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什麽是“隱居僧”呢?其實“隱居”是華夏道家的壹種哲學術語,是指深居在偏遠山野不出仕或代指隱士的住所。如今,在國內各地的名山大川或多或少都有壹些隱居者,有信奉道家的隱居者和道士,也有信奉佛家的隱居者和僧人,而隱居的僧人則被稱為“隱居僧”。隱居是壹種生活態度,更是壹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這壹日,經過雲南大理當地學佛的林師兄指點,我們來到了雞足山的後山,去拜訪壹位住山修行的法師。這位隱居僧的駐地在木香坪那邊山林深處。看上去是壹位約莫20多歲的出家人,雖然穿戴破落,但為人謙和有禮。隱居僧見我們帶著相機,特意不表示不想自己的隱居生活被外界打擾,所以自己的生活和形象都不想出現在鏡頭裏。我們尊重隱居法師的意願,遂收齊了壹應拍照攝像設備,專心跟隨法師感受他的隱居生活。
這位隱居僧所住的“房子”是壹處簡陋的茅棚,就建在懸崖邊上,狹長的空地上建有壹座石頭堆砌起來的小屋。林師兄向我們介紹法師的法號叫大行法師,來此居住近壹年。之後和大行法師交代了幾句,轉身告訴我在這好好住下來,多向大行師傅學習,便獨自離去。
林師兄走後,大行法師帶我們走入他的茅棚。茅棚總***也就四五平米,整個用石頭堆砌而成,房頂是壹張防雨的苫布。門口有壹座石頭堆砌的火塘,這就是平日裏做飯的地方,裏面有壹張用大石頭和木板堆砌起來的床。坐下後我主動和大行師傅聊了起來,原來大行法師來自河北省,大學壹畢業便出了家,到現在已六年有余。出家後,大行法師壹直住山修行,先後住過終南山、九華山、雲居山,最後來到了雞足山後決定就在這裏常住修行。
大行法師問:“我這裏沒有電,住宿條件也很艱苦,能否住的習慣?”我說小住幾日還是可以的,要是像您們這樣住著恐怕不行了。大行師傅笑了起來,他說咱們做飯吧,壹會天黑了這裏沒電就不方便了。大行法師的日常吃食只有用鹽和蔬菜拌的面條,我端起來吃了壹口,啥味道都沒有。
第二天,天還沒亮師傅就起來做飯了,我趕緊下床幫忙。飯後,大行法師面對連綿的青山坐了約壹個小時,這時候天色已經大亮。他壹聲不吭地拿起壹個編織袋和壹把鋤頭,看了我們壹眼說“跟我走”。原來他每天都會花壹些時間去撿偶爾路過此地的遊客遺棄在這裏的垃圾。他說每天除了念經打坐這些修行之外就是去撿撿垃圾,讓這片凈土更加幹凈。壹會兒的功夫我們就撿了兩編織袋的垃圾,並把它們堆放在壹個樹後,等山下居士帶著馬幫往山上送食物的時候再帶下山去。
撿完垃圾我們跟隨師傅拿著鋤頭去山裏挖草藥。他告訴我,因為前些天身體不適,下山找了壹位老中醫看病。這位中醫得知他是山裏的隱居僧後,不僅免除了他的醫藥費還供養了壹些被褥。大行法師為了報答老中醫,閑暇之余就會在山上挖壹些野生草藥給他送過去。眼前這位年紀輕輕的法師和時下 社會 中20幾歲浮躁的年輕人顯得格格不入。
從山上回來後,大行法師回到茅棚裏,面對擺放著迦葉尊者的法相開始做晚課,在迦葉尊者法相的邊上,我看到貼著壹張“是日已過,命隨已減,如少水魚,我有何樂”的經文,我想,這是他用來鞭策自己修行。和隱居僧人壹起生活的這幾日,我們深深感受到了修行之苦。但他們秉持樂觀的精神生活,遵循著佛陀的教導,延續著住山靜修僧人的傳統,延續著歷代祖師的迦葉尊者頭陀苦行的宗風,對於這樣壹群剛骨錚錚的修行人,理應得到人們的尊敬,也相信他們在修行路上終能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