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雲南聶龍潭出土歷史

雲南聶龍潭出土歷史

2021年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100年的中國考古為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全國各地開展了壹系列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的活動。雲南考古已有近百年歷史,晉寧石寨山元謀人化石遺址、滇王墓等重大發現,為我們展示了壹幅紅土高原人類進化和文明發展的壯麗歷史畫卷。改革開放以來,江川李家山青銅時代墓地、通海興義遺址田野考古壹等獎等壹系列重大考古發現,記錄了雲南考古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歷史,雲南考古成為百年來中國考古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是微信官方賬號為紀念中國考古學百年發表的“雲南考古學”系列文章之九,旨在展示雲南考古學的成就,致敬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中國考古學,為建設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繼續奮鬥。

曲靖盆地位於雲南高原東部,東與富源縣接壤,南接羅平縣、陸良縣,西接馬龍區,北接沾益區。曲靖盆地是壹個南北狹長的山地高原斷陷盆地,地勢北高南低,東高中間低,中部相對平坦,東西部多山地。

曲靖盆地青銅時代遺存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地區。目前已發現並確認的墓地有朱傑八塔、三寶五蓮、八家山、茨英礦山、越州橫溝、黃泥堡、瀟湘平坡、西城占大屯。經考古發掘,有八塔、橫路寺、平坡、占大屯墓地。八塔和其他墓地的資料為我們初步了解該地區青銅時代的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曲靖青銅時代遺存分布示意圖

八塔公墓位於朱傑街道辦事處董家村東北。它由8個大小不壹的圓形和橢圓形土墩組成,至今仍高出地表3 ~ 5米,現存面積5000平方米。

八塔墓園展望

這個墓地是在20世紀70年代發現的。1977年,雲南省文物隊分別對8座土堆進行編號,發掘1號,清理青銅時代墓葬5座。從1978至1982,二號樁共發掘6次,暴露面積780平方米,清理青銅時代墓葬348座,出土隨葬品1500件。2015至2016對2號樁進行了第七次發掘,揭露面積490平方米,清理青銅時代墓葬343座,出土隨葬品485件(套)。七次發掘* * *清理出691青銅時代墓葬。墓葬分為密封墓和未密封墓。前者多見於早、中期墓葬,晚期墓葬不封土。出土了近2000件陪葬品。出土的隨葬品可分為陶器、青銅器、銅鐵器、鐵器、鉛器、玉器、瑪瑙器、紅漿石器、琥珀器、綠松石器、燃燒器、石器等。

巴塔塔墓地出土的青銅劍鞘

巴塔塔墓地出土的青銅扣之壹

八塔墓地出土的銅扣(二)

在前六次發掘中,根據隨葬品的組合和形態演變將墓葬分為四個時期。第七次發掘,根據地層堆積和墓葬分布情況,將墓葬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與前六次發掘相比,第七次發掘相當於壹、二期墓葬,中期墓葬相當於三期墓葬,晚期墓葬相當於四期墓葬。推測墓地年代為戰國早期至東漢早期。

巴圖塔墓地39號墓土壤密封剖面

在2號反應堆南區的第七次挖掘中,發現了壹處大型護坡遺跡。這個遺跡是當時修建和加固墓地的人形成的斜坡狀堆積物。護坡地層堆積由早到晚可分為33層,每層堆積自上而下,呈南北向斜坡堆積。各層疊加厚度不均勻,上厚下厚較多,疊加面積也不壹致。根據護坡堆積體中含有的瓷片和護坡的坡面上是否有明顯的加工痕跡分析,墓地中的護坡堆積可分為五個階段。根據護坡地層的初步分期結果,第壹、二次護坡沈積是在早期墓葬不斷加固後形成的。第三、四期護坡堆積是中期墓葬埋藏後形成並逐漸加強的堆積;第五護坡堆積是晚期墓葬埋藏後加固形成的堆積。其堆積期從墓地形成前期壹直持續到墓地後期。年代大致是戰國到東漢初年。

