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以安慶地名寫作文

以安慶地名寫作文

1. 以安慶潛山寫壹篇500字大學作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提楊柳醉春煙。”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

步走來了,小草嘻嘻哈哈的從地下鉆出來了,處處充滿生機。我和

外婆、弟弟準備壹起春遊潛山。

很快,我們到了山腳下,幾個燙金的大字出現在我們面前“潛

山國家森林公園”。我們繼續往前走,很快就來到了太極圖。太極

圖是由壹顆顆黑白卵石鋪成的,有提神醒腦的效果。我看見有很多

人打著赤腳在上面走,我也想試試。但當我剛才上那壹顆顆堅硬的

石頭時,立刻痛的呲牙咧嘴,真想打退堂鼓。突然,我發現有壹個

小男孩若無其事的在上面跑跑跳跳,不甘示弱的我只好硬著頭皮走

完了全程。

太極圖旁邊有壹條人工築的小溪,沿著西水往上走,我看見了

壹個小型瀑布:上遊的水沖下來,達到了石頭上,濺起了壹顆顆小

水珠。這些水珠像壹顆顆珍珠,像壹顆顆透明的小豆豆又像壹群快

樂的小精靈,在石頭上蹦來蹦去,玩的不亦樂乎。

小溪中還有少數的紅色的小魚兒,它們在小溪裏捉迷藏,玩遊

戲。壹會兒躲到石頭底下,壹會兒遊到水草中間,壹會兒又飛快的

閃過,真是有趣。

繼續往前走,兩旁的樹木高大挺拔,我們仰起頭來才能看見他

那大傘似的樹冠。它們像壹個個英勇的士兵,守衛著生育它們的這

方土地。看到這些樹,我就想到了祖國的邊疆戰士們。他們數十年

如壹日的守護者邊疆,保衛著祖國。不管生活環境多麽艱困,為了

人民的平安,為了祖國的富強,他們從來沒有喊過苦,叫過累。這

種謹慎難道不知的我們學習嗎?

經過大約兩個小時的努力,我們終於到達了潛山山頂。從上往

下看,整個溫泉凈收眼底,壹片車水馬龍、燈火輝煌的景象。

我愛潛山這美麗的景色,這幅優美的畫卷將永遠藏在我記憶深

處。

2. 安慶文化作文1000字

美麗的安慶

徜徉在文化的海洋裏,接受歷史的洗禮,感受文化的熏陶,今天我們蕪湖小記者受邀前往安慶五千年文博園參觀。

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 是“尋根問祖”文化墻,其實就是百家姓,通過活字印刷的方塊字模的形式展示出來,有陰文和陽文之分,吸引著遊人在墻前來回尋找著自己的姓氏。往前走壹點,

導遊告訴我們踏上了“孝”道,在這條道路兩邊,矗立著中國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石雕,向人們講述著壹個個感人的關於孝子的故事。走著走著,我發現前

面有壹條盤旋的巨龍,“見首不見尾”,鱗片上密密麻麻的刻著什麽,走進壹看,全是漢字,導遊介紹:這是壹條中華漢字龍,能工巧匠耗時三年,將《康熙字典》

上47035個漢字雕刻在龍身的鱗片上,在龍的脊背上還刻有中國467個城市的名字,讓人嘆為觀止。在漢字龍的邊上還有壹條巨龍,叫“山水盆景龍”,龍身

上有的地方露出了龍的骨架,我還以為是人為破壞呢,結果導遊說是為了說明中國這條巨龍飽經滄桑,看著這條殘缺的巨龍,讓人感慨萬千。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

長達2000米的“五千年文化走廊”,走廊的地面上以歷史紀年的形式記載了五千年來,從盤古開天,三皇五帝開始,到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直到宋元明清的朝

代更叠,浮雕墻壁上則展示了歷朝歷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藝術、歷史、名人。站在秦始皇兵馬俑前,我仿佛穿越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著鐵馬冰河帶來的沖擊和震

撼,同時也體會了始皇帝壹統天下的決心和信心。當然這些兵馬俑只是仿制品。

我最喜歡的是根雕藝術館,大大小小上萬件的根雕藝術作品,帶給我

們極大的藝術震撼,我只用“驚艷”來形容了。根雕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這裏的根雕,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藝術大師的精湛技藝完美的融合在壹起,“飛

