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從形式到形式都不可能創造出新的方式”,視覺表達還停留在表面意義上。如果要追求更深層次的表達,傳統建築的空間首當其沖。魯在《建築體驗》壹書中描述,人“在空間體驗中建立起人與場所的聯系,在體驗中獲得靈感,在心理描寫中建立起自己的場所感、壹種飛升的想象和記憶、壹種意義的升華和壹種審美的滿足”。因此,傳統建築中的空間情節,如外廊、院壩、照壁、天橋等,為消費者提供了壹系列的情感、秩序和場所感,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的完整感受,創造出真實的體驗,並在體驗中提高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當然,“要註重本土文化體驗,要用時代的新技術新方法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空間設計不再是表象再現,而是意境再現。”
3.如果說空間是骨架,那麽它承載的生活情節和景觀就是軀體。它們豐富了整個空間。店主的吆喝,古董店挑剔的顧客,有趣的民間藝術表演,是“壹個城市、壹個集鎮、壹個空間、壹個場景的記憶的具體體現。”景觀也在向人們解釋文化的意義。紅燈籠、鋪蓋和婚禮轎子是喚起過去記憶的地方的象征。還有地域文化記憶中的神話故事或傳說到日常習俗,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刺激人的感官。
仿古商業建築的存在是合理的,它們對整個城市和社會都有很大的影響,需要嚴謹對待。除了促進經濟發展,還要註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表達,形式不能丟棄,但也不能囿於“形”的泥潭。要從空間、場所、景觀等方面挖掘更深層次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