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
元宵之夜,吳川縣城的大街小巷,那壹串串五光十色的花燈、彩旗使遊人看得眼都花了,仿佛走進了群星燦爛的天河,又好像進入了瑰麗的無比的夢境,不知是天上還是人間,處處叫人流連忘返!
來到隔海花橋,更令遊人驚疑:人間真有如此美麗的景色麽?壹條長達數十米的彩橋橫跨江岸,彩燈閃爍,清波流華,有如彩虹橫空,壯麗極了;橋上鮮花吐艷,詩畫琳瑯,令人目不暇接。據說,很久以前,隔海村群眾為了過江鬧元宵,每年都用小船或竹排連成壹道浮橋,把人們渡過江去。有壹年元夜,人們正擠擁著過橋,突然壹陣大風把浮橋打翻,人們全都跌落水中,男女老少,哭爹喊兒,十分悲慘。正在這時,忽然壹位仙女從天上飄下來,把彩帶壹揮,彩帶立即變成了壹道彩虹橋架在江面上,這條橋全是用花編成的,十分美麗,跌落水中的人們立即爬上花橋,沒壹個人傷亡。從此以後,隔海村群眾每逢元宵就依照這條仙橋的樣子用竹木搭橋,然後裝飾成了花橋。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80年代初,竹木橋已經改建成為鋼筋水泥橋了。現在每逢元宵,隔海花橋就是在這水泥橋的基礎上美化起來的,既堅固又美觀,遊人更加踴躍,難怪有位詩人貼在橋上贊道:"元夜遊春鑒水濱,春華春月比精神,花橋湧出人如海,占得梅城第壹春。"
歌吟重陽
農歷九月九日重陽佳節,各地都有登高遊覽和放風箏的習慣。而吳川市梅錄鎮在歷史上卻以獨具壹格的詩會,在登高坡搭臺賽詩來歡度重陽。
到清朝中葉,這個民間的重陽詩會活動已發展到全市(當時已成梅錄市)和外地人參加鼎盛時期。除水旱風災、年歲失收,或兵災賊禍年頭外,太平年分每年都舉行壹次。從農歷九月初九起到十五日結束。
個慶重陽活動,實際就是當地俗成的壹個文化節日。被眾人推出的首事,看本年景,於端陽節後即通知各街坊以廟宇範圍為單位的理事人,籌備舉辦事宜。梅錄當時有31個廟宇,每個廟宇設壹個廠(女性菩薩除外),劉家巷沒有廟,就借用梅錄頭祖廟三帝也設壹個廠。各廠從各廟擡壹尊菩薩放在廠裏,早晚只燒香不供三牲祭品,實在就是請神們坐冷板凳。因為登高宗旨不是敬神,而是文人來壹次吟詩作對的雅事。從街坊匯集的古玩、字畫、盆景、花卉都陳設各廠廳內,供遊人觀賞,還有專人管茶水待客。邀親朋來的,還可以在廠內設酒席。人數不限,憑票入席,主人結帳。全市30多個廠,對稱分列為兩排,中間為壹條大街,壹頭為正廠,擺祖廟神像,另壹頭為兩個大戲臺,戲臺前空地壹方,讓行人駐足看戲。戲臺前左邊搭梓樓,有錢人頭眷屬坐樓上觀看。右邊為詩社層樓式的廠,80平方米壹層。壹切經費由市商會出。
詩社樓是重陽活動的中心。兩個月前推出市內最有才學的人為詩伯,或叫壇主。由詩伯擬出詩題,即散發粵西各地和廣西白枚地區。限期從各地投來詩稿,即由詩伯評定壹百首張貼,落選的也出另榜,讓人觀看議論。評上第壹名的獎大洋二百,百名內的都有不同獎金。發給詩題地區都有稿來,大約每屆總有詩稿過萬首,每壹首要附交評費二毫白銀。初九日中午,各地騷人墨客到齊了,詩伯到來時即席在詩社廠"登高作賦"額下,揮毫寫壹對聯配上,壹屆壹副新的對聯。
近年,每逢重陽佳節,吳川詩社也雅集歌吟,雖規模相去甚至遠,但新意和影響甚好。
梅菉姑姐
梅錄鎮的姑娘俗稱"梅錄姑姐"。過去梅錄居民請客食飯,"姑姐"不來是不開臺的。有句慣用的梅錄俗話"姑姐來羅,開臺!"不僅長期在梅錄鎮流傳,而且傳到外地去了。外地有些人見到梅錄姑娘,也會說:"梅錄姑姐來羅,開臺!"
