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時吳鼎民以全年級第壹名的成績進入壹所全國有名的中學讀書。可初二還沒讀完,文革就開始了,學校停了課,然後便是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他背著行李隨著高中同學走了,這壹去就是八年多。
八年中,勞動以外,他到處尋找精神食糧。附近鞭炮廠收了壹大堆書籍準備卷鞭炮皮,他跑去像搜尋珍寶壹樣淘出壹批大學文科教程,壹本本地啃了下去。大多數人看不到前途,想學習又堅持不下去,他卻走到哪兒都捧著壹本書。有壹次,同伴同他打賭:別看妳今天在讀書,明年的今天妳還在讀書,我把頭砍下來送給妳。他沒想要同伴的頭,但他確實壹年後仍在讀書,而且壹年壹年延續下來,當村裏只剩下包括他在內的兩名知青時,他把機會讓給了年長的知青。他是第壹批進村的,卻是最後壹個離開的。八年中,他不去考慮用什麽辦法回城,只知道看書學習。因為有壹個信念支撐他。這個信念來自於壹位長者對他說的話:“國家不會永遠亂下去,總有壹天知識會有用。”他努力著,等待機會。
機會來了,1978年初,初二未讀完的吳鼎民壹舉考上了大學外語專業,他終於抓住了機會。在學習期間,他是學校允許可以不上課的兩名學生中的壹名,因為他還是學校中專班的先生。後來吳教授為了提高自身能力,壹次次向新的高度進發,在南京大學,在華東師範大學,直到1988年取得廣州外國語學院碩士學位。
寒來暑往,吳教授已不年輕。他的心卻和年輕人壹樣,敏銳、進取。他深知機會到來之前準備的重要。現在他正引導、幫助學生做機會到來前的準備。在他帶領下搞的分級分類教學試驗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他更註意的是以人為本,激活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挖掘開發自己的潛能。吳教授為學生選的學習內容涉及很廣,從中國古代美術到伯拉圖的哲學思想,從對中國電影發展的分析到當代大學生的思維走向,從倫理道德到宗教法律,在外語教學的課堂上,他不但讓學生掌握壹門語言,還讓學生同時接受綜合素質的教育。這就是吳教授受學生歡迎的原因。吳教授所學所教的專業決定了他不會像理工科那樣有震驚世界或者巨額經濟效益的成績。但是吳教授的了不起就在於他了解未來社會需要具有綜合素質的人,他知道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所以他始終處於不知疲倦的探索中,去大力幫助學生在機會來臨之前,做好充分準備。他熱切希望每壹位學生都有美好的明天。
幫助學生抓住機會的同時,吳教授自己的機會也會來臨。
吳鼎民,安徽巢湖人,1951年出生,南航大人與社會科學院教授,常務副院長,江蘇省外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目前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工作,1996年獲得“做出突出成績的中國碩士學位獲得者”(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榮譽稱號。
諱疾忌醫
扁鵲(què)是古代壹位名醫。有壹天,他去見蔡桓侯。他仔細端詳了蔡桓侯的氣色以後,說:“大王,您得病了。現在病只在皮膚表層,趕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為然地說:“我沒有病,用不著妳來治!”扁鵲走後,蔡桓侯對左右說:“這些當醫生的,成天想給沒病的人治病,好用這種辦法來證明自己醫術高明。”過了十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侯。他著急地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裏去了。可得抓緊治療啊!”蔡桓侯把頭壹歪:“我根本就沒有病!妳走吧!”扁鵲走後,蔡桓侯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氣色,焦急地說:“大王,您的病已經進入了腸胃,不能再耽誤了!”蔡桓侯連連搖頭:“見鬼,我哪來的什麽病!”扁鵲走後,蔡桓侯更不高興了。又過了十天,扁鵲再壹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壹眼,掉頭就走了。蔡桓侯心裏好生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您去看望大王,為什麽掉頭就走呢?”扁鵲說:“有病不怕,只要治療及時,壹般的病都會慢慢好起來的。怕只怕有病說沒病,不肯接受治療。病在皮膚裏,可以用熱敷;病在肌肉裏,可以用針灸;病到腸胃裏,可以吃湯藥。但是,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病到這種程度只能聽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請求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後,蔡桓侯的病就突然發作了。他打發人趕快去請扁鵲,但是扁鵲已經到別的國家去了。沒過幾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提示]
