個人的罪輕重如何,獄吏回答:“這人是受了別人的連累,是偷了點稅,別的沒什麽。”獄官說:“繩技很多人會,有什麽特別奇異的嗎?”囚犯說:“我的繩技,和別人不壹樣。”獄官又問:“有什麽不壹樣的?”囚犯說:“別人的繩技,都是系住繩的兩頭,然後站在繩子上面行走或是轉圈。我只需用壹條繩,像手指粗,五十尺長,不用系,扔向空中,騰躍翻飛,沒有不能表演的動作。”獄官非常驚喜,叫把這人記下來。第二天,獄吏領囚犯到了戲場,別的節目已經開始表演了,後來才叫這人表演。只見這人拿著壹百多尺長的繩團,放在地上,將壹根繩頭拋向空中,繩子筆直。開始時拋了兩三丈,然後到四五丈。繩子很直,就像有人牽著似的,大家感到很驚奇。後來,竟拋到二十多丈,擡頭看不到繩頭,這人便手握繩子,身子離地。最後,他扔掉了繩子,在空中像鳥壹樣,越飛越高越遠,向遠處飛去。他就在那天借機逃出了監獄。
2. 陳蕃壹室這篇文言文閱讀的問題及答案蕃(陳蕃)年十五,嘗閑處壹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古代行政區
域單位)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報以等賓客?”蕃曰:“大丈
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壹室乎?”勤知其有清世誌,甚奇之。
二九、解釋下列句中藍色的詞:
①嘗閑處壹室:
②當掃除天下:
三十、“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壹室乎?”這句話的意思是:
A.陳蕃以為男子漢應當為天下人打掃環境。
B.陳蕃認為男子漢要立誌統壹天下,還要安排好壹個家庭。
C.陳蕃認為有誌青年活在世上,要立誌統壹天下,怎顧得上打
掃自己的房子呢?
D.陳蕃認為男子漢無論住在哪裏,在打掃天下時,也要掃好自
己的房間。
曾經;應當,C
3. 盜泉文言文閱讀題答案《盜泉》譯文供參考:
有壹年,天大旱,卞邑遭受災荒,顆粒無收,老百姓餓得連樹皮都剝著吃光了,可是官府照常要錢糧。官逼民反,有壹個叫劉夏子的莊稼漢,領著壹大幫子人,上了卞城北的青龍山,在那裏占山為王造了反。他們人多勢眾,連官府也沒有辦法。正在發愁,孔子和他弟子們來了,卞邑大夫說起這件事,孔子問:“老百姓為什麽要造反?”,大夫說:“年成不好,災荒趕的”。孔子說:“妳為什麽不少收錢糧呢?”大夫說:“收這些錢我還不夠花的,哪能再少收?反正不動武是不行的!”孔子說道:“這還用殺人嗎?我去把他們叫下山來吧。”
孔子只帶了高柴壹個徒弟,走到了青龍山下。山上劉夏子聽說是孔子師徒來了,便打發人請他上山。孔子說:“只要妳歸順了官府,我馬上就上山,只要妳還是盜人,我就不上山。”劉夏子怎麽能歸順?談了很長時間談不攏。當時天很熱,孔子和高柴都渴得很厲害,劉夏子叫人端了壹碗水給他師徒兩個喝。高柴正要喝,孔子卻大聲地阻止說:“這種泉水喝不得!”劉夏子很奇怪,說:“夫子,這是山上的清泉水,喝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為什麽不喝?”孔子說道:“山為盜占,盜山也!盜山之泉,盜泉也!君子不飲盜泉之水!”