鷹”的敏銳、“獅子”的力量還有“猴子”的靈活,壹件件栩栩如生,讓人拍案叫絕。“清明上河圖”、“四大名著”組雕,裏面壹個個小人的表情都刻畫的細微入目,更讓人目不暇接。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三百六十行微縮景觀”向我們展示了舊中國三百六十行,有的行業現在還在,但有的已經湮

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比如“唱新聞”“兌碗擔”“修帽子”等,我們都沒聽說過,真是長見識了。我想,哪壹天我也來收集壹下現在的三百六十行,和以前的做個

對比,看看時代的變遷有多大。

站在園中最高點盤龍問天閣上,眺望著文博園的美景,我想了很多:老祖宗創造了燦爛的歷史,讓我們受益無窮,我們在感嘆的同時,也不能忘記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我們不光有歷史,還要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3. 作文我的家鄉—安慶(500子左右)

安慶具有悠久的歷史。潛山薛家崗和市郊張四墩等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見證了安慶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這片美麗而富饒的土地上。 東晉詩人郭璞說“此地宜城”,故別稱“宜城”。

不壹會兒,我們就來到了迎江寺。迎江寺位於安慶市東門,瀕臨長江,占地3萬余平方米,建於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明光宗曾親書匾額“護國永昌禪寺“,清順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禪寺“乾隆帝賜“善獅子吼“額,光緒八年(1882年)題匾“迎江寺“,慈禧太後賜額“妙明圓鏡“。

壹進天王殿,殿高10.4米,面積300平方米。正中坐壹尊袒胸露腹、張口憨笑的彌勒佛像,背後站韋馱像,面對釋迦牟尼佛。殿兩側分列“四大天王“,各高3米余,氣勢威嚴。 二進大雄寶殿,高17.72米,面積409平方米。殿內三尊大佛,居中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東西兩側為消災延壽藥順佛和阿彌陀佛。殿後騎獅的為文殊菩薩,騎象的為普賢菩薩。兩廂佛臺上供降龍、伏虎等十八羅漢塑像,姿態各異

4. 關於安慶歷史的議論文

我 給妳 介紹壹下安慶的歷史吧, 希望對妳學議論文有幫助。

安慶之名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改德慶軍為安慶軍"作軍號名稱出現,由“同安郡”(隋代大業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慶軍"(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懷寧,今潛山古皖城)各取壹字而命名,含“平安吉慶"意。

慶元元年(1195)“升舒州為安慶府"(治所今潛山古皖城),又作府名。安慶古名“盛唐”,見於文獻記載最早為漢武帝於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樅陽之歌"。今安慶城區登雲坡即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臨江為盛唐灣古渡口。相傳東晉詩人、堪輿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語,故安慶別名“宜城”。

安慶城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年(1217)知府黃幹“城安慶以備戰守";後因戰亂,安慶府於端平二年(1235)移治羅剎洲、楊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沿江置制大使馬光祖“復築宜城為新安慶府”治(今安慶市),並遷懷寧縣治附郭。從此,府治穩定不移,“安慶"才作城鎮地名,並與行政區名稱(府、道、專區等)相壹致,沿用至今。

安慶,由於地處要津,早在建城之前就逐漸成為黎庶聚落、商賈集市、官府驛站和佛事禪場之處。據史料記載,三國(吳)時期(2 14—237)有軍事重鎮皖口城。東晉鹹和年間(327—334)童師和尚在萬松山麓建造太平寺(今仍有太平寺街)。南朝梁天監四年(505)寶誌和尚在淥水鄉(今北郊)建造石山寺。隋代開皇年間(58 1—600)即有菩提庵後改名三祖寺(今仍有三祖寺街)。北宋的建隆(960)、開寶(974)和崇寧(1 102—1106)年間,先後有伏虎禪師、涵萬和尚等建造三城寺和寶善庵。熙寧八年(1075)在同安橋設置舒州同安監鑄造銅幣。南宋在此建城,這裏已有著自漢晉以來逐漸形成較為發達的經濟、文化基礎。

安慶建城以後直至清末,均為安慶府和懷寧縣治,民國時期為專署駐地。明末以來的巡撫亦持節鎮守於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同時又是安徽省省會。新中國成立後,安慶單獨建市,是皖西南的中心城市。