有了病,壹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也壹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認認真真地改過。否則,壹誤再誤,病情會越來越沈重,錯誤會越來越嚴重,以至發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
扁鵲見蔡桓公①,立有間②,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將恐深。”桓候曰:“寡人無疾④。”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⑤。”居十日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⑦。”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⑧。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⑩;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屬(12),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13)。” 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韓非子》
[註釋]
①扁鵲——戰國時著名的醫學家。
②有間——壹會兒。
③疾——古時疾指小病,病指較重的病。腠(còu)理——原指人體皮膚的紋理。這裏指皮膚。
④寡人——古代國君的自稱。
⑤好(hào)——喜歡。
⑥居——表示相隔壹段時間,過了。
⑦益——更加。
⑧還走——掉轉身子就走。
⑨湯熨(yùn)——用熱水敷燙皮膚。及——達到。
⑩針石——用來針灸的針。古時治病用石針。
(11)火齊——火煎的湯藥。
(12)司命之所屬——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運的神。
(13)臣是以無請也——我所以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
(14)索——尋求。
(15)遂——就。
棘刺尖兒上雕猴子
燕王到處張貼榜文,征求身懷絕技的能工巧匠。有個衛國人來應征,自稱能在荊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靈活現的猴子。燕王聽說他有這樣超群的技藝,高興極了,立刻給他極其豐厚的待遇,供養在身邊。過了幾天,燕王想看看這位巧匠雕刻的藝術珍品。那個衛國人說:“國君要是想看的話,必須依我兩個條件:壹,半年之內不入後宮與後妃歡聚;二,不喝酒,不吃肉。然後選壹個雨睛日出的天氣,在半明半暗的光線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兒上雕刻的猴子。”燕王壹聽這些條件,沒法照辦,只能繼續用錦衣玉食把這個衛國人供養在內宮,卻始終沒有機會欣賞到他刻制的珍品。宮內有個鐵匠聽到了這件事,不禁暗暗發笑。他就對燕王說:“我是專門打制刀具的。誰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來,所以,雕刻的東西壹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兒細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沒法在上面雕刻。請國王檢查壹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說的話是真是假了。”大王壹聽,如夢方醒,立即把那個衛國人找來,問道:“妳在棘刺尖兒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麽工具?”衛國人回答:“刻刀。”燕王說:“請把妳的刻刀拿給我看看。”衛國人壹聽就慌了神,借口說到住處去取刻刀,溜出宮門逃跑了。
[提示]
牛皮、謊言,編得再巧妙,也經不住認真的考察、仔細的分析。根據這則寓言故事,人們常常把謊言稱為“棘刺之說”。需要說明的是,應該把故事中衛國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藝術區別開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藝的進步,人們可以憑借極細的刻刀和放大鏡、顯微鏡在頭發絲上雕刻。但在壹、二千年前,人們的技藝還達不到這樣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鐵匠的分析判斷是根據當時的水平作出來的。
[原文]
燕王征巧術人①,衛人曰:“能以棘刺之端為母猴。”燕王說之②,養之以五乘之奉③。王曰:“吾試觀客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觀之④,必半歲不入官⑤,不飲酒食肉,雨霧日出⑥,視之晏陰之間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燕王因養衛人,不能觀其母猴。鄭有臺下之冶者謂燕王曰⑧:“臣為削者也⑨,諸微物必以削削之⑩,而所削必大於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11),難以治棘刺之端(12)。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謂衛人曰:“客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13)?”曰:“以削。”王曰:“吾欲觀見之。”客曰:“臣請之舍取之(14)。”因逃。——《韓非子》
