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心目中的皇帝生活,當然是“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今天就以乾隆皇帝為例,看壹看他壹天是怎麽度過的。
《乾隆帝起居註》較為完整地記載了乾隆皇帝的起居作息。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正月初八,《乾隆帝起居註》記載,大約早晨4點鐘,“養心殿請駕,更衣。”這就意味著,乾隆皇帝在4點鐘時就要起床了。
當乾隆皇帝的寢宮裏出現了燈光,當班的太監、宮女就得打起精神,進來服侍乾隆皇帝更衣。
乾隆皇帝更衣完畢,第壹件事是到坤寧宮進行朝祭。
坤寧宮位於交泰殿後面,這裏每天都要舉行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動。遇到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壹、十五兩天,皇帝、皇後更要齊齊上陣,親自祭神。
朝祭結束,5點鐘左右,乾隆皇帝飲了壹碗冰糖燉燕窩。這是早膳之前的壹道點心。到了6點鐘,乾隆皇帝傳早膳。壹般來說,乾隆皇帝在哪,禦膳就在哪兒傳。不過,正月初八這天,乾隆皇帝心情不錯,壹大早出西華門,來到西苑(今中南海)的同豫軒用早膳。
用完早膳,乾隆皇帝該幹嘛呢?他會來到乾清宮西暖閣,看《聖訓》。什麽是《聖訓》呢?這是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新皇帝登基後,往往命人編撰前任皇帝的《聖訓》,作為自己治國理政的方針。乾隆皇帝所看的《聖訓》,便是雍正皇帝的《世宗憲皇帝聖訓》。
看完《聖訓》,大約7點鐘,乾隆皇帝來到建福宮,稍作休息,隨即來到重華宮。
重華宮在紫禁城的建築群裏,毫不顯眼,但對於乾隆皇帝來說有極為特殊的意義。
當年,乾隆皇帝還在做寶親王時,就居住在重華宮裏。那裏留下了他青少年時代的日用舊物。更重要的是,寶親王與富察氏結婚後,也是住在重華宮裏,度過了壹段恩愛甜蜜的日子。1748年,富察氏不幸去世,乾隆皇帝傷心欲絕,將重華宮按照從前自己與富察氏壹起居住的房間原貌進行布置。他經常來到重華宮,懷念美好的時光。
這天,乾隆皇帝在重華宮舉行茶宴,對詩聯句,長達2個小時之久。在這裏,他不再是壹個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壹個有著七情六欲的凡人。
就在乾隆皇帝在重華宮懷舊、寫詩之際,當天的奏折已經送到了養心殿勤政親賢殿。勤政親賢殿位於正大光明殿東面,是皇帝批閱奏章的辦公場所。10點鐘,乾隆皇帝來到勤政親賢殿,開始了壹天的工作。
我們知道,明朝中後期,皇帝當得比較灑脫,內閣為他“票擬”,太監為他“批紅”,他幾乎無事可幹。清朝皇帝為了控制權力,取消了太監“批紅”,壹切批閱奏折均由他自己親力親為。乾隆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批閱完奏折,乾隆皇帝還要接見臣工,了解相關情況,並向他們面授機宜。
做完這壹切,時間差不多來到下午2點鐘。乾隆皇帝感到饑腸轆轆,下令傳晚膳。
與大家想象中不壹樣的是,在正常情況下,清朝皇帝壹天只吃兩頓飯,即早膳和晚膳。這是因為,清朝本來是關外的遊牧民族,日子過得很辛苦,壹天能吃上兩頓飯,就已經很不錯了。入關後,皇宮內就保留著壹日兩餐的習慣,皇帝也不能例外。
當然,我們不用擔心乾隆皇帝餓肚子。他如果肚餓的話,可以在下午加壹頓點心,補充能量。
用完晚膳,乾隆皇帝休息壹會兒,約下午3點鐘時,開始下午的工作,閱讀內閣呈上的各部院、督撫和提鎮奏章。
下午4點鐘,乾隆皇帝接見了保和殿大學士、壹等忠勇公傅恒。傅恒是清朝中期名臣,位於紫光閣百名功臣之首,又是乾隆皇帝皇後富察氏的弟弟,與乾隆皇帝關系密切。
傅恒走後,已是薄暮時分。初冬的白晝短暫,下午5點鐘,紫禁城已經點上燈籠。乾隆皇帝來到養心殿三希堂,欣賞自己珍藏的書畫精品。
三希堂位於養心殿的西暖閣,面積只有4.8平方米,是乾隆皇帝的書房。乾隆皇帝還親自書寫了“三希堂”匾額和《三希堂記》墨跡,懸掛在墻上,供人瞻仰。三希堂雖然面積小,其貌不揚,裏面卻有大量名家書畫作品。其中,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是乾隆皇帝最珍愛的書畫作品。
從三希堂出來,已經是夜裏7點鐘。乾隆皇帝回到養心殿。如果這時候還有奏折送來,他便在寢宮裏批閱。如果沒有奏折,他就可以準備上床睡覺了。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這天,乾隆皇帝在晚上9點鐘上床睡覺——如果是現代人,這個時間,他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