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人生的必修課程,是學會對付小人的方法(壹)

人生的必修課程,是學會對付小人的方法(壹)

上到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下至蕓蕓平庸的老百姓,從腰纏萬貫的富翁到囊中空空的窮漢,小人無時不在,無處不存。人人皆知小人之存在,人人又皆知小人之難辨。當面正人君子,背後卑鄙小人;表面光明正大,暗地陰險狡詐,只要妳稍壹疏忽,就會落入小人的圈套。辨別小人,就要識清小人的面孔,由表及裏,對小人進行層層剖析。

大千世界紅塵滾滾,可謂千形萬狀,無奇不有。在中國古代為取悅帝王,殺親兒,獻鮮肉者有之;為打擊異己,以莫須有罪名加害他人者有之;為討主歡心,逼良為娼獻美女者有之;為攀登高位,假話連篇,瞞天過海者有之。

在近、現代,作威作福,欺上瞞下,魚肉百姓者有之;為牟取暴利,制偽作假,欺騙民眾者有之;依權仗勢,巧取豪奪,為非作歹者有之……小人的世界,真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態。

小人在世,手握兩件法寶:壹溜壹拍。這兩件法寶常常是十分靈驗,因為不喜歡別人拍他馬屁的人真是少之又少,無論是權,還是貴。溜須拍馬之人,總是免不了多得些好處。

1.瞄準目標,死心塌地巴結上司

要想登高向上,長藤必須借助外物,所以它每時每刻都在盤算,應該順著哪株樹爬上去,才能獲得充足的陽光。通常,它會選擇壹株大樹,因為小樹不能保證它安全地長期地獲得陽光,而且,壹旦達到壹定高度,這棵樹滿足不了它的要求,它就毫不吝惜地棄之而去,從這個枝椏攀附到另壹棵樹上。

為了得到陽光,它將不斷選擇,不斷遺棄,不斷攀登。同長藤壹樣,小人也必須作出選擇:他應該依附誰呢?或者說,誰是最值得依靠的對象呢?確實,要作出正確的選擇是很困難的。

政治形勢風起雲湧,詭譎多變,各種力量此消彼長,明爭暗鬥,加之人心叵測、世事無常,即使是智力超人,也很難估計到誰榮誰辱,榮至何位,辱至何期。

但是,小人又往往具有對人心高超的揣度功力和對權力天然的敏感,就如同鯊魚對血腥的靈敏嗅察壹樣,他們會利用這種優勢去選擇那些最有權勢的人。因為只有權勢才能給他們帶來人生欲望的滿足。只要權勢分配發生了變化,小人便會毫不猶豫地棄主而去。

所以說,小人跟定他們的依附對象是相對而言的,如果主人的權勢依然可靠,他們自然會“海枯石爛不變心”,壹旦發覺主人的地位岌岌可危,大廈將傾矣,他們自然又會高唱“妳我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甚至還要暗中放上壹支冷箭,借以向新主子邀賞求功。

了解到這些,我們就會發現,小人們找到並跟定某壹他自認為十分可靠的依附對象,所依據的是對權勢大小和穩固與否的判斷。

2.揣摩上司心思,滿足上司要求

社會 就是有分工、有管理,存在上下級關系,在別人的管理下,妳必須低頭,服從管制。上司的喜怒心情直接關系著下屬的前途命運,小人清楚地知道這壹點,並深信什麽樣的人都有他的弱點,只要對準其要害,積極地拍其馬屁,讓他高興,讓他頭暈,妳的要求肯定能得到滿足。

(1)做上司肚裏的蛔蟲

心理學認為,人們意見、觀點壹致時,彼此就會相互肯定,反之,就會相互否定。所以,那些溜須拍馬之徒,在諂媚巴結他的上司之前,總是先細細揣摩他的喜好,然後盡量迎合他,滿足他的欲望。

更妙的是,有的拍馬諂媚高手,不只是特別註意研究他所諂媚的對象,還能夠搶先壹步,將上司想說而未說的話先說了,想辦而未辦的事先辦了,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這是拍馬者中的高手,是最被上司所賞識的角色。

蔣介石的理論家戴季陶就是壹個蛔蟲式的小人。

戴季陶壹生瘋瘋癲癲,做了許多怪事,但他精通政治權術,善於揣摩上意,很能體會蔣介石的意思,關鍵時刻總能幫蔣介石壹把,因而在民國官場立於不敗之地。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在國民黨五屆中央執委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蔣介石決定辭去行政院長之職,各方以為宋子文救蔣有功,行政院長非其莫屬。