[註釋]
①征——征求。
②說——同“悅”。
③五乘(shèng)之奉——外出時可以有五輛車的官員,他的俸(fèng)祿就叫“五乘之奉。”乘,馬車。奉,同“俸”。
④人主——舊指國君。
⑤宮——這裏指後宮,後妃居住的地方。
⑥霽(jì)——雨止天晴。
⑦晏陰之間——半晴半陰。晏,天氣清朗。
⑧臺下——為國君服雜役的奴仆。冶者——鐵匠。
⑨削——這裏泛指刻刀。
⑩以削削之——用刻刀雕削。
(11)容——容納。削鋒——這裏指刻刀的刀鋒
(12)治——這裏是刻削的意思。
(13)何以理之——用什麽工具雕刻它。理,這裏作雕刻講。
(14)之——第壹個之是動詞,到,第二個之是代詞,指刻刀。舍—— 客舍。
紀昌學射
甘蠅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壹拉弓,射獸獸倒,射鳥鳥落。飛衛是甘蠅的學生,由於勤學苦練,他的箭術超過了老師。有個人名叫紀昌,慕名來拜飛衛為師。飛衛對他說:“妳先要學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眨眼睛。有了這樣的本領,才能談得上學射箭。”紀昌回到家裏,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兩眼死死盯住壹上壹下快速移動的機件。兩年以後,即便拿著針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壹眨不眨了。紀昌高興地向飛衛報告了這個成績。飛衛說:“光有這點本領還不行,還要練出壹副好眼力。極小的東西妳能看得很大,模糊的東西妳能看得壹清二楚。有了這樣的本領,才能學習射箭。”紀昌回到家裏,就捉了壹只虱子(虱,shī),用極細的牛尾巴毛拴住,掛在窗口。他天天朝著窗口目不轉睛地盯著它瞧。十多天過去了,那只因幹癟而顯得更加細小的虱子,在紀昌的眼睛裏卻慢慢地大了起來;練了三年以後,這只虱子在他眼睛裏竟有車輪那麽大。他再看看稍大壹點的東西,簡直都象壹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紀昌就拉弓搭箭,朝著虱子射去。那支利箭竟直穿虱子的中心,而細如發絲的牛尾巴毛卻沒有碰斷。紀昌高興極了,向飛衛報告了這個新的成績。飛衛連連點頭,笑著說:“功夫不負苦心人,妳學成功啦!”
[提示]
從紀昌學射的故事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學好基本功的極端重要性。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藝,都必須有頑強的毅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打下紮紮實實的基礎,然後才會得到真正的提高。不費力氣的“竅門”“捷徑”是沒有的。我們閱讀寓言故事,主要是從寓言說明的道理中接受啟發和教育。對故事中描述的具體做法,不要隨便模仿,比如象紀昌那樣去鍛煉眼力,弄得不好,可能會得到相反的效果。
[原文]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①。弟子名飛衛,學射於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②,而後可言射矣。”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③,以目承牽挺④。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⑤。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亞學視而後可⑥,視小如大,視微如著⑦,而後告我。” 昌以■懸虱於牖⑧,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⑨,浸大也⑩;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睹余物(11),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12),朔蓬之■射之(13),貫虱之心(14),而懸不絕(15)。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16):“汝得之矣(17)。”——《列子》
[註釋]
①觳(gòu)——把弓拉滿。
②爾——人稱代詞,妳。瞬(shùn)——眨眼。
③偃(yǎn)臥——仰面躺著。
④承——接。這裏指用眼睛盯住。牽挺——舊式織布機下的腳踏板。用兩根繩子連著機上的部件,用腳上下蹬踏,牽動織布機上的部件。
⑤錐末——錐子尖。倒眥(zì)——刺到眼眶子眼前。
⑥亞——其次。視——眼力,視力。
⑦微——不明顯。著——顯著,明顯。
⑧■(máo)——牦(máo)牛尾,這裏指牦牛尾巴毛。牖(yǒu)——窗戶。
⑨旬——十日為壹旬。
⑩浸(jìn)——逐漸。
(11)睹——看。
(12)燕角之弧(hú)——用燕國出產的牛角做裝飾的弓。弧,弓。
(13)朔蓬之■(gǎn)——用北方出產的蓬草莖做的箭稈。朔,北方。■,小竹,可以做箭桿。這裏指箭桿。
(14)貫——穿過。
(15)懸——這裏指那根用來懸吊虱子的牛尾巴毛。絕——斷。
