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
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
引秋生手裏,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扇 唐李嶠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
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禦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
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扇 唐陸暢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姮娥須逐彩雲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畫牡丹 唐羅隱 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
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 閑掛幾曾停蛺蝶,頻搖不怕落莓苔。
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裏栽。 扇 唐司空圖 珍重逢秋莫棄捐,依依只仰故人憐。
有時池上遮殘日,承得霜林幾個蟬。 詠破扇 唐唐怡 輪如明月盡,羅似薄雲穿。
無由重掩笑,分在秋風前。 悲紈扇 唐韋應物 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
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古扇 唐項斯 昨日裁成奪夏威,忽逢秋節便相違。 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似月舊臨紅粉面,有風休動麝香衣。 千年蕭瑟關人事,莫語當時掩淚歸。
詠扇 唐徐夤 為發涼飆滿玉堂,每親襟袖便難忘。 霜濃雪暗知何在,道契時來忽自揚。
曾伴壹樽臨小檻,幾遮殘日過回廊。 漢宮如有秋風起,誰信班姬淚數行。
詠破扇 唐楊淩 粉落空床棄,塵生故篋留。 先來無壹半,情斷不勝愁。
代秋扇詞 唐鄭谷 露入庭蕪恨已深,熱時天下是知音。 汗流浹背曾施力,氣爽中宵便負心。
壹片山溪從蠹損,數行文字任塵侵。 綠槐陰合清和後,不會何顏又見尋。
之所以鐘愛扇子,是因為壹種深沈的中國文化的結。 扇子後面,有許多故事,許多人,許多種不同的生活。
我想起壹些古畫,畫中的士大夫們神定氣閑,靜坐著對弈或品茶。旁邊是幾個年方及笄的小丫鬟,打著長柄的薄如蟬翼的扇子,那是壹種貴族的做派吧;又有歷代深閨中的女子,搖著輕羅小扇,撲花中蝴蝶、捉月下流螢;她們在臨水的閣樓上,從雕花的窗裏探出頭來,也是壹把輕盈的明月般的團扇,半遮著曼妙的容顏或斜倚腮邊襯出明眸皓齒的二八年華;又或在茶樓酒肆,風流才子將折扇瀟灑壹揮,談詩論酒,或將折扇壹合,打躬作揖,扇,是風流年少不可缺的行頭。
扇常常被作為愛情的信物。古代女子將自己美好的願望寄托在自己貼身的物件上。
漢班婕妤作《怨歌行》“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這不僅是後妃對君恩短如朝露的感慨,也是在男尊女卑、壹夫多妻的社會裏對執著愛情的渴望。
東晉時的桃葉,對不計名位,深情愛戀她的書法家王獻之,寫下《團扇歌》: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耽暑,相憶莫相忘。”
那是對愛人樸素而深情的盟約啊。再有壹個秦淮河邊的李香君,她的斑斑血跡在候方域相贈的扇子上染就朵朵桃花。
“桃花扇底送南朝”,這把扇子,映射出個人的際遇和歷史的滄桑。 多姿多彩的扇面,有用精密的絲綢所做,有用雪白的絹紗縫制,有用潔白、玄色或泥金的紙糊就,是壹片鐵畫銀鉤、或是青山綠水、蟲魚鳥獸、花草樹木、仙人、仕女、孩童……在小小的方寸之間,有著壹個豐富的世界。
富貴平庸之人愛工筆畫的花卉仕女,散淡之人愛潑墨山水,端方之士景仰聖賢畫像,高潔之士提詩以明誌,小小壹方扇,其人的審美情趣和境界可窺壹斑。 另壹種的灑脫、幽默或辛酸也關聯著扇子。
諸葛亮羽扇綸巾,談笑風生。輕輕揮動潔白的羽毛扇就揮來了東風,揮來滿船的箭,也揮來蜀國的壹分江山。
漢鐘離坦胸露腹,搖著壹把芭蕉扇,怡然自得,大俗即大雅。濟顛和尚背插著壹把破蒲扇,腰懸酒葫蘆,似醉亦醒。
恐怕,扇子已經成為他們形象的壹個特征,彼此不能分離了。傳說中的唐伯虎放蕩不羈,流連美色,真實的他卻是落魄而不得誌。
看他的《秋風紈扇圖》,那種孤高落寞,無人賞識,自覺不合時宜又不肯俯就的情緒通過秋風裏的紈扇和悲戚的美人表露無疑…… 扇子,在歷史的長廊中與人的情感、生活息息相關的扇子,和風箏、茶、書畫等物品壹樣,有著鮮明的中國印記的,在電風扇、空調日漸充斥我們的生活的今天,似乎要被我們遺忘了。偶有人在蘇杭遊玩,帶來精致的月圓形的扇子,把玩著,壹種久違的馨香飄入我心中…… (這個好像是發在網上的) &b=37&a=18&user=baidu。
2. 適合扇面的詩詞扇面書法有折扇、團扇兩種。
折扇扇面上寬下窄成幅射狀,書寫時壹般為壹行字數多,壹行字數少,以求參差疏密。團扇扇面壹般為圓形,書寫時應隨開布局。
這裏介紹壹下折扇扇面這種創作形式。由於扇面上寬下窄的形狀,使得折紋與拆紋之間也是上寬下窄。
這種獨特的樣式,就要求我們在創作時,做出恰當地安排。折扇扇面常見的形式有三種。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這種格式以每行寫兩字為宜,從右至左,依次安排。
落款寫在正文的左側。款宜長些,款字寫壹行至數行不等,印章宜小於正文。