果然蔣介石推宋子文繼任,無人異議,獨有戴季陶站起來說:“子文同誌侃侃大才,黨國倚畀正殷,將來必委重任。但在今日之情況,則天下將以為委員長以國家名器為私人酬庸之具,以為子文同誌出處之玷,非所以愛子文之道。”

這壹番慷慨陳詞,顯得堂堂正正,無可辯駁,弄得宋子文哭笑不得,眼看到手的行政院長壹職又白白地丟了。

戴季陶的這番話不合宋子文的心意,卻很合蔣介石的心意。蔣介石不願宋子文出山,因為宋子文有才華,在英美方面很有影響,不願對蔣介石俯首聽命,這正是蔣介石不能容許的,因此,蔣介石就借戴季陶的“元老”地位阻止宋子文當行政院長。

不明白內情的人,還以為戴季陶這番話,既得罪了蔣介石,又得罪了宋子文,實際上蔣介石希望戴季陶這樣說,無怪乎蔣介石說:“知我者,戴公也。”

由此可見,民國政壇的鬥爭是錯綜復雜的。政客們表面上壹套,背後又壹套,玩得非常嫻熟。

戴季陶作為蔣介石的政治工具,是很有用的,正因為這個原因,戴季陶官運亨通。

(2)把上司想辦而未辦的事先辦了

統治者歷來都標榜自己是好忠正、惡諂媚、近忠賢、遠小人的,是虛心納諫的,可是有幾個人是真正做得到的。歷代的統治者,其實也同常人壹樣,喜歡奉承,喜歡吹捧,聽人當面指著鼻子數落自己的不是,與聽著用恭敬、柔媚的聲音說著“皇上聖明”,那感覺絕對是不壹樣的。

奸佞之徒掌握了帝王們這壹精神上的弱點,便以諂媚之道來對付他,窺伺他的好惡,順應他的意誌,誇張甚至編造他的豐功偉績,將他吹捧成天才、聖人,最大限度地去滿足他好大喜功的虛榮心。

很少有統治者能逃脫這張用諂言媚筆織成的網。因此,在歷代的官場上,諂媚之臣總是很得勢,像自以為聰明絕頂的乾隆皇帝,最終也沒能逃脫和珅精心編織的“諂媚”網。

3.費盡心機的和珅:侍候上司有道

和珅常常侍候在乾隆身邊,他對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習慣,甚至壹言壹語、壹舉壹動,都處處註意,留心觀察。時間壹久,把乾隆的脾氣、心理、愛憎等等,了解得十分清楚。

乾隆什麽時候想要什麽東西,什麽時候該辦什麽事情,他壹看乾隆的臉色,就能猜得出個八九。有時不等乾隆開口,他早已把該要的東西準備好了。因此,和珅費盡心機,在各方面都使乾隆非常滿意。

乾隆還有壹個特點:愛聽奉承話,但又不喜歡看到人們是在當面捧他,就是說吹捧奉承需要技巧。他非常喜歡談文講史,對文史的整理工作很重視。相傳文廟時刊印二十四史,乾隆怕有舛謬,常親自校核,每次核出壹件差錯來,就覺得是做了壹件了不起的大事,心中很是痛快。

大臣們為了迎合他的心理,就在抄寫給他看的書稿中,故意於明顯的地方,抄錯幾個字,以便“宸翰勘正”,這是變著法兒讓乾隆高興的。這樣做,比當面奉承他學識高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當然,書稿中也有乾隆改正不到的,但經他改定的書稿,就沒有人敢再動了。所以,今天見到的殿版書常有訛舛,有不少是這樣形成的。

和珅最了解乾隆的這個特點,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曲意奉迎,選取最恰當的方法,博取乾隆的歡心,因此也最得乾隆的寵信。

和珅除了對乾隆曲意奉迎外,對乾隆身邊的人,特別是對乾隆喜歡的人,更是百般討好。

十公主是乾隆最小的女兒,後來被封為和孝公主。乾隆非常疼愛他這個小女兒。他常說:“我這小女兒長得像我,壹定有福氣。妳可惜不是個男孩,要是男孩的話,我壹定立妳為太子。”十公主性格剛毅,不像壹般的女孩子。她有些力氣,據說十多歲就能拉彎十石硬弓。乾隆對這個小女兒提出的任何要求,總是百依百順。她說的話,乾隆聽來句句順耳。

