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關於彩陶的問題

關於彩陶的問題

彩陶舞蹈圖案盆

制造年份:新石器時代

材質:細陶土紅陶

規格:直徑29厘米,高14厘米,底徑10厘米。

收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介紹

1973青海大通上孫家馬家窯文化墓出土。這個盆屬於馬家窯文化的中級類型,內壁塗黑,繪有舞者圖案。* * *分成三組,每組五人。大家手牽著手,為跳舞而大步走,戴著頭套,每壹組都是獨立的舞蹈場景。畫面中人物突出,表情寫實,充滿歡樂氣氛,趣味純粹。

這種原始的舞蹈畫面,很多學者都研究過,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壹種狩獵舞蹈。有人說是圖騰舞;有人說是儀式舞蹈;有人說這是祈求豐收的儀式。

它的另壹個奇妙之處在於,當盆中盛滿清澈的水,隨著水的蕩漾,人們仿佛在這美麗的環境中翩翩起舞,視覺充滿了動感。

從“人形陶罐”的造型和用途可以看出,壹個小孩的頭像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帶著迷人的微笑,微張著嘴唇,想象著他在期待什麽或想說些什麽給人各種閑情逸致;從用途上看,可能是盛水容器,也可能是藝術品,說明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藝術已經成熟。

中國原創藝術創作的傑作——魚面紋彩陶盆回到了故鄉。這是離開Xi安50年後,魚面紋彩陶盆首次在歸寧公開亮相。昨日,半坡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負責人在我市向社會公布了這壹消息。經國家文物局批準,魚面盆從國家博物館轉出,將於6月9日在Xi安半坡博物館舉辦故鄉展,與故鄉人見面。

孤懸的文物是Xi的驕傲。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

墓葬)1955陜西省Xi市半坡,出土高度16.5厘米,直徑39.8厘米。

這個彩陶盆是兒童甕棺的蓋子。仰韶文化流行壹種把孩子埋在罐子裏的習俗,罐子當棺材,盆子當蓋子,埋在房子附近。這個陶盆上畫著壹個人臉,人臉兩側有小魚附在人的耳朵上。根據《山海經》中有的地方有巫師“爾二蛇”的說法,有學者認為面魚紋代表巫師爾二魚,寓意巫師邀魚附身,入冥界以招魂英年早逝的孩子。

彩陶是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在半坡遺址出土的眾多彩陶中,最具特色的是面部繪有魚的圖案。這件面有魚紋的彩陶盆,高16.5厘米,直徑39.5厘米。它由精美的陶土紅陶制成,開唇,盆內壁上的兩組對稱的魚形圖案被塗成黑色。臉部概括為圓形,額頭左半部分塗成黑色,右半部分塗成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直,鼻梁挺直,表情安詳。嘴旁有兩條畸形魚線,魚頭與人嘴的輪廓重合。再加上兩只耳朵對面的兩條小魚,形成了壹個奇特的美人魚形象,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此盆於20世紀50年代在Xi安半坡村出土。當時發掘發現了7件繪有人臉圖案的陶片,其中兩件比較完整(另外5件是器皿碎片),其中壹件是繪有人臉魚圖案的盆。考古學家對當時的發現感到驚訝。負責發掘的中科院考古所將包括這個盆在內的部分文物帶回北京,此後壹直藏在國家博物館。彩陶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並不多見,保存完好的文物更是彌足珍貴。目前國內發現的10件完整的人面紋文物中,該文物為孤品,壹級文物。自從它出土以來,Xi人就沒見過它的真面目。

半坡遺址出土的魚紋彩陶盆,因其圖案神秘而最令人難忘。這種模式意味著什麽?目前,學術界對人面魚紋的研究已有近30種觀點,主要有圖騰說、神話說、祖先形象說、原始信仰說、面具說、魚觸象說、權力象征說、太陽崇拜說、原始歷法說等。,也有人認為是水生植物、魚昆蟲或嬰兒的出生圖,甚至是外星人形象。

