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族人字面上的家訓、族譜,到普通人的父母長輩的言行,家規家訓都以不同的形式,傳遞著壹個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
“種下什麽樹苗就會結出什麽果實,播下什麽種子就會開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紅燈記》裏的這些歌詞也告訴我們,人的成長與家庭環境、家風、家規息息相關。
央視紀錄片《家風》以古代名家家訓為切入點,講述了中國名家家風的歷史脈絡,以及每個家庭對傳統美德的執著追求,體現了中國人超越時代的家族凝聚力和責任感。小美在這裏給大家推薦壹下,值得壹看!
01家風:育種(上)
家風影響著壹個家庭每壹代人的成長。
高樓從地基開始,壹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是家風,家風是壹個人和家庭成長的“基礎”。從顏家訓、朱子家訓到曾國藩家訓、錢家訓,這些優秀家風的傳授成就了我們所熟知的。
曾國藩家風文化的核心是勤儉節約。曾國藩家書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字是“勤”和“儉”。他留下了16字箴言:“家儉則昌,人儉則健;“勤儉節約,不貧不卑”已成為曾家突出的家風文化。"
在顏氏家族中,除了顏之推,《顏家訓》主要闡釋了觀眾熟悉的書法家顏真卿修身、齊家、處世、學問的故事。
在錢氏家族中,講述了眾所周知的錢穆和錢偉長的故事,回答了錢氏家族為什麽會有那麽多院士。
通過聚焦譚氏家族中的奉獻,我們可以看到從到七代京劇世家德藝雙馨的家風
當鏡頭把觀眾帶到重慶新野村時,原來在縱橫交錯的街巷裏,很多鋪面都是用壹塊塊石板連接起來的,是為了“不沾泥,不淋雨,不濕靴”而刻意鋪設的。
紀錄片從古至今,從城市到農村,讓觀眾感受到家風文化源遠流長,“少即是自然,習慣即是自然”。
02家風:傳承(下)
家風的形成不是壹蹴而就的,而是家庭不斷教育形成的家庭氛圍。
紀錄片從清代曾國藩家風開始,再跨越到南北朝,追溯到中國最早的、有完整文獻記載的家訓——顏家訓。顏氏家族以“讀書做人”為家風核心,以孝為先為家風精髓。
於是,錢、朱子的家訓壹脈相承,“讀書報國”的家風成就了錢家。
“讀書修身”成為新野村民的最高理想境界。
我們的家風受壹種性家風文化的影響,每個家庭都有自己鮮明的家風特點。
在傳統中國,“家與國是壹體的”,“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所以,家庭教育在歲月的積澱中自然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家馬伯庸曾經寫過這樣壹段話:
壹個家族的傳承就像壹件好古董。
經過很多人的呵護和打磨,在漫長的時間裏悄然積累。慢慢的,這份傳承就像古董壹樣,會被包裹在壹層深沈醇厚的包漿中,靜謐潤澤,散發出壹種古老的氣息。
古董有有形有無形,看不見摸不著,卻滲透到每個家族後代的血液裏,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性格和命運的壹部分。
家風是中國文化的縮影,是文明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