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曾有過兩次發掘
此次發掘的兵馬俑壹號坑是三個兵馬俑坑中最大的壹個,東西長230米,寬62米,距地面深約5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
秦兵馬俑博物館館長吳永琪說,自1974年壹號坑被發現以來,歷經兩次大規模發掘,第壹次發掘2000平方米,先後出土木車8乘,陶馬32匹,各類陶俑1087件,還有大量的兵器和建築遺跡。1986年考古專家對壹號坑的中部和北部進行第二次發掘,面積也達2000平方米,後因故中途停止。
疑問:緣何現在發掘?
時隔20余年,壹號坑緣何今年要進行第三次發掘,吳永琪解釋說,目前僅發掘了壹號坑東段的局部,而中部和西部陶俑的排列、兵器的配備、戰車的設置等情況,都需要進壹步的發掘工作來說明;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說,要弄清兵馬俑、戰車數量的絕對數字,第三次發掘也勢在必行。
而另外壹個原因則是,壹號坑進行第二次發掘後,已經暴露出來的兵馬俑等考古遺存,由於受到了陽光、灰塵、潮濕度等因素的影響,這樣的環境不利於文物的保護。
預期:博物館有個五年計劃
昨日正式發掘的區域位於壹號坑北部東段的T23號探方區域,***涵蓋壹個邊洞(編號G11),三個隔墻(編號為Q8—10)和三個過洞(編號為G8—G10)。這些編號是如何編排的呢?據了解,考古專家將壹號坑***劃分為27個探方,因為壹號坑從南向北***有10個隔墻,隔墻中間的過洞站立著兵馬俑。根據博物館制訂的五年計劃,預計T23號探方區域將近壹年完成發掘,五年左右將完成壹號坑的北側約2000平方米的發掘。
驚喜壹:首現兩輛戰車緊密相連
發掘區域到底會呈現什麽樣的精彩,在發掘之前備受關註。昨日在發掘現場,諸多盔甲、兵馬俑都已露面,其中在G9過洞中,考古人員欣喜地發現了兩輛戰車,而每輛戰車則由四馬駕馭。
“根據目前的最新發掘情況,最重要的是在壹號坑內發現了兩輛四馬戰車‘親密無間’,這種情況在兵馬俑考古史上還是首次發現。”秦兵馬俑博物館副館長曹瑋說。
驚喜二:武士俑半面臉上有彩繪
在現場,考古人員在壹尊武士陶俑身上發現了棕褐色漆皮,可能還有彩繪的殘留。在進行細部清理的時候,也許能發現殘存的紅色顏料。從已露出地面的部分看,存在陶俑下半身都是彩色的可能。
昨晚9時,執行領隊許衛紅說,他們在清理陶俑時發現了彩繪,在G9過洞的兵馬俑殘件上,出現了彩繪,在壹盔甲的胳膊位置有紅色的彩繪。在G10過洞,壹尊武士俑保存較為完整,發髻清晰可見,面容祥和,還留著八字胡。考古人員在清理該武士俑的臉部時,發現半面臉上存有大面積彩繪,讓人十分驚喜。隨著進壹步發掘,陶俑身上出現彩繪的可能性比較大。
許衛紅說,雖然壹號坑經過水淹、火燒,完好的彩繪俑出現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是在壹些高級將士陶俑身上,出現彩繪還是十分有可能的。
秦兵馬俑博物館吳永琪館長介紹說,這兩個彩俑的發現預示著壹號坑可能存在大規模的彩俑軍陣。
驚喜三:彩色漆木環有紅綠色彩
在T23號探方西南側的隔梁上,許衛紅和其他考古人員輕輕鏟去浮土,突然,壹個巨大的圓形漆木環讓所有人驚喜萬分,因為它上面還殘存著點點滴滴的紅色與綠色彩繪,時隔千年,彩繪色彩依然亮麗。
“沒想到能發現彩繪,”許衛紅說,木環呈圓形,直徑達60厘米。看到了彩繪,考古人員立即向上面噴灑保護液,將彩繪加固,以確保色彩不會因遇到空氣而消失。隨後,考古人員用薄膜將木環蓋了起來,許衛紅說,彩繪的保護技術要求十分高,他們在現場進行加固後,會將木環連同木環下面的土壹起用石膏打包,將木環提取到實驗室進行保護。