有人認為這幅圖反映了半坡人與魚的密切關系和特殊感情,是半坡氏族崇拜的圖騰。半坡人在河谷梯田中建立聚落,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漁獵密切相關。他們愛魚,崇拜魚,認為他們的氏族起源於魚,所以他們把魚作為他們氏族的圖騰祖先來崇拜。人和魚畫在壹起,說明人和魚是分不開的。妳中有我,我中有妳,* * *生* *,他們的能力是“相互滲透”的。另外,古書中還有壹個神話,人和魚是互相變化的。《山海經》說,顓頊死後復原成壹條魚,畸形的魚紋很可能代表了人格化的獨立神——魚神。有人推斷,《詩經》和《易經》中的魚有比喻“男女結合”的意思,這種面魚圖案應該也有為丁這壹生殖家族祈福的意思。

不管半坡人用這種圖案表達的是什麽意識形態,他們能把如此豐富的社會內容濃縮到繪畫藝術中是很了不起的,今天的人無法知道它的真正含義,但它仍然給人以強烈的印象和美好的感覺,讓人想去探索壹段悠久歷史的奧秘。半坡博物館聲稱,他們將組織專家解決面魚盆引發的各種謎團,人們期待著謎團的早日揭開。

由國家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歷史七年級上冊》在每個學習單元後設計了壹節“學習與探究課”,書中有四節這樣的“學習與探究課”。第壹單元的教學主題是“中華文明的起源”,相關的學習探究課是“解開彩陶之謎”。這節課壹開始就以提問的形式出現,提出了三個相關的問題:“大家註意到所學課文中的彩陶圖片了嗎?妳想知道彩陶的奇跡嗎?彩陶畫反映了什麽樣的生產和社會活動?”文中給出了四幅新石器時代陶器的圖片,分別是陜西黃陵出土的人形陶罐、陜西寶雞北首嶺出土的小口尖底瓶、青海大同出土的馬家窯文化舞蹈紋彩陶盆、陜西半坡出土的魚面紋彩陶盆。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彩陶的形狀和圖案,想象和描述彩陶的用途,從而想象和描述先民的生活場景,培養細致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至於尖底的瓶子,教材的提示是:“觀察小口尖底的瓶子。想壹想:這個抽水的瓶子為什麽要做成這樣?如果用這個瓶子從河裏打水,會發生什麽奇妙的現象?為什麽?”(全書19頁)。本課的“活動目標”是:1,通過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圖片直觀感受歷史;2.在探索彩陶奧秘的過程中,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3.學習和運用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登錄教育部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新世紀課程網也可以獲得以下信息:北京師範大學2006年4月28日出版的《歷史》教材,2001第壹次送審就被評為壹級教材,其許多內容得到了國家教委領導的壹致好評,引起了學術界、教育界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也是使用範圍最廣的同類教材。在網上可以找到很多關於“解開彩陶之謎”或尖底瓶的教案、教學討論文章或經驗;至於尖底瓶,老師重點引導學生關註和理解其特殊的汲水功能,以及汲水時會出現的“奇妙現象”(即尖底瓶入水時會自動傾倒汲水,陶瓶裝滿後會自動拉直,通過拴在陶瓶耳上的繩子將陶瓶托起,完成汲水任務)。

新編寫的人教版歷史教材,不涉及尖底瓶及相應的教學活動,但在人教版網站上也有相關內容。在“學科教育歷史與社會”部分,有壹個半斜坡式尖底瓶的實物圖片,表明它是壹種打水工具。正文如下:“高46.2厘米,系於其腹部兩側箍耳處。打水時,用手繩把瓶子放在水裏。因為瓶身腹部是空的,重心在瓶身的中上部,所以瓶子在水中是倒置的。灌滿水後,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瓶口。在“中國文化中國文物”版塊上,有壹張馬家窯文化實物圖片,文字介紹為:“此尖底瓶為汲水用,實用美觀。"

  • 上一篇:六個灣古玩
  • 下一篇:5月初想從天津出發去河南旅遊!想去開封 洛陽 嵩山 鄭州 安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