和珅為了討好乾隆,就特別想法討好這位十公主。和珅知道,博得十公主的歡心,也就是博得乾隆的歡心。

有壹次,乾隆去圓明園遊玩,和坤隨駕,十公主也女扮男裝壹起前往。圓明園建造十分華麗,有“萬園之園”的美稱。圓明園福海之東有同樂園,皇帝每年賜大臣在這裏觀劇。乾隆年間,每到新年,園中還設有壹條買賣街。這條街上,凡古玩古衣,茶館酒肆,壹切應用之物,應有盡有。這些走買坐賣的,都是那些專門為宮中辦事的皇商經營。

和珅跟隨乾隆和十公主來到買賣街,走到壹家店鋪門前,見有壹件大紅呢夾衣掛在那裏。十公主看了,微露喜歡之色。十公主臉上這細微的變化,壹般人不會去註意,即便註意,也不壹定看得出來。可和珅卻極善於察顏觀色,而且壹看就能猜出公主的心理活動。這時他看在眼裏,想在心裏,轉眼之間,就以二十八金的高價把那件衣服買了下來,進獻給公主。

和珅還用許多小恩小惠,賄賂在乾隆身邊服侍的壹些太監。太監雖然沒有什麽地位,但他們天天在宮中進進出出。他們無意間的幾句話,有時在皇帝和皇後面前會起很大作用。心眼極多的和珅深諳此道。

和珅揣摩了乾隆的心理,他見乾隆處處以康熙為自己的楷模,就投其所好,常常借著歌頌康熙的威德來贊頌乾隆的恩澤四海和武功蓋世。

壹次,他見乾隆說起“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話,就趁機向乾隆描述了江南的山光水色,還講了康熙下江南的盛況。他在講述這些的同時,忘不了以適當的方式稱頌乾隆的盛德,說:“萬歲的文治武功在百姓心中和皇祖的壹樣。現在是太平盛世,如果萬歲也能像皇祖那樣南巡,乃是萬民的幸福。”

乾隆被和珅說得有些飄飄然了,就決定也要效法聖祖巡遊江南。

和珅借機行文到沿途各省、撫臺、衙門,讓沿途地方官趕修行宮,疏浚水道,整修旱道,做好各種準備,迎接聖駕。

各地方官接到和珅的行文,個個嚇得戰戰兢兢,深怕迎接聖駕不周,惹下滔天大禍。他們都爭著向和珅行賄,讓和珅從中周旋。他們知道和珅是乾隆的寵臣,只要買通了和珅,這壹關就能過得去,因此,不惜用最珍貴的寶物來打通關節。

和珅借此又公開向他們索取賄賂。乾隆這次南巡,其排場之大,大大超過了當年康熙南巡的規模。和珅借著南巡,把自己的私囊填得更加飽滿了。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因查辦雲南總督李待堯貪私案,再次受到乾隆的恩寵,還在返回北京的路上,就被擢升為戶部尚書、議政大臣。和珅回到北京,當面向乾隆匯報了雲南鹽務、錢財、邊事等。他盡揀乾隆愛聽的話說。乾隆聽了他的匯報,很合心意,誇獎他能幹,說他提出的辦法可行,“授禦前大臣兼都統。賜婚其子豐紳殷德為和孝公主額駙,待年行婚禮。”

從此,和珅和乾隆又加了壹層新的關系,即兒女親家的關系。和珅除了上述官職外,又授領待衛內大臣,充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兼藩院尚書事。至此,和珅在清廷的權勢達到了極盛。

為了表示寬容大度,幫助了不應該幫助的人,然後活該吃他們的虧。說是不喜歡奉承,卻終於接受和提攜了奉承自己的小人。——王蒙

4.攬過於自己,歸功於上司

作下級的,最忌諱自伐其功,自矜其能,凡是這種人,十有九個要遭到猜忌而沒有好下場。當年劉邦曾經問韓信:“妳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帶兵最多也不能超過十萬。”劉邦又問:“那麽妳呢?”韓信說:“我是多多益善。”

劉邦面色不悅,韓信接著說:“說陛下是帶領大將,而臣是帶領士兵。”劉邦於是大喜。這樣的回答,劉邦即便心有不快,當下也不會發作出來,但像韓信這樣“多多益善”的回答也就註定了悲慘的命運。

那麽怎樣做才能既可得到建功立業所帶來的好處,受到上司長期的寵愛,又避免因此而產生的危險呢?我們的拍馬大師們想出了壹個妙招,那就是“有功歸上”。

擅長阿諛的下級盡管賣力氣賣命,然後將壹切功勞、成績、好名聲都歸之於領導,而將過錯、罵名留給自己,用壹句後來流行的話說,就是“幹得好是由於上級領導的英明、偉大,幹得不好是由於我們執行上級領導的決策不夠得力,水平不高”。試問對於這樣的屬下,哪壹個領導能不喜歡、寵信呢?

