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畫得宋金文人畫筆韻,更寫自家胸中逸氣,用筆皆從書法脫出,中鋒、側鋒和飛白等用筆極富節奏變化和質感。元繪畫高潮是1287—1320年,以趙孟頫入朝任職為標誌,這是中國畫壇繼唐宋之後又壹次達到統壹,南北藝術相互交流的密度加大。此時也正值元代延祐年間。趙孟頫提出的“書畫同理、同源論”深化了元代繪畫的藝術追求,導引了元代宮廷和江南文人畫的發展趨向。其時代藝術風尚也深深地影響了元青花的發展,為元青花藝術的輝煌提供了養料,奠定基礎。
此件延祐型青花鳳凰菊花紋菱花口盤的裝飾手法,具有構圖簡單,布局疏朗,用筆簡率,點染有秩。其盤***畫了14朵纏枝菊花,壹只飛風,筆法幹凈利落,點劃塌染準確清晰,用筆和畫法可尋到金代王庭筠的文人畫畫意,王庭筠的文人畫畫作標榜“雅逸淡遠”是元代趙孟頫的先驅,所作《幽竹枯槎圖》水墨畫,現藏日本京都藤升有鄰館,此盤的用料墨濃淡相間,幹濕並用,呈現出的墨韻雅致頗具元畫文人雅趣。其無論是纏枝菊花、展翅飛鳳都是壹筆是壹筆的畫,不用勾線,成竹在胸,自由簡約,壹氣呵成,達到了藝術的高度,特別是鳳凰的頭頸部、菊花的纏枝用遊絲筆法畫出,準確有力,富於彈性。鳳凰的三尾長翎及翅羽都用寬筆、托筆,有壹種精細和粗獷和諧之美,形成壹種嚴謹和豪放的對比,是壹幅難得的青料水墨畫。
此件元代延祐青花鳳凰菊花紋菱花口盤,是延祐型青花瓷器難得壹見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