1949年設安慶市,由安慶專署領導。1951年安慶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轄。1952年安慶市由省直轄。1960年安慶市委托安慶專署領導。1961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

1949年設安慶專區,屬皖北行署區。安慶專署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懷寧(駐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駐晉熙鎮)、嶽西(駐衙前鎮)、潛山(駐梅城鎮)、桐城、桐廬(由桐城縣析置,駐湯家溝)等8縣。

1952年安慶專區屬安徽省領導。安慶市改由省直轄。原池州專區所屬銅陵、貴池(駐池州鎮)、青陽(駐蓉城鎮)、至德(駐秋浦)、東流等5縣劃入安慶專區。轄13縣。

1958年撤銷銅陵縣,並入銅官山市。原由省直轄的銅官山市改名為銅陵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轄1市、12縣。

1959年東流、至德2縣合並為東至縣(駐堯度鎮)。轄1市、11縣。

1961年安慶、銅陵2市改由省直轄。

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將銅陵、貴池、青陽、東至4縣劃歸池州專區。轄1市、8縣。

1970年安慶專區改稱安慶地區,地區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桐城、樅陽、懷寧(駐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嶽西、潛山(駐梅城鎮)等8縣。

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安慶地區轄8縣。

1988年8月1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安慶地區,所屬的桐城縣、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嶽西縣劃歸安慶市。

1996年8月20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6]59號)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屬安慶市代管。

2005年5月13日,安慶市郊區更名為安慶市宜秀區。

5. 安慶的地名來歷

安慶之名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改德慶軍為安慶軍"作軍號名稱出現,由“同安郡”(隋代大業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慶軍"(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懷寧,今潛山古皖城)各取壹字而命名,含“平安吉慶" 意。

到慶元元年(1195)“升舒州為安慶府"(治所今潛山古皖城),又作府名。安慶古名“盛唐”,見於文獻記載最早為漢武帝於元封五年(公元前106 年)南巡至此,“作盛唐樅陽之歌"。

今安慶城區登雲坡即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臨江為盛唐灣古渡口。相傳東晉詩人,風水鼻祖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語,故安慶別名“宜城”。

6. 安慶有哪些有趣的地名的來歷

天後宮的來歷 天後,是傳說中的海神。

天後宮即媽祖廟。傳說福建有個商賈,在安慶遠糧出海,突遇狂風惡浪,險遭滅頂,瀕於絕望時,富商大呼天後保佑。

天後居然顯靈,頓時風平浪靜,富商暗中默願,二次來安慶,壹定要捐建“天後宮殿”以示報恩。 安慶天後宮的建造年代,《懷寧縣誌》載:“福建會館,即天後宮福建人立”,又載,天後宮清建,在三牌樓之東,閩人請於巡撫陳用敷以祭天後者。

按陳用敷在乾隆五十三年初任安徽巡撫,到五十九年再任安徽巡撫,我市天後宮在公元1788或1794年建成。 狀元府之來歷 人民路以北的狀元府街,舊名“狀元坊”,為明末狀元劉若宰府第。

據《安慶舊影》載,系崇禎四年建造。當時建築規模宏大,可惜毀於鹹豐十壹年兵燹。

劉若宰字胤平,懷寧洪鎮人,熟讀經史,學識淵博,並長於書法,工繪水墨花卉。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中壹甲壹名。

大魁後,曾充任崇禎帝的經筵日講官,對這位末代皇帝頗多“啟沃”,由於體質“清癨”沖任日講官不久,即已病故。\r 安慶舊為懷寧縣治。

封建社會,所在州縣出了狀元,是值得驕傲的,明清以來懷寧的狀元,以劉若宰為僅有。據傳,劉若宰的祖籍旌德縣,當時的旌德縣還來爭狀元是他們的。

民間對劉狀元的傳說很多,多是離奇巧合,時神時鬼,不足為據。 “龍門口”和龍門口 今天的安慶壹中,前身是安慶市級中學。

北伐以前是安慶師範學堂,滿清時代此地卻是安慶府的考棚。安慶府所轄的六縣童生,要在這裏考秀才,所以也稱它作“龍門”,這條街道叫龍門口,就因此而得名。

由於舊社會讀書、應考、做官成為當時知識分子向上爬的唯壹階梯,歷來統治階級也借此作為攏絡知識份子,搜羅人才的壹條主要渠道。直到抗日戰爭前夕,安慶高中裏還存留著曾國藩寫的“天開文運,為國掄才”石刻的八方擘窠大字,用來迷惑廣大的知識分子。

