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昆明的味道
官渡古鎮是古滇文化的發祥地,官渡民族民間歌舞表演聞名遐邇,花燈小戲、滇劇、山歌小調、民族舞蹈、民間器樂等民族民間歌、舞、樂演出,常年活躍於民間舞臺。
我們去時,正遇到幾位大爺大媽剛唱完“花燈”,還沒卸完妝便從亭子裏走了出來,嘴裏咿咿呀呀哼唱著小調,臉上洋溢著安然自得的幸福表情。
據介紹,鎮上的老人基本都延續著這樣的生活――早上起來壹杯清茶,然後便三五成群地邀約到某處唱花燈或更為古老的滇劇;吃過午飯後再壹起到茶館裏喝茶。這樣閑適的生活使人們的壓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舒緩,因此養成了官渡人熱情好客的性格特征。
昆明烏銅走銀工藝館位於古鎮的金剛塔畔,在醒目的金李記銀樓的二樓,展示著“烏銅走銀”的歷史、制作流程、傳承、傳統手工制作工具,以及當家人金永才的作品和各種榮譽資料。
金永才是烏銅走銀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18歲那年,徜徉老昆明“跳蚤市場”的他,在壹個偶然的機會被壹個黑底並有銀絲紋路的墨盒所吸引。從此他便迷上了烏銅走銀這項神奇的技藝,並為此四處拜師求藝。
大約在1985年前後,金永才照著師傅的秘方鉆研烏銅走銀技術。他從制作相對簡單的煙鬥嘴開始,壹步步摸索著制作墨盒、煙膏盒、酒器、文房四寶等古色古香的烏銅走銀器具。
如今,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金永才辦起了烏銅走銀工藝館、烏銅走銀傳習館、金李記銀樓。迷人的官渡壹年四季吸引著來自八方的遊客,他們從這裏,了解到這項具有280年歷史的獨特技藝,又從這裏把精美的藝術品帶往遠方。
傳習館裏的錘聲
當遊人走在官渡老街的時候,時常會聽到從烏銅走銀傳習館內傳來的小錘敲打金屬物件的聲音,那是金永才和他的幾個徒弟在制作精美的烏銅走銀工藝品。
推開“金李記銀樓”古樸的木門跨過石條門檻走進其中,陳列在櫥櫃裏的筆筒、墨盒、小花瓶和煙鬥等金屬工藝品應接不暇。它們表面銀光閃閃的飾紋,有梅蘭竹菊、花鳥蟲魚、龍鳳鹿鶴和古樸的詩詞歌賦,它們飽含著中國傳統的書法繪畫藝術。整體看上去,雍容華貴,極具觀賞性。尤其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顯得莊重深沈,光澤秀麗,十分古雅。
這就是烏銅走銀。它以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然後將熔化的銀(或金)水填入花紋圖案中,冷卻後打磨光滑處理,時間久了底銅自然變為烏黑,透出銀(或金)紋圖案,呈現出黑白(或黑黃)分明的裝飾效果。
相傳清雍正年間,嶽氏匠師在煉銅造器時不慎將金戒指掉落鍋中,戒指壹下子熔化了。他生氣地把周圍放著的壹些東西全扔下鍋,後來氣消了再來加工,卻發現壹種顏色黑亮的特別合金銅。他試著用這種合金銅制作工藝品,就形成了雲南獨有的烏銅走銀。
民國時期,烏銅走銀發展至鼎盛時期,年產量可達3000多件,產品遠銷到香港、甚至國外。應時代之需,石屏嶽家在昆明開設了分店。至此,烏銅走銀名聲大噪,許多官宦人家爭相收藏,壹物難求。
安靜的小樓上,金永才和幾個弟子用心地制作著烏銅走銀,時不時細心鏨刻,又間或將半成品拿在手裏認真揣摩,並從中找出需要加工和改進的地方。烏銅走銀和別的金屬工藝品不壹樣,雖然歷經280多年的滄桑歲月,卻完整地保留下了純手工制作的整個過程。
由於是純手工工藝,烏銅走銀的制作工具也相當傳統,主要工具有風箱、熔爐、鐵錘(大、小)、油燈、吹管(吹火走銀用)、鉗子、大小不壹的鏨子(鏨刻花紋用)等。發展至今,工具的更新上增置了“皮老虎”和噴槍,用於走銀工序上。走銀用的燃料主要有煤油、汽油等。
烏銅走銀的技術關鍵在於“走銀”工序,即怎樣把銀走到烏銅上。不掌握好適當的化學反應原理和熱原理,烏銅片上的銀將脫落,或烏銅坯將被破壞。從金屬的熔點和相融觀念來說,把銅走到鐵上較容易,但把銀走到銅上,卻有相當的難度。烏銅走銀就是以其繁瑣的純手工工序造就了其細膩入微的純美藝術品位。
古樸手藝的氣息
在金家,有個烏銅走銀的煙膏盒中間箍著塊合身的象牙。“象牙是壹次偶然的機會,在古玩市場上花800元買到的。”金永才看見象牙孤零零壹塊,於是冥思苦想,經過反復的實驗以後下料,終於做出個煙膏盒,將象牙活脫脫套了上去。
“老古董也要創新,不能是壹味照搬古方,不具時代氣息。”憑借著這壹點,金永才和弟子李叢仲父子制作出來的烏銅走銀器具銷路壹直很好。他們的作品,經常受到臺灣、香港收藏愛好者的青睞,各地的古玩商,也都會經常找到他們下訂單。
雲南的民族種類和非物質文化資源的富集程度位居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首,多年來的“非遺”保護壹直走在全國前列。然而,同樣面臨著眾多的傳承項目無法傳承,正在走向消亡的境地。
“從去年開始,壹***有38個人來我這裏報名,壹心想學烏銅走銀這項技藝。”經過壹段時間的相處,金永才發現,想學技藝的人抱有各種各樣的目的。“但烏銅走銀是雲南特有的壹項傳統技藝,我們發展它,就要盡可能地保持它傳統的滇味。”
李叢仲前前後後去金師傅家不下10次,最終以他的誠心打動了師傅,但金永才有著自己的收徒標準和要求,除了最關鍵的“人品”之外,金永才還要求李叢仲保證:1.烏銅走銀永遠不出滇;2.李叢仲的女兒嫁人要嫁晉寧人,兒子娶媳要娶晉寧姑娘;3.以後要想辦法將戶口落在晉寧;4.將烏銅走銀做到全滇最好。
借收李叢仲為徒的契機,在辦起金李記銀樓後,金永才用“以店養館“的方式辦起烏銅走銀技藝展示館、博物館。
歲月賦予了烏銅走銀更悠長的美麗,古老的官渡鎮,為古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民間手工藝提供了壹個偌大的舞臺。在花燈小戲、滇劇、山歌小調、民族舞蹈、民間器樂等民族民間歌、舞、樂的映襯下,烏銅走銀像壹幅畫,在流動的文化中靜靜地忘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