(2)寫少數字,利用扇面的寬度由右向左,橫排書寫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寫數行小字,與正文相映成趣。(3)上端依次書寫,下端隔行書寫,形成長短錯落的格局。
這樣則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擁擠的情形,達到通篇的和諧。這種格式,先寫長行,以五字左右為宜,短行以壹、二字為宜。
落款要精彩,壹般寫在正文後面,壹行或數行均可。即章宜小於落款的字。
並奉上壹首適合此書法紙的詩.詩不壹定有可以寫的話到是有壹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根據字數確定書寫格式,折扇形的緊湊或松散是可以根據內容來選擇的。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驅也:行書書寫在折扇上,偏偏又須騎行書寫,困難很大。
凸痕與凹痕對軟軟的毛筆反應也不壹樣,不經實踐很難體會其中的滋味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圓形紙書以對聯狀崆,醒目大方。隸書的橫勢,對團扇左右之空檔起到彌補的作用董小宛其小楷工整清秀,毫端盡得古書家精髓;細品詩境,感懷傷秋,可感受到在封建禮教重重束縛下壹個弱冠女子追求自由的心聲。
現將詩詞摘錄於下,而且都為扇面:壹幽草淒淒綠上柔,桂花狼藉閉深樓。銀光不足供吟賞,書破芭蕉幾葉秋。
二殘柳雕荷綠未沈,壹池清水澈如心。樓前幾日無人到,滿地槐花秋正深。
三白日吹人無所思,獨來窗下理紅絲。手擎刀尺瓶花落,數點天香入硯池。
四稠煙迷望不能空,滿地猶含綠草風。亂竹繁枝多少意,滿園花落憶春中。
五修竹青青亂草枯,留連西日影相扶。短墻微露高城色,遠處疏煙入畫圖。
六飄枝墮葉此煙中,殘鳥啼秋聲亦同。錯認桃花滿青行,依稀白鷺棲丹鳳。
七侵曉開香濕繡巾,滿天猶帶月華新。此中隨意看秋色,采得名花贈美人。
八小庭如水月明秋,天遠窗虛人自愁。多少深思書不盡,要知都在我心頭。
九無事無情亦未閑,孤心常寄水雲邊。今宵有月無人處,高諷南華秋水篇。
十滿畦寒水稻初黃,細鳥歸飛集野棠。正是好懷秋八九,桂花枝下飲清香。
十壹風前壹葉巧迎秋,露氣蟾光凈欲流。樓上有人爭拜影,巧絲先我骨衣俅。
落款:右秋閨詞十壹首,崇禎康辰中秋日昀晗思戀碧波蕩漾風解情紅綠相符香飄盈蝶兒翩舞風中覓荷花蕊中露門庭張禾丁雨後清荷無限情,蝶兒已歸水留影。細聽風語解花意,多少芬芳似雲行壹枕風涼長夏去,香濃桂子繞紗窗。
井梧墜處蛩聲起,欲向中天覓雁雙。清露來時竹影動,每從北院弄魚缸。
蘭庭光瀉悠悠韻,對景秋心未肯降!誰借微涼到我窗?扶疏綠竹影幢幢。桐花簌簌隨風落,鷗戲池塘思大江。
楓葉離離承露垂,蟬鳴高樹換新腔。衷腸但訴琴聲裏,弦月壹鉤寄北邦!鶴夢遙憐對影雙,新秋壹氣繞家邦詩懷不***林泉老,暗許輕風戲壹龐。
醉筆常追雲海去,顛傾濃墨湧三江。乘龍心事終為夢,明月清涼溢我窗。
五 律.題友扇面詩(新韻)寒日物華盡,南枝艷未絕。千針逞傲骨,萬墨秀高潔。
身正存清氣,胸寬自有節。莫諳君子腹,肯與小人學?詩懷不***林泉老,暗許輕風戲壹龐。
醉筆常追雲海去,顛傾濃墨湧三江。乘龍心事終為夢,明月清涼溢我窗。
這些都是扇面書法的文字.都可以成為扇面書法。
3. 有關扇子的故事1、題扇橋 《晉書王羲之傳》記有:“嘗在葺山見壹老姥持六角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雲: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姥如其言,人競買之。
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將筆拋進筆飛弄,人躲進躲婆弄,現該二地名壹直沿用至今。
從此該橋改名為“題扇橋”。相傳和晉代右將軍、會稽內史王羲之有關。
每次從宅第出來途經蕺山街走上小橋,王羲之總看見有位老婆婆在橋頭擺小攤賣六角扇,但買的人卻很少。有壹天,王羲之又過小橋,見婆婆守著扇攤,壹臉愁容,頓生惻隱之心,所以提筆在她的扇子上各題了五個字。
老婆婆看到了,臉上立刻露出了憤怒的神色。王羲之笑著對她說,妳只要對人說這是王右軍題的字,每把扇子必能賣出百錢的好價格。
老婆婆將信將疑,按照王羲之的囑咐賣扇。不壹會兒,由王羲之題過字的扇子便被行人搶購壹空了,有的甚至還多給了壹些錢,老婆婆高興得嘴巴也合不攏了。
從此以後,這座橋就被稱為題扇橋了。2、團扇歌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名班姬。
樓煩(今山西寧武)人。西漢女文學家。
班固祖姑。少有才學,善辭賦,成帝時選入後宮,始為少使,不久立為婕妤,故後人稱為班婕妤(又作倢伃)。
《團扇歌》為漢班倢伃作,亦作《團扇詩》。據《玉臺新詠·序》曰,班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幽居於長信宮,“乃作賦自傷,並為怨詩壹首。”
壹說此詩乃古辭,或曰古辭已失傳,此乃後人托名之作。本詩中作者借物以抒其哀。
3、芭蕉扇 芭蕉扇出自吳承恩所著《西遊記》中的第五十九至六十壹回: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壹調芭蕉扇 前方火焰山擋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羅剎女借扇,羅剎女因其子紅孩兒被悟空降伏,壹扇悟空扇到五萬裏外的靈吉菩薩處。
悟空得到定風丹再到索戰,被扇不動;接著變成蟲子入洞,飛到茶水中,被羅剎女飲下肚,在腹內翻騰。羅剎女只得將扇借給悟空。
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悟空到積雷山找到入贅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牛魔王被請走赴宴。
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騎金睛獸,變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騙得真扇,依羅剎女所教之法將扇變大。卻不會變小。
