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壹個企業家,我們能說他壹定有文化嗎?急~救命
分析:
什麽是文化?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人類學家和壹些社會學家認為,文化和社會是統壹的,文化就是社會。
文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即社會意識形態及其相應的法律法規、政治社會組織、風俗習慣、學術思想、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
美國文化學家kroeber和Kluckhohn對文化給出了全面的定義:文化由顯性和隱性行為模式組成;這種行為模式是通過符號來實現和傳遞的;文化代表人類群體的顯著成就,包括它們在人造物品中的體現;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傳統觀念(即歷史的獲得和選擇),尤其是它們帶來的價值;文化系統壹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動的產物,另壹方面又是進壹步活動的決定性因素。
可見,文化包含三個層次,即觀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工具文化。
所謂觀念文化,主要是指壹個民族的心理結構、思維方式和價值體系。它既不同於哲學,也不同於意識形態,是介於兩者之間,沒有上升到哲學理論的東西。這是壹種根深蒂固的文化。所謂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學理論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制度。它們是壹種中層文化,古往今來相隨,不斷變化,或盛或廢,或長或短,以各種法規的形式出現,或以“潛規則”的形式存在於人們心中。所謂神器文化,是指體現某種生活方式的具體存在,如房屋、服飾等。它們是人的創造,是為人服務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壹種表面的文化。據此可以說,人類創造的壹切物質的和無形的產品,凡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並通過各種信息媒介傳遞給後代的,除了未經改造的或人性化的自然環境(自然物被主觀賦予了感情和意義)之外,都是文化。
有文化是什麽意思?
從上面提到的文化的概念來看,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有文化的,只是程度不同。有文化常常被誤解為有知識或有文憑。文化和知識是概念上的不同,文化和文憑是兩回事。但這三個概念在實際應用中經常混淆。有畢業證很容易,但如果不是真的,可以買個假的,壹直拿在手裏。但是,文化、知識之類的東西,很難判斷。把古董字畫放在家裏,書架上堆壹個經史子集,然後穿上筆挺的西裝或者雙排扣的唐裝,穿上懶人鞋,看起來像個從海外歸來的MBA或者儒家大師,是不是很有學問?不然把幾千幾萬本記錄文化和知識的書往腦子裏塞,不是很麻煩嗎?
事實上,那可能不是很富有。用假證忽悠當然不是很有教養,除了皮囊。那些成為書櫃和書呆子的人都不是很有錢。只有能夠深刻理解並在實踐中自如運用文化知識來分析指導學習和社會實踐的人,大概才能算是富人吧?
我看了懷舊先生的文章,感覺他說的“沒文化”,似乎是指劉翔這樣的運動員在學校裏沒有太多正規教育獲得的文化知識。這裏面可能有壹定的道理。為了體育或者藝術而放棄正規的文化知識教育是很常見的,成功的人也不少,比如丁俊暉,劉翔,張含韻等等。關於失敗者的統計數據很少。
我想知道為什麽體育和藝術教育和所謂的文化知識教育會有這麽大的矛盾?為什麽要體育藝術就不能要“文化”?體育和藝術教育難道不是正規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嗎?文藝界、體育界有「文化知識」的淑女、紳士歧視「沒有」文化明星的根源是什麽?
大約1991年,某地自行車隊來北京比賽,比賽前壹天幾個運動員上街購物。離開商場時,其中壹名運動員看到壹輛自行車停在商場門口,沒有上鎖。他上了車就走了。這輛車的主人是壹位女士。她剛把車放好,正在找鑰匙。她還沒來得及鎖門,就有人開走了她的車。她驚呆了,等她意識到的時候,小夥子已經出去十幾米了。她追著他喊“抓賊”,但沒人幫忙。“小偷”並不急著逃跑,像是在故意逗她,在她面前騎她的車。就這樣,她被引到了“賊”窩——運動隊入住的酒店。小偷把車留在樓下,女子不敢上前,用公用電話報警。
警察把運動員帶到公安部門調查此事時,他並不在意;但是運動隊的教練很著急。為了不影響運動員在第二天比賽中的表現,取得好成績,他去問辦案民警說:“不要跟他講常識,就當他們是國家養的動物。”
他們是國家養的動物!這種言論讓壹些人如釋重負,也讓壹些人感到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