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去過鳳陽兩次,我個人覺得有些景點還是值得壹去的。
首先是明皇陵,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南七公裏處,是當年朱元璋為他的父母和兄嫂修建的。我個人非常佩服朱元璋,這個人成功真是不拼爹啊!貧農出身,造反成功,當上皇帝,多麽勵誌。古話說的對:“富貴不歸故裏,猶如錦衣夜行”。自己當了皇帝,很有必要讓四裏八鄉都知道這個喜訊。
明中都鼓樓,鼓樓位於鳳陽縣老城區中心,是中國最大的鼓樓,又稱中都譙樓。城墻上有朱元璋親筆題寫的萬事根本,提醒後世不要忘了這裏是明朝的根。樓上是朱元璋展覽館,門票30。壹樓講述了朱元璋從乞丐到和尚再到創立大明王朝的艱辛歷程及對整個明王朝的詳細記載,二樓是對明中都,皇陵,以及鳳陽府的介紹。很有意義。
小崗村隸屬於安徽省鳳陽縣 ,位於滁州市鳳陽縣東部25公裏處,距寧洛高速(G36)鳳陽出口15公裏。是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全國十大名村之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安徽省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中國農村改革第壹村,大包幹紀念館修得很好,去可以參觀參觀。
不過自己去交通不太方便,跟旅行社。感覺這裏的政治氛圍太濃了,對遊客來說有點兒不習慣,當地菜肴壹般般但是價格很貴。
去鳳陽旅遊
壹日遊時間太緊。早上淮南——鳳陽大客車,最早壹班好像是6點的,到鳳陽是8點多,鳳陽客運站下車後向東(紅綠燈十字路口)200米到鳳陽汽車站,站內乘坐狼巷迷谷中巴車,約11點多到達。下午3點鐘轉向韭山洞旅遊,約5點多鐘出洞乘坐中巴返回鳳陽,8點鐘前到達鳳陽後從汽車站向西返回200米處的十字路口,不穿過,向右路邊的村鎮利民銀行門前,換乘蚌埠方向的士,每人10元到達蚌埠後蚌埠長途汽車站門前淮南專線的士,每人15元。
雲南的和順古城比起鳳陽古城差距不是很大,為何遊客們都樂於去鳳陽古城呢?
大家都願意選擇去鳳陽古城,而不是和其差距不大的雲南和順古城,我想個中緣由可能是鳳陽古城被稱為“帝王之鄉”,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吧。
在我國,北京明故宮大氣恢弘,但妳是否知道,在安徽鳳陽,也有明代壹座皇宮,而且是北京故宮的“母本”。明中都皇城雖已經歷歷史的滄海桑田,但壯麗猶存。其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興建的,但在皇城快要建完的時候,卻又被下令停工了,個中緣由無從考證。來到位於鳳陽古城的這座舊時皇城,所剩不多的城墻在老樹的掩映下顯得有些蒼涼,但仍然能看出昔日的雄偉氣勢。明中都歷經600余年風雨和數不清的戰亂,宮闕殿宇盡毀,僅存皇城西華門、午門及兩段城墻,但仍保留了壹些建築遺存和雕刻精美的建築構件,特別是城內石雕及須彌座浮雕,更是我國古都城中少有的石雕藝術珍品。
妳見過真正的護城河嗎?去鳳陽古城就可以見到。廣集糧,高築墻,深挖河,這應該就是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在鳳陽定都計劃的壹部分吧。護城長河今猶在,誰見當年明大王?
鳳陽縣城內有壹條比較繁華的商業街—古花鋪廊。是現代仿古建築,但畢竟沾了這鳳陽古城的古都氣息,也頗有幾分古色古味。穿過繁華熱鬧的古花鋪廊,是壹個大廣場,廣場主角是壹座號稱“華夏第壹譙樓”之稱的明朝鼓樓。
鳳陽明中都皇城的宏偉壯麗,正等待妳前去領略......