(16)高蹈——跳起來。蹈,頓足,踏地。拊膺(fǔyīng)——拍著胸脯。拊,拍。膺,胸。
(17)汝——人稱代詞,妳。
狡猾的蝙蝠
鳳凰是百鳥之王。鳳凰過生日,百鳥都來祝賀,唯獨蝙蝠沒有露面。鳳凰把它召來訓斥道:“妳在我的管轄之下,竟敢這樣傲慢!”蝙蝠蹬著雙腳說:“我長著獸腳,是走獸國的公民。妳們飛禽國管得著我嗎?”過了幾天,麒麟做壽。麒麟是百獸之王。百獸都來拜壽,蝙蝠仍舊沒有露面。麒麟把它召來訓斥道:“妳在我的管轄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拍拍翅膀說:“我長著雙翅,是飛禽國的公民。妳們走獸國管得太寬了吧!”有壹天,鳳凰和麒麟相會了,說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兩邊扯謊。鳳凰和麒麟搖頭嘆息,不勝感慨:“現在的風氣也太壞了。偏偏生出這樣壹些不禽不獸的家夥,真是拿它們沒有辦法!”
[提示]
人們現在還常常把兩面派的人物作為蝙蝠。這些人見風使舵,左右逢源,不斷改變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來投機鉆營,謀取私利。但是,他們只能得逞於壹時,總有壹天會暴露出兩面派的醜惡嘴臉,受到人們的唾棄。
[原文]
鳳凰壽,百鳥朝賀,惟蝙蝠不至。鳳責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蝠曰:“吾有足,屬於獸,賀汝何用?”壹日,麒麟生誕②,蝠亦不至。麟亦責之。蝠曰:“吾有翼,屬於禽,何以賀與③?”麟鳳相會,語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嘆曰:“如今世上惡薄④,偏生此等不禽不獸之徙,真個無奈他何!”——《笑府》
[註釋]
①踞(jù)傲——驕傲自大。
②生誕——這裏指誕辰。
③與(yú)——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
④惡薄——惡劣淺薄,指社會風氣。
截竿進城
魯國有個人扛著根又粗又長的毛竹進城。到了城門口,他把毛竹豎起來拿,被城門卡住了,他把毛竹橫著拿,又被兩邊的城墻卡住了。他折騰了半天,累得氣喘籲籲,還是進不了城。旁邊有個老頭兒邊看邊樂:“妳可真是個大草包!腦袋瓜裏就只有壹根弦!我這壹大把年紀,過的橋比妳走的路還多,妳怎麽不請教請教我呢?”賣毛竹的人連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頭兒捋(lǚ)著白胡子說:“這事兒簡單。妳把毛竹鋸為兩段, 不就進去了嗎?”“毛竹鋸斷了就不頂用了。”“那總比妳卡在城外強吧!”賣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鋸子,把毛竹鋸斷,拿進城去了。
[提示]
如果說賣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話,那麽,那個喜歡擺老資格、教訓人的白胡子老頭兒更加蠢笨。有些“老資格”總是喜歡按老經驗、老規矩辦事,他們不善於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考慮極簡單的、甚至是壹般常識範圍內的問題,結果,出了很多餿主意。
[原文]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①,初堅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②,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③。
——《笑林》
[註釋]
①執——拿。
②俄——壹會兒。老父(fǔ)——對老年人的尊稱。
③遂——於是。
金鉤桂餌
魯國有個人喜歡講排場。釣魚是他的壹大嗜好。他用黃金做成魚鉤,上面還鑲嵌著雪亮的銀絲和碧綠的寶石作為裝飾;他用翡翠鳥的羽毛撚成細線,用噴香的桂木作為魚餌。他的釣魚竿是最高級的,他釣魚時選擇的位置和擺出的姿勢都很講究,但是釣到的魚卻寥寥無幾。
[提示]
做事情要講究實效。片面追求形式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這則寓言中那位用金鉤桂餌釣魚的人為我們提供了壹個十分生動的例證。
[原文]
魯人有好釣者①,以桂為餌②,鍛黃金之鉤,錯以銀碧③,垂翡翠之綸④。其持竿處位則是⑤,然其得魚不幾矣⑥。——《闕子》
[註釋]
①好(hào)愛好。
②桂——肉桂,樹皮可做香料。這裏指用桂皮制作的香料。餌(ěr)——引魚上鉤的食物。
③錯以銀碧——鑲嵌雪亮的銀絲和碧綠的寶石。錯,鑲嵌。碧,青白色的玉石。
④翡翠(fěicuì)——鳥名,有藍色和綠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裝飾品。綸(lún)——釣魚用的絲線。
⑤處應——所處的位置。是——正確。
⑥不幾——不多。
求千裏馬
傳說古代有壹個非常喜愛駿馬的國君,為了得到壹匹胯下良騎,曾許以壹千金的代價買壹匹千裏馬。普天之下,可以拉車套犁、載人馱物的騾、馬、驢、牛多的是,而千裏馬則十分罕見。派去買馬的人走鎮串鄉,像大海裏撈針壹樣,三年的時間過去了,連個千裏馬的影子也沒有見到。
壹個宦宮看到國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裏馬而怏怏不樂,便自告奮勇地對國君說:“您把買馬的任務交給我吧!只須您耐心等待壹段時間,屆時定會如願以償。”國君見他態度誠懇、語氣堅定、仿佛有取勝的秘訣,因此答應了他的請求。這個宦官東奔西走,用了3個月時間,總算打聽到千裏馬的蹤跡。可是當宦官見到那匹馬時,馬卻死了。