巴圖塔墓地護坡層的堆積

橫街墓地位於越州鎮橫街村委會。面積約3600平方米。從1997到1998,暴露面積為1000平方米。188青銅時代墓葬被清理。大多數墓葬都有隨葬陶器的最顯著特征。壹些墳墓裏埋葬著陶器、青銅器、木制品和玉器。出土的隨葬品可分為陶器、青銅器、銅鐵混合器、鐵器、玉器、木器等。出土了550多件隨葬品。根據隨葬品的形態演變和組合關系的變化,結合墓葬的重疊打破關系,將墓地文化分為四期,推測墓地年代與巴塔塔墓地大致相同,為春秋早期至西漢晚期。

橫須賀墓地出土的壺形鼎

橫須賀墓地出土陶尊

橫須賀墓地出土的銅扣

平坡公墓位於瀟湘鄉平坡村,占地約600平方米。2001年,暴露面積為116平方米。198青銅時代墓葬被清理。墓葬均為豎孔土坑墓,未發現土封墓。大多數墓葬有隨葬品,少數墓葬沒有隨葬品。出土的隨葬品可分為陶器、青銅器、銅鐵器、鐵器、玉器、瑪瑙器、石器、木器、漆木器等。根據隨葬品的形態演變和組合關系的變化,結合墓葬的重疊打破關系,將墓地文化分為四期,推測墓地年代為春秋中晚期至西漢晚期。

平坡墓地出土的陶瓶

平坡墓地出土的銅鈸

詹大屯公墓位於西城街道詹大屯村,面積約1,000平方米。2015年曝光面積1000平方米,清理青銅時代墓葬66座。出土了300多件陪葬品。根據發掘情況,墓葬初步分為四種類型。隨葬品按器物質地可分為陶器、青銅器、石器、玉器、瑪瑙、綠松石等。根據墓葬形制和隨葬物品,初步推斷墓地年代上限大致在春秋早期,下限不晚於西漢中期。數據尚未整理發布[1]。

展大屯墓地出土的喇叭口陶罐

詹大屯墓地出土的銅鑿

五蓮公墓位於三寶鎮五蓮小學,占地約400平方米。1978出土了青銅矛、大鍋、青銅甑等器物,但未進行考古發掘。

五蓮公墓全景

玉山公墓位於慈營鄉義山村,面積約400平方米。1976出土了青銅箭頭、斧和鋤頭。沒有進行考古挖掘。

廬山墓地全景

八甲村公墓位於三寶鎮八甲山北部。1997 ~ 1998的外露面積為390平方米。清理了五座青銅時代的墓葬,出土了少量陶器。

近年來,通過在該地區進行的系統調查,發現並確認了以下青銅時代的定居點。

光照山遺址位於朱傑街道辦事處董家村西南,巴塔墓地位於遺址東北,直線距離約700米。場地總面積約3800平方米。場地分為南區和北區。北區平面近正方形,面積約1300平方米。南區平面近圓形,占地2500多平方米。場地周圍地勢平坦,現有堆積厚度不均勻,北部地區破壞較為嚴重。南方地區,當地堆積比較厚,收集的陶器有壺、罐、盤、蓋、足等。從空間地理位置分析,光照山遺址毗鄰巴塔墓地。根據出土陶器和青銅器殘片的特征,表明廣照山遺址和巴塔墓地是同壹時期的遺存,確認為與巴塔墓地相對應的聚落遺址。

光照山遺址典型陶器的收集

黑米爾遺址位於麒麟區西城街道王大屯村委會北面。場地為不規則長方形,現有面積約500平方米。地層中出土的少量陶片可鑒定為罐、盤、底、蓋鈕,大部分為罐、盤。

黑米爾遺址典型陶器的收集

從空間地理位置分析,詹大屯墓地在黑泥塘遺址以東約500米處。根據出土文物特征,地層中采集的陶片與墓地出土物特征壹致。根據出土陶器殘片等包裹體的特征,表明黑泥塘遺址與詹大屯墓地是同壹時期的遺存,確認黑泥塘遺址是與詹大屯墓地相對應的聚落遺址。

