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關於劉壹達……

關於劉壹達……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問題描述:

他的書怎麽樣啊?

誰能幫忙推薦幾本?

謝~

解析:

前兩年劉壹達賺得不少,《人蟲兒》《胡同根兒》《百年德性》等作品相繼推出,並接連改編成電視劇,讓劉壹達的名字在出版界和影視界都變得耳熟能詳。近日,記者在對劉壹達進行采訪時得知,劉壹達正在醞釀壹部新的京味兒文學作品,這部作品是反映北京家庭從民國初年到現在的歷史變遷的長篇小說,計劃在明年春節與讀者見面,對於喜愛京味文學的人來說,這又是壹份值得期待的文學大餐。

?用筆桿復原老京城

?

?天已經完全黑了,劉壹達才從報社的大樓裏走出來。他今年48歲,還在到處采訪、跑稿子。他說像他這把年紀還在報社第壹線工作的是“絕無僅有”的,當年與他壹起幹新聞現在不是改了行就是當了官。改行他不考慮,當年他當記者就是想寫點東西,雖然寫了十幾年可還是沒寫夠;當官他不感興趣,想寫東西就別當官,他說妳看有多少人當了官之後就再也寫不出東西來了。雖然記者很辛苦,但是可以磨礪人的惰性,劉壹達說如果不是當記者每周要完成壹個整版而逼著自己寫作的話,他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拿動這支筆。

?馬路上車來車往,劉壹達步子輕快,完全不像壹個年近半百的人。我們壹起走過建國門橋旁的壹條胡同時,他指著前面的壹片新樓說,過去這壹片是“貢院”,是考“進士”的地方。他說他知道哪兒曾經是操場,哪兒是揭榜的地方,隨後又講了壹番古代的科舉制度。劉壹達對老北京的熟悉,使他走到哪兒都會產生懷古幽思的感情。但這種幽思更多的是寄托在心裏,沒有實物可以憑吊,因為實物越來越少。對於這樣的現狀劉壹達也只能用“無可奈何”這樣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不過他手裏的那只筆可不是“無可奈何”,而是“大有可為”,從《北京晚報》每周壹版的“京味報道”,到《人蟲兒》《胡同根兒》《百年德性》等壹部部地道的京味小說,他把北京城日漸消失的舊貌,用文字重新復原起來。劉壹達說:“當越來越多的北京人告別胡同,搬進新建的樓房時,我就越來越感覺應該把它寫出來,告訴人們雖然胡同沒了,但胡同文化的根兒卻可以長久地延伸下去。”

?

?老人夙願成全他創作

?

?這種延伸也許從十幾年前就開始了,當時有壹位從事古玩生意的老人在彌留之際對劉壹達說:“妳把我給妳講過的那些事寫出來吧,從來沒有人寫我們這行當的事兒,有些事情是應該讓後人知道的。”

?當時劉壹達還在北京西郊木制品加工廠工作,這位老人是他壹起工作的同事,解放前,在北京開了三家古玩鋪子。工作之余他總是給劉壹達講壹些古玩店、玉器行裏的事,劉壹達覺得這些事情很有意思,就細心地記了下來。可是他沒想到老人會以臨終遺言這樣的方式托負他。那時劉壹達還只是壹個熱愛文學的青年,在廠裏出出板報,也曾經寫過壹個五幕話劇,但從來就沒有排演過。

?老人去世後劉壹達調轉工作,1991年到《北京晚報》當了壹名記者,從這時開始利用采訪的機會,他才深入了解了老北京的玉器行、古玩店的歷史。經過3年多的采訪和積累,劉壹達在1994年出版了他的第壹部長篇小說《故都子民》,以此完成了老人的壹個夙願,也迎來了他京味兒文學創作的高峰。

?

?現代市井口語獨出新裁

?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劉壹達又出版了《人蟲兒》《胡同根兒》《百年德性》等長篇小說,以及《壇根兒》《門臉兒》等文集,至今已經發表作品900多萬字了。這些作品全都是用地道的北京話,說著地道的北京事兒。有評論說“這種京味兒語言是劉壹達式的獨特言說,絕異於時下流行的京痞話語。它繼承了老舍的傳統,又有著新時代的氣息。它是新聞語體與文學語體的融化,帶有濃郁的現代市井口語色彩,直白而不乏委婉,隨意而不乏蘊藉,平和而不乏機智,平淡而不乏深意,幽默而不乏敦厚,更加貼近普通市民的當下生活。”

?劉壹達認為,京味小說的寫作難於壹般小說的創作,因為北京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書中的壹個細節可能就藏著壹個典故,想要說清楚就要走出去,去核實、去考證。劉壹達為了創作已經走訪了上千個北京家庭,采訪了上萬個北京人。他說寫北京的事兒不能坐在家裏閉門造車,要到胡同裏去,他無法想像壹個人坐在家裏,足不出戶就可以寫出幾十萬字的小說。可是他也嘆氣,現在這樣寫小說的人卻越來越多了。

?盡管京味創作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但是劉壹達從沒有想過自己的創作要換壹種風格。他說:我寫的是北京人的事兒,就得用京味兒來表現。就好像壹個做川菜的廚師,妳非讓他做魯菜、做粵菜他也能做,但肯定沒有川菜做的好。

?盡管劉壹達對自己堅持京味創作很有信心,但是對整個京味文學的發展,還是流露出了壹些擔心。他說現在從事京味文學寫作人本來就不多,而鄧友梅、陳建功這些擅寫京味的作家,主要的精力又不能集中在創作上,加之北京城市改造的速度與日俱增,胡同這些培育了京味文學的“土壤”漸漸在消失,都讓人對京味文學的未來擔心起來。但文學創作是個人的事,妳急不得我也急不得,有喜愛京味文學的人自然會站出來,繼續描述地道的北京人的生活。

?

?潛心積澱醞釀精品

?

?劉壹達喜歡寫短小的文章,他認為“以小見大”才是真功夫。他最愛看的書是《梁實秋文集》和《汪曾祺文集》,其中的文章大多短小精練富含人生哲理。但是他又覺得深厚的北京文化,用短的篇幅又難於表現,所以他才寫了壹部又壹部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說,被稱為北京的民俗畫,北京的“清明上河圖”。

?進入今年以來劉壹達的創作速度放慢了,除了記者的工作牽扯了他的創作精力外,最主要的是劉壹達想“沈下來”,讓自己積澱壹下。他認為現在文壇普遍存在著壹種浮躁的風氣,壹些人急於求成、急功近利,把文學創作產品化、制造化。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每年新出的700多部長篇小說中,能被人記住的不多,稱得上精品的就更是屈指可數了。

?劉壹達說文學創作是壹件堅苦的工作,決不可能壹蹴而就,尤其是寫長篇小說。從他開始文學創作到第壹部長篇小說出版用了20年的時間,問他長嗎,他說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用了15年的時間,托爾斯泰寫《復活》用了30年的時間。“慢功出細活,作家的作品不在多,在精。”

  • 上一篇:這張方桌有多大?
  • 下一篇:關於鄭和渡美洲的綜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