雖然這是壹件令人非常遺憾的事,但是宦官並不灰心。馬雖然死了,但它卻能證明千裏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確有千裏馬,就用不著擔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裏馬。想到這裏,宦官更增添了找千裏馬的信心。他當即用500金買下了那匹死馬的頭,興沖沖地帶著馬頭回去面見國君。宦官見了國君,開口就說:“我已經為您找到了千裏馬!”國君聽了大喜。他迫不及待地問道:“馬在哪裏?快牽來給我看!”宦官從容地打開包裹,把馬頭獻到國君面前。看上去雖說是壹匹氣度非凡的駿馬的頭,然而畢竟是死馬!那馬慘淡無神的面容和散發的腥臭使國君禁不住壹陣惡心。猛然間,國君的臉色陰沈下來。他憤怒地說道:“我要的是能載我馳騁沙場、雲遊四方、日行千裏的活馬,而妳卻花500金的大價錢買壹個死馬的頭。妳拿死馬的頭獻給我,到底居心何在?!”宦官不慌不忙地說:“請國君不要生氣,聽我細說分明。世上的千裏馬數量稀少,不是在養馬場和馬市上輕易見得到的。我花了3個月時間,好不容易才遇見壹匹這樣的馬,用500金買下死馬的頭,僅僅是為了抓住壹次難得的機會。這馬頭可以向大家證明千裏馬並不是子虛烏有,只要我們有決心去找,就壹定能找到;用500金買壹匹死馬的頭,等於向天下發出壹個信號。這可以向人們昭示國君買千裏馬的誠意和決心。如果這壹消息傳揚開去,即使有千裏馬藏匿於深山密林、海角天涯,養馬人聽到了君王是真心買馬,必定會主動牽馬紛至沓來。”
果然不出宦官所料,此後不到壹年的時間,接連有好幾個人領著千裏馬來見國君。
這則寓言通過價值500金的馬頭使國君眾望所歸,招至賣馬人紛至沓來的故事,說明為了做成壹件大事,首先必須要有誠意和耐心。而壹個人謀事的決心,不僅僅是反映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應該用實際行動來體現。
曾子殺豬
壹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壹身幹凈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壹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妳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壹會兒就回來。妳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妳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壹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壹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裏捉豬的聲音。她進門壹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大,說道:“家裏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妳怎麽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裏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壹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壹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壹來,妳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壹頓豐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壹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於言教。
壹切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像曾子夫婦那樣講究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去影響自己的子女和整個社會。
棘刺刻猴
燕王有收藏各種精巧玩物的嗜好。有時他為了追求壹件新奇的東西,甚至不惜揮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聲不脛而走。
有壹天,壹個衛國人到燕都求見燕王。他見到燕王後說:“我聽說君王喜愛珍玩,所以特來為您在棘刺的頂尖上刻獼猴。”燕王壹聽非常高興。雖然王宮內有金盤銀盞、牙雕玉器、鉆石珠寶、古玩真跡,可是從來還沒有聽說過棘刺上可以刻獼猴。因此,燕王當即賜給那衛人享用30方裏的俸祿。隨後,燕王對那衛人說:“我想馬上看壹看妳在棘刺上刻的猴。”那衛人說:“棘刺上的獼猴不是壹件凡物,有誠心的人才能看得見。如果君王在半年內不入後宮、不飲酒食肉,並且趕上壹個雨過日出的天氣,搶在陰晴轉換的那壹瞬間去看刻有獼猴的棘刺,屆時您將如願以償。”
不能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獼猴,燕王只好拿俸祿先養著那個衛人,等待有了機會再說。