牛魔王失金睛獸,忙趕回芭蕉洞。第六十壹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牛魔王變成八戒,接過定扇,現出三相與悟空相鬥。
在眾護法神將幫助下,牛魔王敗走。諸金諸剛與天兵天將,將牛魔王收伏。
悟空用羅剎女交出的寶扇扇息山火,師徒翻越火焰山。4、五明扇 中國關於扇子的最早記載是舜帝作“五明扇”。
五明扇古稱為“箑”,形狀如“闔”(《說文》解釋:‘闔門扇也’),由他人持之,立張擁身,以示廣開求賢之門。到了殷周則出現用野雞尾羽制成的“雉尾扇”,這些長柄扇用於貴族儀仗,為出行遮塵納涼,到了周代,從障扇儀仗便知尊卑:“天子八扇,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
所以“障扇”亦稱“仗扇”。仗扇並非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拿在手中的扇子,而類似於懸掛在座椅上方用繩子牽蕩搖動取風的壹種工具。
時至今天,我們到偏遠的山間鄉村,還能在理發店等地方見到這種用人力拉動取風的扇子。追本溯源探“五明”。
五明扇即平扇,現代人稱之為團扇。平扇由障扇演變而來,是壹種不能開合折疊、形狀保持平面而不能變化的扇子。
如紈扇、羽扇、竹篾扇、蒲葵扇等等。蒲葵扇又名蒲扇、葵扇、棕櫚扇、麥草扇、芭蕉扇等,是壹種以棕櫚樹葉、蒲草、麥桿為主材編制而成的扇子。
5、王星記扇子 杭州王星記扇廠的前身,就是當年的王星記扇莊,它的創始人是王星齋,開創於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祖輩從事制扇業,他自幼學藝,20多歲時已成為制扇名匠。他制作的黑紙扇,在意大利米蘭,巴拿馬和西湖萬國博覽會上屢次得獎,美名遠揚,曾作為杭州特產進貢宮廷。
從此,杭州黑紙扇又稱“貢扇”。杭扇品種繁多,有黑紙扇,檀香扇,白紙扇,象牙扇,女絹扇,戲曲扇,旅行扇,兒童扇等十五大類,幾千種花色,最大達3,3尺,最小的只有3寸。
其中以“三星牌”黑紙扇最為有名。它的扇面采用臨安於潛桑皮紙,諸暨柿漆,福建建煤,經過大小86道工序精制而成。
要把它放在烈日下曬,冷水中泡,沸水中煮,各經10多個小時,取出晾幹,不折不裂,平整如初,仍是壹把好扇。這種扇子,既可拂暑取涼,又可遮陽蔽雨,因而有“半把雨傘”的美稱。
百度百科-題扇橋 百度百科-團扇歌 百度百科-王星記扇子 百度百科-五明扇 百度百科-芭蕉扇。
4. 題在扇面上詩詞《蝶戀花·聚骨扇》——金章宗 完顏璟
幾股湘江龍骨瘦,巧樣翻騰,疊作湘波皺。
金縷小鈿花草鬥,翠絳更結同心扣。
金殿日長承宴久,招來暫喜清風透。
忽聽傳宣須急奏,輕輕褪入香羅袖。
完顏璟,即金章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嗣位,改元三(明昌、承安、泰和),博學二詩,在位二十年卒。《詞林紀事》選詞二首。
這是壹首詠物詞。所詠之物“聚骨扇”,也叫折疊扇。郭若虛《圖畫見聞誌》載:“宋熙寧丙辰冬,高麗遣使來至中國,用折疊扇為私覿物,其扇用鴉青紙為之,是折疊扇,宋時即有之。”據金劉祁《歸潛誌》載,這是金章宗的壹首題扇詞。這小小聚骨扇,在作者筆下,是那樣高雅而嫵媚,仿佛是壹位華貴脫俗而又玲瓏小巧的美人,脈脈含情,淩波起舞。很適合題在扇子上。
5. 關於扇子的歷史和詩文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壹個級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系。
歷來中國被譽為制扇王國之稱。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紙、扇、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其它棕櫚葉、檳榔葉、麥桿、蒲草等也能編強或制成各種千姿百態的日用工藝扇、造型優美,構造精制,經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鉆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藝術身價百倍。
中國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國已有三、四千年歷史,經數千年沿革演變完善改進已發展成為幾百種的扇子家族,但總的歸納為二大類;壹平扇(即是團扇、葵扇、麥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疊,二折扇可自如敞開收疊。
平扇來之於"障扇"(掌扇)"竹+捷"(古代用竹片編制成的扇子稱"竹+捷")。戰國秦漢時期,壹種半規形"便面"其形似單扇門,故又稱"戶扇"單門扇可遮面窺視成為當時扇子的主流。
"便面"壹律用細竹篾編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 西漢時期,對稱"合歡扇"(又稱宮扇、紈扇、團扇),其形尚圓,合歡扇特點是面素白色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似圓月,紈扇以竹木為架,面成圓形或橢圓形,用薄絲絹糊成。
當時以中原壹帶所制紈扇最為考究,有"齊紈楚竹"之說,即指用山東絹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紈扇。漢時十分流行這種紈扇,並賦詩頌之,如班婕的扇詩,"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此種對稱式團扇出現後,歷代沿用而不衰,並成為我國傳統風格的扇型。 清代時,對稱類型的扇面除圓形外,有長圓、扁圓、方圓、梅花形、葵花形、瓜淩形、腰形、馬蹄形……這些扇形突出的特點是對稱、輕 盈、工藝性強。
