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位於山東省中西部,處於魯中南低山丘陵和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界處,南依泰山,北依黃河。東部淄博的周村、淄川、博山區;泰山區及泰安南部郊區、萊蕪市、肥城縣、東平縣;東阿縣,聊城以西;北與德州齊河縣、濟陽縣隔黃河相望。地理坐標為北緯36° 1′~ 37° 4′,東經116° 12′~ 117° 44′。1985年,濟南市轄5區4縣,總面積5775平方公裏,總人口383萬,其中市區人口1.43萬。
濟南歷史悠久。1928年,在章丘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了以黑陶為代表的龍山文化遺址。20世紀90年代初,在章丘北部的西河和小荊山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表明8500-9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活繁衍。
最早記載在史書上的濟南的名字叫“龍”,曾被稱為“?”、“日歷”、“日歷城”等等。“濟南”這個名字始於漢初。文帝十六年(164),濟南為國,後改稱濟南郡。隋唐時期稱為周琦、祁縣和濟南縣。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更名為金安府。元代稱濟南路。明代,山東省成立。洪武九年(1376),濟南成為山東省會,明、清、民國以來壹直是山東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
濟南的行政區劃歷經多次變動,最大的管轄範圍壹度包括周邊27個縣。1904濟南開埠後,工商業逐漸發展,交通通訊日趨完善。1929年獨立設市,縣不再管轄。1948濟南解放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關系更加密切。1959期間,轄黎城、泰安等9個縣(市)。到1985,下轄歷城、章丘、長清、平陰。濟南的城市劃分也發生了多次變化。最多分了11區。1985年有麗霞、市中、天橋、淮陰四個城區和1個郊區,城區面積483平方公裏。現轄麗霞、歷城、淮陰、天橋、市中、長清、平陰、商河、濟陽、章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