鳳山旅遊景點介紹 關於鳳山的旅遊景點介紹
1、鳳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廣西河池市鳳山縣,總面積50平方公裏,由三門海天窗群旅遊景區、江洲仙人橋旅遊景區、鴛鴦泉旅遊景區、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洞穴博物館、巴臘猴山景區、夢娥瑤寨景區組成,公園以巖溶地質為特征,分布有巖溶峰叢、峰林、水平洞穴、地下河、天窗、豎井、天坑、天生橋、邊緣坡立谷、溶蝕窪地等眾多的巖溶地質遺跡景觀,是中國巖溶地質資源豐富、分布地域廣闊、類型獨特的國家地質公園,也是世界上大型洞穴廳堂數量較多、密度較大的世界地質公園。作為國家地質公園,鳳山是我國大型洞穴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擁有世界大型石筍群、世界天窗群、世界最高的地下溶洞峽谷、中國跨度第二的天生橋、千古之謎鴛鴦泉等獨特的地質遺跡景觀。
2、江洲仙人橋江洲仙人橋:位於鳳山縣城西南方向60公裏的江洲瑤族鄉鳳平村,距江洲鄉政府僅有1公裏。它形成的地址年代為古生代二疊紀,距今已有2億多年的漫長歷史,為喀斯特地形地貌。它那秀麗景觀畫面已多次上了中央電視臺和廣西電視臺,《廣西日報》、《河池日報》、《地質礦產報》也刊登過。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壹位仙女下凡,常與凡夫隔河對歌。壹天,天公不作美,烏雲密布,天昏地暗,狂風四起,即可傾盆大雨,山洪暴發,把仙女和凡夫兩人全身衣服淋濕透,歌聲也淹沒在-之中,仙女急中生智,長袖壹拂便形成壹座大橋,把兩人遮住,故現任橋由此得名。當地還有不少傳說,有說此橋與天峨更新仙人橋是壹對恩愛的夫妻,他們為人間更多相愛的人能成婚相伴,白頭偕老,成仙後話為天生橋,引渡人間真情愛戀。
3、穿龍巖景區穿龍巖:位於縣城內西北面,因其古時候為路人步行入城的必經之道而又名鳳陽關。喬音河從其腹中流過。穿龍巖是由於地下水的侵蝕作用以及雲貴高原地殼擡升作用形成,因奔騰數十裏的喬音河下遊流經松仁村進平包屯黑潭,從內龍山腳冒出壹截後闖入巖洞直註縣城,活象壹條巨龍,隱而復現,穿巖入城,故古人名之日穿龍巖。其西南面石壁高約180m,130m處有壹小溶洞,被稱作鳳山的“鳳眼”,夕陽晚照,滿壁金光,為鳳山八景之壹“丹崖晚照”。穿龍巖南面洞口寬約80m,高約30m,其中河床寬約20m。整個穿龍巖最寬約200m(含河床寬度),深度為400m,最高高度約100m,洞廳面積4.15萬平方米,排名中國第五,象壹個巨大的會議廳,極為壯觀,堪稱壹絕。
4、萬壽谷景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的鳳山縣三門海鎮坡心村,是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4A級景區。距南寧300公裏,有高速公路,二級路貫通,行程4個小時左右;距桂林380公裏,有高速公路,壹級路,二級路貫通;距鳳山縣城20公裏,距世界著名長壽之鄉巴馬縣城40公裏;距樂業大石圍天坑群120公裏。豐富的鐘乳石:這裏的石花石毛形狀多樣、晶瑩剔透,精美絕倫,有的像玫瑰花、有的像富貴花、有的像康乃馨......面積之廣,目前居世界發現之首,天然形成,鬼斧神工,令世界地質保護專家嘆為觀止,並為此設立了石花石毛保護區。
安徽鳳陽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鳳陽是全國較有名的 歷史 文化 名城,有舉世聞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是八仙之壹的藍采和的成仙之地,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鳳陽的名勝古跡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鳳陽的名勝古跡
明陵風雨