唐朝李泌便深諳“有功歸上”之道。

李泌在唐代中後期政壇上,是壹位頗有點名氣的人物。他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在朝野中很有影響。

唐德宗時,他擔任宰相,西北的少數民族回紇族出於對他的信任,要求與唐朝講和,結為婚姻,這可給李泌出了個難題:從安定國家的大局考慮,李泌是主張同回紇族恢復友好關系的;可德宗皇帝因早年在回紇人那裏受過羞辱,對回紇族懷有深仇大恨,堅決拒絕。

事情僵在那裏。正巧在這時,駐守西北邊防的將領向朝廷發來告急文書,要求給邊防軍補充軍馬,此時的大唐王朝已經空虛得沒有這個力量了,唐德宗壹籌莫展。

李泌覺得這是壹個可以利用的時機,便對德宗說:“陛下,如果采用我的主張,幾年之後,馬的價錢會比現在低十倍!”

德宗忙問什麽主張,他不直接回答,先賣了個關子,說:“只有陛下出以大公無私之心,為了江山社稷,屈己從人,我才敢說。”

德宗說:“妳怎麽對我還不放心!有什麽主張就快快說吧!”

李泌這才說:“臣請陛下與回紇族講和。”

這果然遭到了德宗的拒絕:“妳別的什麽主張我都能接受,只有回紇族這事,妳再也別提,只要我活著,我決不會同他們講和,我死了之後,子孫後代怎麽處理,那就是他們的事了!”

李泌知道,好記仇的德宗皇帝是不會輕易被說服的,如果操之過急,言之過激,不只辦不成事情,還會招致皇帝的反感,給自己帶來禍殃。他便采取了逐漸滲透的辦法,在前後壹年多的時間裏,經過多達15次的陳述利害的談話,才算將德宗皇帝說通。

李泌又出面向回紇族的首領做工作,使他們答應了唐朝的五條要求,並對唐朝皇帝稱兒稱臣。這樣壹來,唐德宗既擺脫了困境,又挽回了面子,十分高興,唐朝與回紇族的關系終於得到和解,這完全是由李泌歷經艱苦,壹手促成的。唐德宗不解地問李泌,“回紇人為什麽這樣聽妳的話?”

如果是壹個浮薄之人,必然大誇自己如何聲威卓著,令異族都畏服,顯示出自己比皇帝都高明,這樣壹來必然會遭到皇帝的猜疑和不滿,李泌卻是壹個極富政治經驗的人,他對自己壹字不提,只是恭敬地說:“這全都仰仗陛下的威靈,我哪有這麽大的力量!”

聽了這樣的話,德宗能不高興,能不對李泌更加寵信嗎?

李泌在處理這樣壹種較為棘手的上下級關系時,顯示了中國官場中人的智慧:得罪人的事情我攬下,出頭露臉買好的事情都歸上司,這樣他才能立足、受寵。

5.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人人有自己的特點,人人有自己的愛好。小人堅信,只要妳由著他的性子順竿爬,挑他愛說的講,挑他愛聽地說,什麽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戰國時期的張儀,學了壹套“縱橫術”,帶了幾位同鄉跑到楚國去求富貴。因找不到登龍途徑,在楚國潦倒起來,生活異常困難,同去的人捱不下去了,便怨氣沖天地嚷著要回家去。

張儀就說:“妳們是不是因為窮了,享受不到什麽就要回去?那根本不成問題。這樣吧,再等幾天,不是我誇口,只要見楚王之後,我包管大家吃穿不盡,否則的話,妳們可敲碎我張儀的門牙!”

《如何對付小人》,作者:天舒、段威,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時間:1999-01

感謝大家的支持,因為有妳們對這篇文章的觀感,才有持續不斷更新的動力。謝謝!

  • 上一篇:雲南古玩鑒定周六有人上班嗎?
  • 下一篇:什麽禮物有紀念意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