4. 高崇文文言文閱讀翻譯《舊唐書·高崇文傳》原文及翻譯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樸厚寡言,少從平盧軍。貞元中,隨韓全義鎮長武城,治軍有聲。
五年夏,吐蕃三萬寇寧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戰於佛堂原,大破之,死者過半。韓全義入覲,崇文掌行營節度留務,遷兼禦史中丞。
十四年,為長武城使,積粟練兵,軍聲大振。永貞元年冬,劉辟阻兵,朝議討伐,宰臣杜黃裳以為獨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檢校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充左神策行營節度使,兼統左右神策、奉天麟遊諸鎮兵以討辟。時宿將專征者甚眾,人人自謂當選,及詔出大驚。
崇文在長武城,練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長武,卯時宣命,而辰時出師五千,器用無闕者。
軍至興元,軍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斬之以徇。西從閬中入,遂卻劍門之師,解梓潼之圍,賊將邢泚遁歸。
屯軍梓州,因拜崇文為東川節度使。先是,劉辟攻陷東川,擒節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歸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敗軍失守,遂斬之。
城以成都北壹百五十裏有鹿頭山,扼兩川之要,辟築城以守,又連八柵,張掎角之勢以拒王師。是日,破賊二萬於鹿頭城下,大雨如註,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於萬勝堆。堆在鹿頭之東,使驍將高霞寓親鼓,士扳緣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連登,奪其堆,燒其柵,柵中之賊殲焉。
遂據堆下瞰鹿頭城,城中人物可數。凡八大戰皆大捷,賊搖心矣。
八月,阿跌光顏與崇文約,到行營愆壹日。懼誅,乃深入以自贖,故軍於鹿頭西大河之口,以斷賊糧道,賊大駭。
是日,賊綿江柵將李文悅以三千人歸順,尋而鹿頭將仇良輔舉城降者眾二萬。辟之男方叔、子婿蘇強,先監良輔軍,是日械系送京師,降卒投戈面縛者彌十數裏,遂長驅而直指成都。
德陽等縣城皆鎮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師無留行。辟大懼,以親兵及逆黨盧文若賫重寶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賂,且將啟之。崇文遣高霞寓、酈定進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於湧湍之中。西蜀平,乃檻辟送京師伏法。
文若赴水死。王師入成都,介士屯於大逵,軍令嚴肅,珍寶山積,市井不移,無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賊將邢泚以兵二萬為鹿頭之援,既降又貳,斬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門請命,崇文條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檢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管內度支營田觀察處置、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雲南安撫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實封三百戶,詔刻石紀功於鹿頭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厭大府案牘諮稟之繁,且以優富之地,無所陳力,乞居塞上以扞邊戍,懇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寧慶三州節度觀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統。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舉而自隨,蜀都壹罄。以不習朝儀,憚於入覲,優詔令便道之鎮。
居三年,大修戎備。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廢朝三日,贈司徒,謚曰威武,配享憲宗廟庭。
譯文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於幽州,他淳樸寬厚少話語,年輕時參加過平盧軍。
貞元中,跟隨韓全義安定長武城,治軍很有聲望。貞元五年的夏天,三萬吐蕃軍侵犯寧州,高崇文率領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寧州,與吐蕃軍在佛堂原大戰,大敗了吐蕃軍,使敵方死者超過壹半。
韓全義到朝廷去朝見皇帝,崇文便主管行營節度的政務,而後又被任命兼任禦史中丞。貞元十四年,崇文擔任長武城的使者,囤積糧食勤加練兵,使得軍隊的名聲大大地提高。
永貞元年的冬天,劉辟仗恃著軍隊造反,朝堂討論去討伐他,宰相杜黃裳認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這件事,便能夠辦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給高崇文檢校工部尚書的官職,兼任禦使大夫,又擔任左神策行營節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遊說各鎮的軍隊來討伐劉辟。
當時經驗豐富的專門征討叛軍的將領很多,他們人人都說自己應當被選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來都大大地驚訝了。高崇文在長武城時,訓練了五千士兵,平常便嚴陣以待好像敵人要到了壹般。
等到這時,宦官使臣到了長武,卯時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時就能率五千軍隊出發,兵器用品都不缺少。軍隊到了興元,軍中有損失旅舍食物的行為,高崇文把這些人殺了來巡行示眾。
高崇文率軍走西邊從閬中進入,成功擊退劍門的敵軍,解了對梓潼的包圍,犯上作亂的賊人將領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軍隊駐紮在梓州,朝廷於是授予他官職東川節度使。
在此以前,劉辟攻陷東川,捉住了節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於是李辟讓李康返回請求能夠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過,崇文因為李康使軍隊打了敗仗讓東川失守,於是斬殺了他。成都北面壹百五十裏處有壹座鹿頭山,據守著兩川重要的地方,劉辟修築城墻來防守,又連接了八座營寨,陳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勢來抵禦朝廷的軍隊。
