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底部在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特點:
1,元朝年表
主要見於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鈞窯、耀州窯和丁瑤瓷器。既有彩書,也有墨書,還有雕版模型。大多落在屁股、肩膀、腹部等等。如“大德七年制”、“致遠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英國倫敦大衛基金會收藏的青花龍紋象耳瓶,瓶頸上的青花楷書“大元至戊寅、六月、壬寅、己巳”可以作為標準的元代器物,其他沒有年份的元代器物也可以進行斷代。
2.明代年表
主要見於景德鎮官窯和私窯瓷器。官窯瓷書始於永樂朝,後成為定制。書的位置是底、口沿、頸、肩、腹、流、柄等部位。書的道是用青花料,特別是青花料塗、刻、印、寫。風格不同於雙圈、單圈、框、花或內外無裝飾。官窯賬本整潔,有專人負責錢的書寫。私窯書隨意,寫法多,如“萬歷丁醜年”、“道光丁酉年制”等。也有只寫朝代不寫年號的,如“明年造”,多出現在政局動蕩的朝代。
3、明洪武歷年
洪武(1 368 ~ 1 398)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年號。雖然史料記載早在洪武二年就設立了禦窯廠,但目前還沒有官窯傳世,只有兩座洪武日期的民窯。比如在江西玉山發現的壹個青花釉瓷罐,上面刻著“此為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所制”,顯然是寫的不小心。
4、明文健歷年
文健(1399 ~ 1402)是明惠帝朱允炆的國號。文健曾經持續了4年,文健風格的瓷器不會太多,而且即使有文健風格的瓷器也不會因為永樂問鼎官職而流傳開來,所以出現文健風格瓷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