鄭國臺下地方有個鐵匠聽說了這件事以後,覺得其中有詐,於是去給燕王出了壹個主意。這匠人對燕王說:“在竹、木上雕刻東西,需要有鋒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體壹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鋒刃。我是壹個打制刀斧的匠人,據我所知,棘刺的頂尖與壹個技藝精湛的匠人專心制作的刻刀鋒刃相比,其銳利程序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棘刺的頂尖連刻刀的鋒刃都容不下,那怎樣進行雕刻呢?如果那衛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壹把絕妙的刻刀。君王用不著等上半年,只要現在看壹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這把刀能否刻出比針尖還小的獼猴。”燕王壹聽,拍手說道:“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衛人召來問道:“妳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麽工具?”衛人說:“用的是刻刀。”燕王說:“我壹時看不到妳刻的小猴,想先看壹看妳的刻刀。”衛人說:“請君王稍等壹下,我到住處取來便是。”燕王和在場的人等了約壹個時辰,還不見那衛人回來。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來後說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這兩件事中的虛偽,在實際驗證之前即被壹個鐵匠用推理方法迅速戳穿,從而顯示了勞動者的智慧;也嘲諷了封建統治者的無知無能。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正確的推理方法跟實踐活動壹樣,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法寶。
黔驢技窮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了壹頭驢,運來後卻沒有什麽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壹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夥壹定很神奇,就躲在樹林裏偷偷觀察著,後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壹天,驢叫了壹聲,大虎大吃壹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懼。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後,覺得驢並沒有什麽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後,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後,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壹下,或者靠它壹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裏盤算著:“妳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非常高興。於是老虎騰空撲去,大吼壹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了。
唉!那驢的軀體高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顯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雖然兇猛,也會存有疑慮畏懼的心理,終究不敢攻擊它。現在落得如此下場,不是很可悲嗎?
按圖索驥
伯樂是古代以善於相馬出名的人物,著有《相馬經》。
《相馬經》上記載:良馬的樣子是高額映日、四蹄圓實。他的兒子就手拿《相馬經》,出去尋找良馬。
他兒子壹出門,看見了壹只癩蛤蟆,就對父親說:“我找到了壹匹良馬,和《相馬經》上說的大體相同,只是蹄子不圓實。”
伯樂了解兒子很蠢笨,只得轉怒為笑說:“妳找的這匹馬喜歡跳,只是不能架車。”
這就是“按圖索驥”的故事。
南轅北轍
從前有壹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壹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妳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系,我的馬快著呢!”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妳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路費多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妳路費多,可是妳走的不是那個方向,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