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春(約1506—1566)又稱共春、共春。明鄭德嘉靖(公元1522 ~ 1566)生卒年不詳。這裏原是宜興進士吳宜山的家。著名官員吳宜山,字薛蝌,與蘇州唐伯虎交好。鄭德是徐佳的壹位學者(1514),後來他被提升到四川參與政治。據記載,吳宜山在進入進士學堂之前,曾就讀於宜興金沙寺(今宜興湖滘鎮)。尼姑庵把春天作為“空閑時間”供奉,發現金沙寺的和尚會把陶罐、甕的細土做出來,提煉,揉成胎兒,做成圓圓的,做成空心的,做成壺樣。然後,他“竊得老僧心匠,亦淘細土,放於空白茶匙之孔,指裏外”,做出壹把“暗如古金”的紫砂壺,後世以紫砂茶壺聞名。因為壺是為春天做的,所以俗稱“春壺”。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裏的樹膽壺就是他做的。造型簡約,寓意線若隱若現,手柄和壺身有“供春”二字。
這個壺原來是吳大成藏的。是褚南強先生上世紀30年代在蘇州的壹個古玩攤上買的,只是少了壹個蓋子。經民國著名制壺家,後來又經當代書法大師黃(已故)鑒定,認為樹販壺上不會長出瓜扣,後由近代著名制壺家裴世民配以靈芝蓋。解放後,獻給國家收藏。...
上一篇:人生幾度秋涼收印章是哪壹集下一篇:內燃機的詳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