銀子山遺址位於三寶街東南,三寶村以東1.5km處。場地位於相對較高的位置。南盤江自北向南流經場地東部,西南有壹條小河沿場地西北流過,周圍地勢平坦。現有總面積約65000平方米。

銀子山遺址收集的典型陶器

鄉鎮公路張三公路從東向西穿過場地,將場地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南北區域有文化層,堆積厚度0.3 ~ 0.6米。出土文物包括陶器、青銅器、鐵器和石器。陶器最常見,還有壺、鼎、盤、碗、杯等。出土了青銅箭頭、石斧和其他器具。遺址北部也出土了大量的繩瓦。根據出土遺物特征,可以確認為青銅時代遺址,是與五蓮墓地相對應的聚落遺址。

此外,在已被破壞的南盤江原老河道旁,也發現了少量青銅時代遺址。

從曲靖盆地發現的青銅時代遺址和墓地的分布環境特征來看,遺址多分布在河流旁的高緩坡或臺地,而墓地則分布在較高的緩坡上,墓地與遺址的距離不太遠。它們之間的距離以遺址為中心,墓地與遺址的直線距離往往在壹公裏以內。

在埋葬方式和喪葬習俗方面,曲靖盆地青銅時代墓地的主要特點是從早期到晚期在同壹地點連續埋葬,墓葬密集,關系復雜以打破疊加,最終形成壹個大型的土墩狀墓地。這類墓地有特定的時空範圍和鮮明的地域特征。從空間上分析,這種土墩式墓地主要分布在曲靖盆地及其邊緣地帶,類似的墓地形式目前在鄰近地區很少見或沒有發現。從時間跨度上分析,形成於戰國初期至漢末。根據目前的考古材料分析,每個土墩可以葬近千人,這種土墩式墓地應該屬於部落公共墓地。巴塔塔和橫路寺都發現過土封墓,尤以前者數量最多,後者略少。

曲靖盆地青銅時代留下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陶器和青銅器,特色鮮明,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壹套隨葬品,典型的陶器組合是鼎、罐、盤。青銅主要由兵器、矛、劍、鈹和裝飾用的腰扣組成。玉器主要是玉鐲和耳環。

圍繞曲靖盆地青銅時代墓地的文化界定,有學者認為其屬於雲南文化的壹個地方類型,提出了“雲南文化八塔——橫須賀類型”的命名[2],也有學者稱之為“石寨山文化八塔類型”[3]。有學者認為,以八塔墓地為代表的青銅文化遺存在特征和內涵上已經超出了雲南文化的範疇,進而提出了八塔文化的命名[4]。作為壹種獨立的考古文化,它的定義還是比較恰當的。

文化互動從來都是雙向或者多向的。曲靖盆地的青銅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明顯地受到周邊各民族文化的影響,同時,這種文化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周邊各民族的文化。因此,曲靖盆地的青銅文化是復雜而獨特的。

八塔墓地對曲靖盆地青銅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二號樁七次發掘的墓葬多為中小型墓葬,尚未發現隨葬品豐富的高等級墓葬。除1號和2號以外的6個土堆尚未發掘,預計總有壹天,會有重大發現。

曲靖歷史悠久,文物資源豐富,是西南彜族考古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地區。目前考古資料多為墓葬資料,聚落遺址未進行過科學的考古發掘,城址發現的資料更少。聚落遺址的發掘和研究是推動曲靖盆地青銅時代文化深入研究的切入點和關鍵。只有對相關聚落遺址進行系統的考古發掘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探索遺址的聚落規模、結構、變遷和民族分布,從而促進對該地區青銅文化的全面解讀。曲靖盆地青銅時代遺存中還有許多謎題等待我們去尋找答案。

[1]曲靖市文物管理所:詹大屯墓地簡要發掘,曲靖文史資料第十五輯-曲靖考古館藏(上冊),雲南民族出版社,2017。

[2]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靖八塔與橫須賀》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壹版。

[3]蔣誌龍:《論石寨山文化的兩種類型——石寨山型和八塔型》,《雲南文物》2000年第2期。

  • 上一篇:(鑒寶)這個罐子值多少錢?誰是梅·文子?
  • 下一篇:什麽是鬧鬼的新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