龍門口這條街,過去的特點是書店多。抗日戰爭前,商務印書館、世界書局、大德堂、海觀樓、大盛書局都集中在這條街上,當時曾有文化街之稱。

在壹中的對面,還有壹家門面狹窄的舊書店,房屋陳舊,設備簡陋,它的招牌是“三讓堂”,這是當時安慶書坊中資格最老壹家。據說在清末是出售《各科闈墨選》這類專供考生們抄襲、模仿的“時文”店,辛亥革命以後,科舉廢除了,這家書店也隨之冷落、黯淡,不久就自行停業了 世太史第 因趙氏家族趙文楷、趙畇、趙繼元、趙曾重四代翰林而稱為“世太史第”。

1907年冬,趙畇的曾孫趙樸初誕生於此。“世太史第”始建於明萬歷年間,清同治三年(1864年)曾任翰林院主修趙畇主講安慶“敬敷書院”,遂購此宅並作修葺。

該故居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是目前安慶市保存較好、面積最大的壹組明清古建築群。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世太史第”是已故安慶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故居。因趙樸初的祖先趙文楷、趙昀等四代均為翰林並在朝廷任太史令,後人就將趙文楷、趙昀的宅第稱為“世太史第”。

“世太史第”坐落在安慶市城區天臺裏街,占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清代又將其擴建。 因趙家曾四代翰林,因此古居又被後人稱作“世太史第”。

“世太史第”從明清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是目前安慶市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壹組古建築,具有很高的史學和 建築價值。趙樸初1907年就誕生於這座“青磚黛瓦”之間。

吳越街 吳越(1878——1905)字孟俠,又作孟霞。安徽桐城人。

1901年就讀於保定高等師範學堂。1903年加入興中會,在上海與楊篤生發起國民教育會,自任保定支部工作。

在保定參與創辦兩江公學和《直隸白話報》,自兼教員、主筆,積極宣傳革命。1905年赴東北,聞清 *** 宣布預備立憲,並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

為揭露“立憲”騙局,潛入北京,決心暗殺出洋五大臣。9月24日懷揣炸彈,喬裝登上五大臣的專車,因車身震動,彈發,不幸犧牲。

華中路 為了紀念三幾年的華中運動會而修的壹條路。當年的運動場在現今的農校位置上。

老安慶的“九頭十三坡” 安慶老城建在西北高、東南低的丘陵崗地上,老街巷狹窄彎曲,道路。以山、坡、頭、嶺命名,俗稱“九頭十三坡”,是古城容貌的真實寫照,同時也給城市的發展建設帶來了沈重的桎梏。

九頭即: 衛山頭 (體育場東側) 高井頭 (建設路) 橫壩頭 (大觀亭西側) 大拐角頭(北正街南) 小拐角頭(天後宮) 高山頭 (朱家巷北) 墩頭 (大觀亭西南) 遊山頭 (鴨兒塘對面) 朱山頭 (太平寺旁) 十三坡是: 朱家坡 (沿江東路) 卸甲坡 (東門同城巷) 昌甲坡 (殯葬館旁) 任家坡 (胭脂巷西) 鄧家坡 (楊家塘附近) 登雲坡 (胭脂巷口對面) 鳳凰坡 (大南門口) 宣家坡 (大南門附近) 司下坡 (四方城附近) 五垱坡 (西城門口) 黃甲坡 (楊家拐旁) 縣下坡 (五垱坡對面) 墩頭坡 (大觀亭附近) 焚煙亭 座落在安慶市沿江西路,依堤傍水,紅柱黃瓦,畫枋飛檐,頗具清代嶺南風格。亭臺周圍的石碑、假山、焚煙浮雕、園林錯有致。