明陵即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時,不過是幾座矮小的民家墳丘。朱元璋稱帝後,將其擴建成“宮闕殿宇,壯麗森嚴”的壹代帝王陵寢。明末清初,歷經滄桑,到乾隆年間,“唯二碑及石人石馬僅存而已”。昔日“郁蔥王氣接邱壇,雲繞乾坤得大觀”的皇陵,此時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馬臥幽宮”。但是,每當風雨之際,皇陵好像壹幅生動的 水墨畫 卷:那壹簇簇蒼松翠柏,野花蔓草,隨風雨搖曳,沙沙作響,如述說歷史的興衰;那壹對對石人石馬、殘碑斷碣,任風雨侵蝕,潸然淚下,象泣訴悲慘的遭遇。因進景致奇異,人稱“明陵風雨”。
釣臺春漲
釣臺又稱莊惠 釣魚 臺,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南郊老塘湖中,原為濠河邊壹個高崗。相傳莊子和惠子曾於此垂釣,故得名。濠河有二源,東出濠塘山,西出鏌邪山,由於春季 雨水 多,二水合流至此,灣窪地積勞成湖,數裏之內,水天壹色,唯釣臺孤兀於水中。“草長平湖水滿塘,春風掀動綠波揚。紛紛白鷺沖天起,蕩蕩漁舟鼓棹忙。”這是前人詠釣臺春漲的詩句。乾隆《鳳陽縣誌·八景之圖》所繪第七景“釣臺春漲”為:釣臺四面環水,臺下洪波北流,激浪拍岸;臺上垂柳搖曳,掩映茅舍;青山綠水襯托著釣臺,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浮橋煙鎖
浮橋,又名臨淮浮橋,原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北部淮河之上,始建於明洪武六年。因橋用船作為橋墩串聯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稱蜈蚣橋。由於蜈蚣懼雞,便在橋的兩岸各置石雞壹只,以鎮此橋。明清時期,臨淮浮橋為南北重要津梁,官府差役,旅人商賈,川流不息,漕運船只,晨啟暮泊,千帆雲集,魚火炊煙,如同霧幛雲墻,真是“斷虹垂百尺,橫鎖絕千尋”。此即鳳陽八景之八的“浮橋煙鎖”。浮橋建成以後,屢毀屢建,到鹹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北伐軍渡淮,為拒清軍追擊,焚毀浮橋。今橋址尚存,南岸的石雞仍在。
龍興晚鐘
龍興晚鐘,龍興指龍興寺。原寺殿後山腰鐘亭內懸掛大鐘壹口,為建寺時所鑄。此鐘是用合金材料鑄成,高2.05米,重約4噸。鐘的頂部鑄有壹對似龍非龍的奇獸,傳為龍生九子之壹,稱蒲牢。明清時,每當紅日西墜或旭日東升,“鳳嶺鳴鐘”,其聲響徹雲霄,龍興寺眾僧隨著鐘聲開始早晚佛課。特別是在夜晚,鐘聲格外幽清,遠傳數十裏,俗有“改朝換代江河變,唯獨鐘聲繞鳳陽”之說。因此古人把“龍興晚鐘”,稱為鳳陽八景之三。建國後,鐘亭毀於“文化大革命”,而鐘幸存。後來鐘被移上鼓樓,作為報警之用。1982年,縣文物管理所收回龍興寺內陳列。現宗教部門及僧人,重新建亭,懸掛洪鐘於龍興寺,供遊人觀賞。
譙樓歸市
譙樓,即明中都鼓樓,位於原中都雲霽街之東。該樓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詔建後,由“鳳陽中等衛所撥軍余壹百六十四名,以官顧之,為守樓,並習吹鼓。凡遇公私,以便應用。如有損壞,例於軍衛修葺”。因此有明壹代,鼓樓完好無損。崇禎八年樓宇毀於兵火,十二年重建。後來失去報時作用,為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登臨觀景之處。清乾隆二十年新建鳳陽府城,將鼓樓包在中央,鼓樓四周成為全城重要集市。建國後,鼓樓基座保持完好,成為勞動人民登臨觀景的場所。
九華屏障