折扇,古稱"聚頭扇",或稱為撒扇,或折疊扇,以其收攏時能夠二頭合並歸壹而得名。南宋時,折扇的生產已有相當規模。
折扇盛行於明代,皇帝下召命宮內工匠仿制高麗扇,吸取外來工藝制作,促進國內扇子發展。 扇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
最早出現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制成,稱之為“障扇”,故“扇”字裏有個“羽”字。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
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
羽扇出風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
壹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當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
扇面上常繡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鬥艷,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 在扇子上題詩作畫第壹次出現於三國。
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載有曹孟德的主簿楊修與魏太祖“畫扇誤點成蠅”的故事。《晉書·王羲之傳》有壹則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佳話。
當時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書於王羲之”,“羲之為書五字”,她售出時便由十二文漲至“百文”。今浙江紹興蕺山南邊有“題扇橋”,相傳便是王羲之題扇處。
北宋時,出現了攜帶極為方便的折扇。折扇,亦叫“聚頭扇”、“撒扇”或稱“聚骨扇”。
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貴材料制成;形式有琴式、如意頭、竹節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 到了南宋,畫扇、賣扇、藏扇之風盛行,並出現了扇鋪和畫商。
明清文人墨客題扇畫扇成為壹種時尚。近現代的惲壽平、鄭板橋、金農、石濤、任伯年以及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題扇畫扇的藝術大師。
眼下,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價值都高達數萬,乃至數十萬元. 扇面入字入畫,使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欣賞扇面書畫務須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藝術意蘊。
老舍先生平生熱衷於收藏書畫扇,幾十年來,他集得扇子有數百把,其中有明、清和現代書畫家題詩作畫的扇子,亦有戲劇界名流的書畫扇。鄭逸梅先生愛扇成癖,視扇為“書畫皆絕的珍品”。
他最珍愛章太炎的篆書扇和吳湖帆所繪綠梅的書畫扇。當代女作家葉文玲有藏古玩的雅好,書畫扇亦在她的收藏之列。
她書房的書櫥中有把扇面,上有劉海粟題寫的“清風”二字;馮友蘭題寫的“明月”二字;裴艷玲書寫的“亂石崩雲”四字;華君武所繪的幽默畫,曹禺的題詩等等,葉文玲非常珍愛。 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
相傳舜為廣開視聽求賢自輔,曾制作五明扇。殷周時期已出現了壹種“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雞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說。
《爾雅》中談道:“以木曰扉,以葦曰扇。”從這可推測,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長方形的葦編物。
早期的扇子並非用來納涼,而是用作統治者禮儀之具,所以又叫“儀仗扇”。我國秦漢以後,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圓、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絲織的絹素,由於宮中用得多,故又。
6. 尋關於愛情的優美詩句.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 2.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4.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5.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6.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7.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8.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9.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10.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11.三尺焦桐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12.