其中假山基座石碑上刻有《焚煙亭記》壹文,記述了安慶焚煙的經過。該亭是紀念孫中。

7. 求壹篇作文類的2000字要,專門寫安慶壹個人或者名勝古跡,不要寫到

迎江寺在安慶市區東南部。

為我國長江沿岸著名佛教古寺之壹。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歷代均有整修或擴建。

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重建。明光宗親題賜名“護國永昌禪寺”。

清順治七年(1650年)改稱“敕建迎江禪寺”。乾隆帝親賜“善獅子吼”匾額;光緒間(1875-1908),慈禧太後親題“妙明圓鏡”匾額。

現存建築為同治年間(1862-1874)修建,***3進。占地1萬多平方米。

振風塔在迎江寺內。明隆慶四年(1570年)建。

後取名“振風”,有“以振文風”之意。樓閣式磚石結構,高7層,分168階盤旋而上。

每層八角,各懸銅鈴,風起叮當作響;各層塔門多變化,遊人往往迷入難出。內有浮雕佛像600多座,碑刻51塊,外有石欄環衛。

登塔眺望,巍巍龍山,浩浩長江,全市景色,壹覽無遺。是我國長江中下遊江岸上著名古塔,俗稱“萬裏長江第壹塔”。

菱湖在安慶市區內。面積8平方公裏,以盛產菱藕著名。

原為自然水塘,後擴建成遊覽勝地,已有260多年的歷史。內有明史可法“宜城天塹”石碑及清書法家鄧石如精美碑刻。

馬炮營起義會議舊址在安慶市區西北隅楊家塘邊葉氏會館。原為各地考生來安慶參加科舉考試下榻處所。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六日下午,清安慶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趁南洋各鎮新軍在安徽太湖縣舉行會操、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相繼去世之機,於此舉行緊急會議,決定當晚舉行起義,公推炮營隊官熊成基為安慶革命軍總司令。是晚九時,駐在玉虹門和東門外的馬營、炮營同時攻城,由於城內步營未及時接應,加之安徽巡撫朱家寶的殘酷鎮壓,起義失敗。

現存磚瓦結構的四合平房8間,門額“葉氏試館”四字仍隱約可見。吳樾墓在安慶市西門外鴨兒塘東山崗。

吳樾(1878-1905),清末光復會會員,桐城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就學保定高等師範學堂,後參與創辦兩江公學。

光緒三十壹年,清 *** 派紹英、載澤、端方、戴鴻慈、徐世昌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他深恨清 *** 預備立憲騙局,9月24日在北京車站謀炸出洋五大臣,事敗,壯烈犧牲。1912年其弟吳楚將其移葬於此。

孫中山親撰祭文,有“愛有吳君,奮力壹擲”之句。陳獨秀墓在安慶市北門外大龍山麓。

陳獨秀(1879-1842)安徽安慶人。1942年5月,在四川江津病故,1947年由其子遷葬於此。

墓冢用白色塊石壘砌,四周護以石欄。松杉環繞,幽雅寂靜。

8. 寫壹處安慶景色的文章

西湖沒有大海的波瀾壯闊;沒有漓江水的靜、清、綠;也沒有黃河的氣勢磅礴。它以它獨特的韻味獨步天下。

春天的西湖最美的要屬柳浪聞鶯了。春雨過後大地上冒出新芽,柳樹抽出嫩綠的芽兒,金絲桃開出壹朵朵艷麗的花,在纖纖柳條的掩蓋下,顯得格外動人。正如詩人所說:“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僅春天的西湖美,夏天的西湖也毫不遜色。夏天荷花開了,鋪滿了整個湖面,挨挨擠擠。微風壹吹,她們像壹個個披著俏麗彩衣的少女在風中搖曳。她們有的是壹個小小的花骨朵,有的只開了幾片花瓣,有的已經完全開了,為遊客們綻開了笑臉。(*^__^*)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啊!

乘著船來到西湖中央,西湖水波蕩漾泛起壹道道水紋,放眼望去,西湖的景色會更令妳神往。頑皮的魚兒有時也會蹦出水面,和妳打打招呼。

西湖四季都美不勝收,而且有獨壹無二的魅力。怪不得詩人蘇軾贊嘆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好壹個千姿百態的西湖啊!

  • 上一篇:從深圳光明樓村坐地鐵怎麽去石巖石龍仔賴寶工業區?
  • 下一篇:體面大氣的結婚禮物推薦,親人結婚送什麽禮物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