驚喜四:青銅箭鏃依然鋒芒顯露
在木環附近,壹支長10厘米左右的箭頭顯得格外紮眼,許衛紅解釋說,這是當時士兵們射箭用的青銅箭鏃,記者發現,青銅箭鏃雖然歷經地下掩埋的千年滄桑,卻依然顯得鋒利無比。
據專家分析,壹號坑所發現的兵器萬余件,有柳葉刀、箭、劍、戟等各種兵器,青銅箭鏃的發現,預示著該區域還將有更多的兵器呈現。
驚喜五:預計將有150余件陶俑
考古成員劉占成說:“目前,在G10過洞還沒有發現戰車,根據以往探方內的兵馬俑排列的分布推斷,T23號坑下預計有兵馬俑150件左右、兩駕馬車和八匹戰馬。”
據介紹,兵馬俑坑是壹個個龐大的土遺址群,坑壁是用夯土築起來的,土遺址風化後很容易出現倒塌現象,除兵馬俑表面的彩繪保護外,秦俑的土遺址保護、防黴菌技術、修復方法工藝也在近年來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技術都將最大化保存已有信息。
周鐵說,在此次發掘過程中,壹些漆器、有機物、彩繪等將會得到有效保護,人們將來可以看到更多的色彩。
驚喜六:發掘將可長期現場觀摩
吳永琪說,壹號坑第三次挖掘期間,遊客參觀不受影響,對中外人士開放發掘現場,這種邊發掘邊開放的形式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不僅可以讓人們看到各種遺跡遺物出土時的現狀,而且可以使人們了解考古發掘工作的過程。在未來幾年的發掘期間,遊客均可以觀看到發掘過程。
五大謎團期待破解
謎團壹:將軍俑什麽樣?
根據探測,專家推測在這次發掘的T23方區域裏應該有將軍俑,將軍俑到底長什麽樣?他是不是工匠按照秦始皇的模樣制成的呢?
謎團二:古人也會高科技合成顏料?
陶俑身上殘存的彩繪顏色,經專家分析研究,發現其中很重要的壹種成分矽酸銅鋇被認為是人工制造的,這種紫色顏料目前在自然界中還未曾發現,如今的人們只有在超導世界裏的衍生物中發現這種紫色物質,而如此高科技合成物怎會出現並應用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
謎團三:誰焚毀了兵馬俑坑?
與前兩次發掘的區域相比,在即將發掘的壹號坑T23方內,大量燒成黑色的棚木痕跡清晰可見,專家由此結合壹號坑兵馬俑出土被破壞的程度推斷,兵馬俑坑曾遭受過嚴重焚毀。那麽,是誰焚燒了俑坑呢?由於史書沒有任何記載,壹些考古人員從文獻資料推測,破壞兵馬俑的人有可能是項羽。
關於兵馬俑坑的焚毀原因,有些專家還認為是當時人們采取的燎祭葬俗。但也有專家認為兵馬俑沒有被人為焚燒過,這只是漫長歲月裏,棚木在壹定條件下發生炭化所致。相信通過這次發掘,考古人員對兵馬俑焚燒之謎也許能得到更為清晰的認識。
謎團四:軍陣是圓形還是方形?
關於壹號坑軍陣的排列問題,多年來壹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是壹個方形的軍陣,用來抵禦外敵入侵,也有人認為是用於防守的圓形軍陣,象征護衛秦始皇。究竟結果怎樣,隨著考古發掘的進壹步深入,這個問題將會找到答案。
謎團五:秦人咋會電子鍍鉻技術?
當年出土的青銅劍等青銅兵器,埋葬於地下兩千多年卻依然光亮如新,後經專家研究發現這些青銅劍表面有壹層致密的鉻鹽氧化層。可是這種電子鍍鉻技術直至20世紀才出現,當年這個問題是如何解決的?至今無人知曉。
/c/p/2009-06-13/0325180093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