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大峽谷古生物遺跡位於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峽谷與小興安嶺殘脈相連,到達海倫市東方紅水庫上遊。谷長10多公裏,是小興安嶺西坡向松嫩平原的過渡帶。區域生態系統完整,森林更新演替良好,物種多樣性豐富。從2018開始,海倫先後三次邀請多位國家權威的古生物學家進行調查研究。
此次發現的古生物化石以礫石狀態廣泛分布在河谷中。產量大。化石個體比其他地區的大。化石種類豐富,有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恐龍、烏龜等爬行動物。?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程說?其中,大量普什蕨莖化石的發現也為中國白堊紀地層與世界其他地區當代地層的對比提供了證據。?
根據程的研究,斷定?白堊紀晚期,海倫地區是壹個寬松的海岸淺水湖泊環境,河流縱橫,海倫大峽谷處於河流湖泊的交匯處。那時候的氣候應該是溫暖濕潤的,植被茂盛,生長著蕨類植物和針葉樹類的裸子植物,湖岸上還有龜龜。恐龍和其他脊椎動物生活和繁殖。形成良好的陸地生態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副總工程師張立東通過調查發現,海倫大峽谷古生物遺跡主要包括白堊紀蕨類植物、蘇鐵類和針葉樹類、古生代原生動物蜻蜓化石、無脊椎腹足類、爬行類海龜和恐龍骨骼三類植物化石。通過室內綜合整理和區域地層對比,初步認為海倫大峽谷地層屬於晚白堊世-新近紀地層。
專家認為,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的發現為探索東亞、西歐和北美白堊紀植物群的關系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該區古生物化石矽化程度高,古生物本身結構完整,具有典型的環境指標。是展示地質歷史變遷、化石埋藏和發掘的絕佳地球科普場所,應進壹步研究、保護和利用。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