但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13.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飲壹江水 14.此情無處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15..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16.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17.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18. 不思量,自難忘 19.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20.清清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21.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22.願得壹心人,白頭不相離。
漢 ;卓文君〈白頭吟〉 2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唐 ;劉禹錫《竹枝詞》 24.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25.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唐;李商隱〈無題〉 26.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唐;李白〈三五七言詩〉 27.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白居易〈長恨歌〉 28.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唐;李商隱〈無題〉 29.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杜牧〈贈別〉 30.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
唐;李商隱〈無題〉 31.明月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呂洞賓《梧桐影》 32.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沁《離人》 33.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狅。 李商隱《無題》 34.壹枝秾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李白《清平調之二》 35.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釵》 36.往事已成空,還如壹夢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37.慢臉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李煜 《菩薩蠻》 38.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鳳棲桐》 3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40.無情不似多情苦,壹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 41.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朱淑真〈山查子〉 42.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司馬光〈西江月〉 43.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張生〈千秋歲〉 44.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雲案*元夕〉 45.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
秦觀〈鵲橋〉 46.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秦觀〈鵲橋〉 47.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宮曲*春情》 48.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右來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題》 49.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裏出西施。 黃増《集杭州俗語詩》 50.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曹雪芹《紅樓夢》 51.相思樹下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國;梁啟超〈臺灣竹枝詞〉 52.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
胡適〈生查子〉 54.人生自古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宋;歐楊修《玉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