這壹天,高崇文在鹿頭城下打敗了兩萬犯上作亂的賊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壹樣,沒能夠成功進入鹿頭城,於是中止了進攻。第二天,又在堆打敗了千萬的敵軍取得勝利。
堆在鹿頭城的東面,高崇文派遣驍勇的將領高霞寓親自擊鼓,士兵們攀援而上,箭石如雨壹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死之士連續攀登,終於奪下了堆,燒毀了他們的營寨,營寨中。
5. 君道 文言文閱讀答案只有翻譯,因為不知道問題。
請參考壹下。君 道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人君之道如何?”對曰:“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俗,不拘系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齊宣王謂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對曰:“人君之事,無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從,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獲罪也。大道容眾,大德容下;聖人寡為而天下理矣。
書曰:‘睿作聖’。詩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孫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為魯公,召而告之曰:“爾知為人上之道乎?凡處尊位者必以敬,下順德規諫,必開不諱之門,撙節安靜以借之,諫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辭,乃擇可觀。
夫有文無武,無以威下,有武無文,民畏不親,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親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諫者得進,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辭。
陳靈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陳其亡矣!吾驟諫君,君不吾聽而愈失威儀。夫上之化下,猶風靡草,東風則草靡而西,西風則草靡而東,在風所由而草為之靡,是故人君之動不可不慎也。
夫樹曲木者惡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號,垂顯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裏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裏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於身,加於民;行發乎邇,見乎遠。
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動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動而萬物變化。詩曰:‘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
’此之謂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縱恣焉,不亡必弒。”
靈公聞之,以泄冶為妖言而殺之,後果弒於征舒。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對曰:“有之。”
哀公曰:“何為其不博也?”孔子對曰:“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則何為不博也?”孔子對曰:“為行惡道也。”
哀公懼焉。有間曰:“若是乎君子之惡惡道之甚也!”孔子對曰:“惡惡道不能甚,則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則百姓之親之也,亦不能甚。”
詩雲:‘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詩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
哀公曰:“善哉!吾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微孔子,吾焉聞斯言也哉?” 河間獻王曰:“堯存心於天下,加誌於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
有壹民饑,則曰此我饑之也;有壹人寒,則曰此我寒之也;壹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
先恕而後教,是堯道也。當舜之時,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險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許,曰:‘諭教猶未竭也,究諭教焉,而有苗氏請服,天下聞之,皆非禹之義,而歸舜之德。
’” 周公踐天子之位布德施惠,遠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舉遠方之民,有饑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於其君之朝也,攝而進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與!何其所臨之民有饑寒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其君歸也,乃召其國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聞之皆喜曰:“此誠天子也!何居之深遠而見我之明也,豈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也,是以近者親之,遠者安之。詩曰:“柔遠能邇,以定我王”,此之謂矣。
河間獻王曰:“禹稱民無食,則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於人,則我不能勸也;故疏河以導之,鑿江通於九派,灑五湖而定東海,民亦勞矣,然而不怨者,利歸於民也。” 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順道,故使然焉,君王何為痛之至於此也?”禹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今寡人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