"梅錄姑姐"究竟是褒還是貶的稱謂?乍壹聽來,仿佛是指老女人,其實不然,這是對梅錄姑娘的贊美和敬稱。現在也人把"梅錄姑姐"改叫"梅花女"是梅錄靚女的代表,是極高尚的稱號。
關於"梅花女"有壹個傳說。很久以前,在梅嶺管區內曾經有壹口清泉,叫做"梅花井"(又名"觀音井"),泉水晶瑩清沏隱約可見梅花朵朵,入口甘甜,芳香四溢,內飲可以清肝明目延年益壽,外洗可以消炎止痛,去瘀生新,更是泡茶研墨的上液。井深雖不及三尺,但萬人汲而竭。然而,這"梅花井"是怎樣來的呢?傳說有壹年天大旱,梅嶺各村的水塘、水井都枯幹了,浩浩鑒江也變成了涓涓細流。人們要水飲用,作物要水灌溉,怎麽辦呢?人們的心如火燒火燎般。有個叫"梅花女"的姑娘,眼見田裏的禾苗漸漸枯焦,鄉親們排隊到鑒江裏挑水,壹天挑不回壹擔水,有的人因為又饑又渴,經不起烈日的蒸烤,在挑水的路上倒下去再也站不起來了,她心焦地想,難道村中就找不到壹點水源?於是連夜帶了壹把鋤頭到村中荒坡上這裏掘掘,那裏挖挖,壹連挖了三天三夜,她正在挖井,忽然壹陣香風飄來,從天上飄下了壹位仙姑,有人說是觀音,她身披雪衣,手裏拿著壹枝香噴噴的梅花和壹個瓶子,笑盈盈地對她說:"阿女,別挖了,這裏是挖不出水來的。"梅花女擡頭壹看,怔住了,眼前這位美女很面熟,壹時忘記在哪裏見過了,仿佛在夢中,朦朦朧朧的,她靜了靜神忙問道:"闃?濫睦鎘興?綽穡殼氚錟忝欽藝遙?染任頤譴宓陌儺瞻桑?quot;仙姑終於為她的誠心所感動,把她帶到另壹個荒坡上,在壹石頭上畫了壹朵梅花,並且瓶子灑上幾滴水,然後對梅花女說:"妳就這裏挖吧,皇天是不負會有心人的。"說完飄起壹陣香風,仙姑不見了,梅花女便按她的指點,在石頭上挖,壹直挖到天亮,當她挖到將近三尺時,壹股清泉便從井底湧出,霎時,就漲滿了井口。水口隱約可見梅花朵朵,並透出陣陣的芳香來。她高興極了,立即去知村中百姓,大家都喜出望外,紛給到來觀看,起初人們以為水少不解渴,誰知任打任挑,仍然滿滿的。不僅可以飲用,而且可以當藥使,醫治內病外傷,特別是姑娘們飲了,肌膚變得又白又敕,個個出落得如花似玉,像梅花女壹樣靚。可不料,沒多久,縣官知道了,立即派兵來守井,並出告示規定,平民挑水壹擔要交銀壹兩。老百姓哪有這麽多的錢呢?梅花井的水就只有官府和財主才能享用了。這樣不到壹個月水就幹枯了。縣官見無利可圖,便下令把井填了。不久,人們發現,鑒江裏的水不時也有梅花的形跡,而且梅錄的姑娘吃了鑒江的水,都變成了像"梅花女"壹樣如花似玉的靚女,因此梅錄的靚女越來越多了,於是便有"梅錄花靚女甲天下"之說。
解放後,雖然梅錄都安裝了自來水,但不少居民還是堅持到鑒江裏挑水飲用,直到後來,因為上遊城市工業廢水汙染了鑒江,才不再到鑒江裏挑水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