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雕藝術寶庫,造像數量最多。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雕藝術的最高峰”,居中國大石洞之首。現在它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
龍門是大禹治水時挖的,魚躍龍門的傳說也發生在這裏。其石窟始於北魏孝文帝年間開鑿,盛於唐代,終於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歷經1400多年的修建,成為世界上最長的石窟之壹。現存洞穴和壁龕2345個,雕像11000多尊。施工時用了大量的畫,但大部分已經褪色。
龍門石窟是世界上唯壹的皇家石窟,大多由皇家貴族建造。主要有武則天根據自己的相貌雕刻的鹿舍那佛、孝文帝為馮太後雕刻的古陽洞、武士蘭陵孫禦萬佛洞雕刻的賓陽南洞、李泰為長孫雕刻的賓陽南洞、魏貴妃雕刻的景山寺、高力士為唐玄宗雕刻的無量壽佛等還體驗了天竺、新羅、土火羅、郭康等外國人的石窟,發現了歐洲圖案和古希臘石柱,堪稱世界上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龍門石窟的價值影響;
龍門石窟保存了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書法、音樂、服飾、醫藥等實物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為中國石窟的創新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宏偉,雕刻精美,內容和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它以自己系統而獨特的雕塑藝術語言,揭示了雕塑藝術創作的各種規律和法則。龍門石窟的雕塑藝術從壹開始就融入了對民族審美意識和形式的理解和強烈追求,使石窟藝術呈現出中國化、世俗化的趨勢,堪稱中國石窟藝術轉型的“裏程碑”。
皇家貴族擁有豐富的人力物力,他們主持的石窟壹定是巨大而宏偉的,匯集了當時石窟藝術的精華。這些洞穴的發掘是皇室意誌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民族宗教色彩。龍門石窟的興衰不僅反映了公元5世紀至10世紀中國皇室對佛教崇拜的興衰,也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壹些政治動向和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龍門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