書曰:“百姓有罪,在予壹人。” 虞人與芮人質其成於文王,入文王之境,則見其人民之讓為士大夫;入其國則見其士大夫讓為公卿;二國者相謂曰:“其人民讓為士大夫,其士大夫讓為公卿,然則此其君亦讓以天下而不居矣。”
二國者,未見文王之身,而讓其所爭以為閑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動而變,無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
故書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謂也。
成王與唐叔虞燕居,剪梧桐葉以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請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壹與虞戲也。”
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於是遂封唐叔虞於晉,周公旦可謂善說矣,壹稱而成王益重言,明愛弟之義,有輔王室之固。
當堯之時,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後稷為田疇,夔為樂正,倕為工師,伯夷為秩宗,臯陶為大理,益掌驅禽,堯體力便巧不能為壹焉,堯為君而九子為臣,其何故也?堯知九職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勝其任以成九功,堯遂成厥功以王天下。
6. 《治國安民》的文言文閱讀答案原文: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解釋: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國家,安定人民。
在貞觀九年(李世民的年號),唐太宗對侍衛官說:“以前(隋文帝)剛剛平定京師的時候,宮裏面美女古玩滿院。(然而)隋煬帝仍然不知足,不斷征求,同時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能忍受,於是導致了(隋朝)滅亡。這些都是朕(皇帝自稱)親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無事。於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治理國家猶如栽樹,數的根部不搖擺,才能枝葉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麽就不能夠安樂呢”
7. 舊唐書韋倫傳節選 文言文閱讀答案舊唐書韋倫傳譯文供參考: 韋倫是開元、天寶年間朔方節度使韋光乘之子。
年輕時以祖蔭積官被授予藍田縣尉之職。因為擔任吏職勤懇認真,楊國忠命他暫署鑄錢內作使判官。
楊國忠恃寵專權,又希求名聲,大多征召各州縣農民,讓他們鑄錢,農民既不是本行當的工匠,被差遣他們的人逼著服役,多數遭受鞭打責罰,人人都過不下去。韋倫對楊國忠說:“鑄錢須得本行當的手藝人,如今逼著壹般農民幹這種活,特別費力卻沒有效果,人們還會生出議論。
請公開在市面上以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383334優價招募懂得這種手藝的人幹這活。”從此被強派來服役的人減少了,鑄的錢數卻增加了。
天寶末年,皇宮內土木營造的工程壹天都沒有停止過,那些營造的工頭、官員狼狽為奸,韋倫便親自監督視察,節省許多錢使耗費減少了壹半。改任大理寺評事。
當時正值安祿山謀反,皇上的車駕去蜀州,封韋倫為監察禦史、劍南節度行軍司馬,兼充置頓使判官,隨後又改任屯田員外郎兼侍禦史。這時內監和禁軍相繼到達蜀州,他們到處侵害地方,人們都說難以治理他們。
韋倫帶頭以清廉簡樸影響他們,蜀州地區都仰賴他而得到治理。但韋倫竟遭到太監的讒言誹謗,被貶職為衡州司戶。
適值京都、河南都陷落於賊軍之手,漕運的水路被阻斷了,度支使第五琦推薦韋倫有治理地方的才能,朝廷授予韋倫商州刺史之職,並充任荊襄等道租庸使。正遇襄州的偏將康楚元、張嘉延聚合部眾叛亂,兇暴的黨徒達壹萬多人,自稱為東楚義王,襄州刺史王政棄城逃走。
張嘉延又向南進軍攻破江陵,漢水、沔水的糧食運輸被阻斷,朝廷缺糧。韋倫便調動軍隊駐紮在鄧州邊界,賊軍有來投降的必定給優厚的接待。
幾天以後,康楚元的部眾就比較松懈了,韋倫進軍對賊黨進行攻擊,活捉康楚元獻給朝廷,其余的部眾全部逃散,這次行動***收取租庸錢物將近二百萬貫,並無遺漏。荊州、襄州二州平定。
皇上下詔授予崔光遠襄州節度使,征召韋倫為衛尉卿。十天以後,韋倫又以本職兼任寧州刺史、招討處置使等,隨即又兼任隴州刺史。
乾元三年(760),襄州大將張瑾殺害節度使史歲羽作亂,朝廷即任命韋倫為襄州刺史、兼禦史大夫及山南東道、襄州、鄧州等十州的節度使。當時李輔國掌權執政,節度使的任命都出自他的門下。
韋倫既然是被朝廷公開任用的,私下裏又不拜見李輔國,因而韋倫接受任命還沒有上路,又被改任為秦州刺史,兼任禦史中丞及秦州防禦使。當時吐蕃族、黨項族年年入侵,邊防的將士疲於奔命尚且來不及。
韋倫到達秦州以後,多次和敵人作戰,因為兵少又缺乏後援,以致多次失敗,接連被貶為巴州長史、思州務川縣尉。 代宗即位之後,起用韋倫為忠州刺史,又歷任臺州、饒州二州刺史。
因為太監呂太壹在嶺南假傳皇上的詔命作亂,朝廷任命韋倫為韶州刺史,兼任禦史中丞和韶州、連州、郴州三個州的都團練使。後來呂太壹以賄賂實行反間計,韋倫被貶為信州司馬、虔州司戶、隋州司戶、隋州司馬。
後來被赦免,在洪州旅居十多年。 德宗即位,要挑選壹個能夠出使極遠地域的人,召回韋倫,拜他為太常寺少卿兼禦史中丞,持節旄充任通好吐蕃的使臣。
韋倫到達吐蕃,首先宣示皇帝的恩寵,其次敘說國家的威力,以及德政遠揚的情況,吐蕃人非常高興,國王獻上當地特產。出使回朝,升任太常寺卿兼禦史大夫,加授銀青光祿大夫。
後來再次入吐蕃,奉命出使的情況既使皇上滿意,又使西蕃尊敬佩服。韋倫曾就朝廷的得失多次上疏談及。
然而韋倫又被宰相盧杞所厭惡,改任太子少保,積官加授為開府儀同三司。涇州軍隊作亂時,皇上來到奉天。
等到盧杞、白誌貞、趙贊等人貶官降職,關播被罷免宰相而擔任刑部尚書時,韋倫在朝堂上嗚咽著說:“當宰相的不能輔佐朝廷以使其和諧,向皇上開誠布公地進行忠告,使國家落到這個地步!還要當尚書,天下怎能治理得好呢!”聽到這話的人對他又尊敬又畏懼。跟隨皇上到梁州,返回京師以後,皇上又想提升、任用盧杞為饒州刺史。
韋倫又奉上表章,懇切地提出不可任用盧杞,深為忠良正直的人士所稱贊、嘆賞。因為已經年過七十,韋倫上表請求辭官,朝廷改任他為太子少師讓他離任,封他為郢國公。
當時李楚琳以仆射兼任衛尉卿,李忠誠以尚書兼任少府監。韋倫上奏說:“李楚琳兇橫悖逆,李忠誠是個胡人醜類,不應當擔任重要的官職。”
又上表請求設置義倉以預防水旱災荒,選擇賢良的官員在皇上身邊任職;又說吐蕃必然不守信義諾言,必須特別進行防備,不可輕視他們。皇上總是很友善地對待他。
韋倫在家中孝順友愛,以慈愛地撫育弟弟、侄兒著稱。貞元十四年(798)十二月去世。
時年八十三歲。朝廷追贈他為揚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