九華又稱北九華,即今鳳陽府城北裏許之九華山。唐永徽四年(公元853年),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渡海來安徽南方青陽九華山苦修。據 傳說 ,後又在鳳陽九華山修行,故稱前者為南九華,後者為北九華,簡稱九華。明初,鳳陽府治原在臨淮,洪武八年移至中都城內會同館(即今鳳陽中學)。清乾隆年間始建府城,唯九華山近壓北城腳,由北門靖淮,西北門九華出城北去,必將繞過九華山。山雖不高,“全城秀氣,全在此山;靈壑天然,永作北門屏障”。因此,古人稱譽“九華屏障”為鳳陽八景之二。如今,府城早已拆去,而九華山將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逐漸被圍在鳳陽城中,成為南北“屏障”。
濠梁觀魚
《莊子·秋水篇》記有莊周惠施同遊濠梁觀魚事。壹日,兩人同遊於濠上,只見壹群鰷魚來回遊動,悠然自得。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後人為紀念莊惠觀魚,傍水建造觀魚臺,把濠梁或濠上用來比喻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
歷代文人雅士喜往登眺,吟詩題詠,又給觀魚臺增色不少,濠梁觀魚遂成為鳳陽八景之壹。
鳳陽名人
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鐘離人,明朝開國皇帝,即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逝於1398年,享年71歲。
李善長(公元1314~1390年),字百室,鳳陽定遠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大臣。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封他為宣國公。後為胡惟庸案牽連被殺,終年七十七歲。
崔白(1004年-1088年)字子西,宋淮南西路濠州(今鳳陽)人。著名畫家,擅花竹、翎毛,亦長於佛道 壁畫 ,其畫頗受宋神宗賞識,授圖畫院藝學,後升為待詔。作有《寒雀圖》、《雙喜圖》、《蘆雁圖》、《竹鷗圖》、《枇杷孔雀》、《杜牧吹簫祝壽圖》。
徐達,字天德,濠州人(今鳳陽人)。元末參加朱元璋軍,為大將軍。他率兵功克大都,平吳伐北,功勛卓著,被封為信國公、魏國公,朱元璋曾贊其“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他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謚武寧,賜葬鐘山北麓。
駱國忠(1835—1873)安徽鳳陽人,清朝將領。
陳學孟(公元1896年—1983年),鳳陽人。1955年農業合作化高潮中陳學孟因辦農業高級社成績顯著,被譽為“合作化的帶頭人”,毛澤東主席亦予贊揚,並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受到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之後,他分別當選為第三屆人代會代表,第九次黨代會代表。他在1968年至1971年,任中***安徽省委候補委員、省革命委員會委員。
劉知白(公元1915—2003)原名庭坦,號白雲、如蓮老人、老藤、野竹翁等。生於安徽鳳陽樓西街。出版有大型畫冊《劉知白畫集》《劉知白潑墨山水集》。《榮寶齋》《中國書畫》《 美術 觀察》等十余家報刊有專題刊介。《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已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李克強(1955.7-)男,漢族,安徽定遠人,現任中***中央 政治 局常委,國務院總理、黨組書記。1974-1976年在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東陵大隊知青,1976-1978年任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大廟大隊黨支部書記。
