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南猿(800-700萬年前)是壹群類人猿。在亞洲、歐洲和非洲的中新世和上新世地層中發現了化石,生活在大約2000-500萬年前。化石遺跡包括頭骨、頜骨、四肢和牙齒。他們的身體特征介於類人猿和人類之間,四肢骨骼尚未特化,可以向現代類人猿和現代人類的方向發展。因此,人們認為它們可能是現代類人猿(黑猩猩和大猩猩)和人類的同壹祖先。關於森林猿類如何向人類的方向發展,壹直有各種猜測。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由於氣候變化,森林面積逐漸變薄縮小,樹木間出現空地,為森林猿類在地面上活動,逐漸從樹棲生活過渡到地面生活提供了條件。在這種情況下,防備敵人和覓食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在激烈的生存鬥爭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身體特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下肢更適合直立行走,雙手日益靈巧,腦容量逐漸增大。最後,意識萌發,語言出現,促使它們從使用工具轉變為制造工具,完成了從猿到人的轉變。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裏,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屬於靈長類家族。人類科與類人猿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靈長類動物中唯壹可以雙腳直立行走的動物。南方古猿生活在654.38+0萬年前到420多萬年前之間。他們可以分為兩種主要類型:苗條型和粗壯型。壹開始有人認為兩種類型的差異是性別差異。瘦長型又稱非洲南猿,身高約1.2m,顱骨光滑,無矢狀突起,眉弓突出,面骨小。粗壯型又稱粗壯南猿或鮑曼南猿,身高約1.5m,頭骨上有明顯的矢狀脊,面骨相對較大(圖7-1)。從它們的牙齒來看,粗壯型南方古猿的門牙和犬齒很小,但臼齒巨大(下顎也很厚),說明它們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而瘦長型南方古猿是雜食性的。壹般認為,瘦長型進壹步進化為能人,而粗壯型大約在654.38+0萬年前滅絕。
形態特征比能人更高級但比智人更原始的壹類古人類。曾被稱為猿人,意思是從猿到人的聯系。生活在約1.8萬~ 20萬年前,地質時代屬於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考古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早期。直立人可能起源於非洲,壹般認為很可能是由能人進化而來,後來進化為早期智人。直立人化石於65438年至0890年首次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發現。後來,越來越多的遺址被發現,主要分布在南亞和中亞、非洲東部和西北部以及西歐。
直立人有很厚的壁,仍然具有猿的特征,如扁平的頭骨,厚厚的眉毛和突出的吻部。北京人、藍田人、雲縣人都屬於直立人。其平均腦體積小於1000 ml(從早期的約800 ml到後期的約1200 ml),北京人的平均腦體積為1043 ml,藍田人為780 ml。身材明顯比南方古猿高,平均身高160 cm,平均體重60 kg左右。四肢骨骼和現代人沒有太大區別。著名的直立人化石有中國的爪哇人、藍田人和北京人,北非的毛裏塔尼亞人等。(見《人類起源與進化》)。
能人:
能人的化石從1959年開始就被L. Leakey (1903-1972)等人類學家在坦桑尼亞的奧杜韋峽谷和肯尼亞的特卡納湖發現。這些古人類腦容量很大,大概600毫升以上。大腦的大體形狀和溝回與現代人相似。頭骨和指骨更接近現代人,牙齒比粗壯的南方古猿小。在分類學上,古人類學家將他們歸為能人。能人生活在6.5438+0.752億年前,那時粗壯南猿還沒有滅絕。
石器和能人化石壹起被發現。這些石器包括可以切割動物皮膚的石屑、有刀片的劈砍工具和可以打碎骨頭的石錘,都屬於屠宰工具。因此,可以說制造工具和擴展大腦的能力是人類屬的重要特征。
然而,能人是否可以通過狩獵或搜尋屍體來獲得肉呢?人腦的膨脹和石器的制造有什麽關系?這些都是需要進壹步研究的問題。
早期智人:
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生活在20萬~ 65,438+0,000年前,比直立人更接近現代人。他們不僅完全直立,腦容量也達到了現代人的大小(平均1360mL),這表明他們的智力已經發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所以古人類學家把他們歸為和現代人壹樣的物種,也就是智人。
早期智人
他們生活在20 ~ 5萬年前,如德國的尼安德特人、廣東的馬昂人和山西的丁村人。這壹時期的智人仍然具有壹些原始的特征。對於尼安德特人來說,眉骨仍然很厚,頭骨向後傾斜,顎骨向前突出。但他們制造的工具比直立人制造的工具更先進,除了石器還有骨制工具。從生活遺跡來看,他們不僅使用自然火,還會制造人工火。穿獸皮。埋葬死者的習俗開始了。社會形態已進入早期母系氏族社會,並由氏族內婚姻發展到氏族外婚姻,即壹個氏族的成年男子集體娶另壹個氏族的成年女子為妻。
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出現在50000 ~ 1000年前,他們的化石在各大洲都有發現,比如法國的克羅馬農夫和中國的穴居人。這個時期的智人和現代人非常接近。比如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穴居人,不僅頭骨增大,下巴明顯,還具有壹些黃種人的特征。晚期智人不僅制造了精美的石器和骨頭,還制造了用於狩獵和捕魚的長矛和標槍。它們的捕獵能力也大大提高,會利用地形,設置陷阱捕捉大型野獸。此外,他們還會通過摩擦生火,用大皮搭建簡易房屋,用骨針縫制衣服,創造原始藝術,在他們生活過的地方經常可以找到繪畫、雕塑和裝飾品,繪畫的內容大多與狩獵活動有關。在此期間,不同的種族已經開始分化形成,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
晚期智人的身體特征:頭骨更高更圓。顱容積900 ~ 1300立方厘米。眉脊中等至無,不是連續的條狀脊。頭骨最寬的部分較高(從後面看)。臉型扁平(鼻子更靠近牙齒,與眼窩成壹直線)。下巴發達。門牙比較小。沒有牛牙病。骨骼比尼安德特人更細。恥骨又窄又厚。肩胛骨外有腹溝。長骨直,關節面小。指屈肌握力小。晚期智人已經開始分化成四個主要種族。
晚期智人文化:在晚期智人階段,制造工具的技術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專業化。人類文化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更先進,制作方法不僅是直接制作,還有間接制作。這壹時期石器的特點是用狹長的石葉制作的工具占很大比例。石葉可以用來制作各種工具和武器,如石刀、雕刻刀和刮刀。此外,骨器也有很大發展。骨頭制成的工具包括矛、標槍、魚叉、魚鉤和帶眼的骨針。這個時期的人類以狩獵為主。狩獵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除了住在洞穴裏,人類還建造人工住所。埋葬死者的習俗比較莊重,為死者穿上衣服和裝飾品。藝術有了很大發展,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畫。
化石
化石是通過自然的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遠古生物的遺骸、遺物和印痕。但只有少數遠古生物的遺骸、遺物、遺跡能作為化石保存下來,因為化石的形成與埋藏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例如,在河流和湖泊的淤泥中,在洞穴的沈積物中,在火山爆發後落下的灰燼中,發現了許多化石。生物遺骸中的壹些硬組織,如骨骼和牙齒,很容易保存下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猿生活在熱帶森林中,那裏的氣候條件使屍體迅速分解,幾乎沒有留下化石。古代人類通常住在河邊或湖邊,所以那裏有更多的機會埋葬和保存遺體。確定化石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知道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的年代。科學家常用14C測年法計算化石年齡,有時也利用化石與其周圍沈積物的關系來確定化石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