沈浩(1964.5-2009.11.6),安徽蕭縣人,2004年,沈浩同誌到安徽鳳陽小崗村任黨支部第壹書記。因忘我工作,積勞成疾,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年僅46歲。為黨的事業,為“三農”做出了重大貢獻。唯壹愧對的是他的老母親、愛妻、愛女與自己。有影視劇《永遠的忠誠》和《第壹書記》,其墓在小崗村。
鳳陽特產
瑪瑙白玉
瑪瑙白玉,原名“鳳陽釀豆腐”,出自朱元璋的家鄉安徽鳳陽縣。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年幼家貧,於十七歲在鐘離縣(後改鳳陽)玉皇寺(後改皇覺寺)落發為僧,因為清規嚴律,加上連年災荒,被方丈疏散出寺,雲遊化緣過著近乎乞討的生活。有壹天,他來到鐘離西南二十裏處壹位姓黃的廚師門口化緣,這位黃廚師見此少年遊方僧衣衫襤褸,骨瘦如柴,頓起惻隱之心,隨將剛出鍋壹塊“釀豆腐”施舍給了他。朱元璋饑寒交迫之中。得此美味果腹,遂終生忘。後來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當了皇帝,常常想到贈食的“釀豆腐”,令禦廚如法烹制,可是都不會做,於是就降旨差員特詔黃廚師進京,並封為“禦膳師”專門做“釀豆腐”奉獻,以後宮中每逢瓊林宴,“釀豆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壹道菜,從此,馳名於世,相傳至今已有六百余年。黃家十三代孫仍住鳳陽,“釀豆腐”這道名菜成為地方壹絕。
禦膳麻油
禦膳麻油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親筆禦封。它選用上等芝麻,采用傳統工藝,結合現代 科技 手段,精制而成。產品各項理化、衛生、技術指標完全符合國家二級制麻油標準。其色澤琥珀,香氣撲鼻,口味純正,富含多種維生素、芝麻粉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性涼、味甘,具有潤肺 清熱 、抗血管老化等功效,是理想的佐餐調味食品和 保健 食品,多次榮獲省部級優質產品稱號,產品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也是 旅遊 購物 佳品。
鳳陽藤茶
鳳陽藤茶產於鳳陽縣殷澗鎮韭山。衛生部已批準其為中國食品新資源。野生“鳳陽藤”生於鳳陽山國家森林公園之中,因其特殊的 自然 條件和生態環境,釀生“鳳陽藤”特殊品質,自古以來,當地百姓采其葉芽炒制加工為飲,也即藤茶。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領兵駐紮在鳳陽山時常飲此茶,後派內宮官員回家鄉鳳陽炒制供其飲用。
龍興禦液
鳳陽龍興禦液酒為明朝宮廷禦酒,深受朱元璋的喜愛,因此而得名。鳳陽禦酒分為大明帝王、明太祖、龍興禦液等三大系列,30多個品種。它的特點是綿軟爽盡,濃中帶醬,風味獨特,回味悠長。其中龍興禦液的出口量居安徽省之首。
日月牌粉絲
日月牌貢品保健粉絲原為明洪武年間宮廷禦膳精品,現為國家認證的綠色食品。該產品在傳統配方的基礎上,融現代生產技術,精制而成。1997年被安徽省政府命名為“名牌產品”稱號。產品現已出口到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梅魚
梅魚,產於鳳陽縣梅市鄉壹帶的梅河中,其體形細長,食用季節以黃梅季節最佳,從古至今,壹直列為席上佳肴。鳳陽外出的遊子歸來及外地來鳳陽的客人,都要品嘗此菜。
梅市鹹水鵝
梅市鹹水鵝源於明朝洪武年間,壹回民從河南南下,落腳於梅市池河岸邊,以養鵝鹵鵝為生,因其手藝高明,味道特別,而遠近聞名,流傳至今。梅市鹹水鵝之所以味道獨特,主要是在選鵝、配方、火功三個環節特別講究,所以梅市鹹水鵝飽滿、色澤黃亮、並有淡淡的草藥味。
猜妳喜歡:
1. 南京到安徽自駕遊
2. 2018安徽旅遊日免費景點
3. 鳳陽的名勝古跡推薦
4. 旅遊勝地對聯
5. 安徽科技學院歷史沿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