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時間
——時間是進行積累所必不可少的保證
有的青少年朋友說,我知道開卷有益,也知道書中有學問,就是沒有那麽多時間去讀。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壹天 24 小時,就看妳如何支配利用。魯迅利用別人“喝咖啡的時間”去寫作,毛澤東利用夜深人靜,別人在枕上做著“黃粱美夢”的時間去學習、讀書。
東漢有個知識淵博的學者叫董遇,他成名後,許多人前來求教,問他讀書做學問哪來的那麽多時間。他淡淡壹笑說:“冬天,是壹年的空余時間;夜晚,是壹天的空余時間;陰雨天是臨時的空余時間。這就是‘三余',如把這些時間利用起來,能讀多少書啊!”
化石為泥與爐火純青
——積累出真功夫
齊白石年輕時是個篆刻愛好者,壹天,他去向壹位篆刻家求教,老篆刻家說:“妳去挑壹擔礎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這壹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那時妳的印就刻好了。”
齊白石真的去挑了壹擔礎石回來,夜以繼日地刻著,壹邊刻,壹邊拿出古代篆刻藝術品來對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磨起了水泡,他也不顧,仍然專心致誌地刻呀,刻呀,刻個不停。日復壹日,年復壹年,礎石越來越少,而地上淤泥越來越厚。最後,壹擔礎石統統都“化石為泥”了。
這堅硬的礎石磨礪了齊白石的意誌,他的篆刻藝術也在磨煉中不斷長進,他治的印雄健、洗練,獨樹壹幟,漸漸地,他的篆刻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哲理材料
未讀壹本書
從前有個國王,想了解人生奧秘,他手下的大臣給他送來了壹車子書,說:陛下讀完這些書,也就明白“人生奧秘”了。國王嘆道:壹車子書如何讀得了,少壹點不行嗎?第二天大臣就帶來了壹包書。國王見了又皺起眉頭說:還是太多了。第三天,大臣只拿了壹本書給國王,這時國王因思念“人生奧秘”而得了重病。於是他對這本書看了壹眼,說:“看來我連壹本書也不能讀了,妳還是把書裏的意思告訴我吧。”大臣答應了他的要求。正想開口,哪知國王這時已經斷了氣。就這樣,這位國王壹直到死也未讀壹本書。
要靈活運用所積累的知識
據說古時候有壹個秀才 , 讀書已“破萬卷” , 按說應該是滿腹經綸,“下筆如有神”了,但可惜的是,他只會生吞活剝地照搬照套書上的東西。有壹次,壹個死了丈母娘的人請他寫副挽聯,他自然是滿口答應,於是照著書上挽丈人的挽聯抄了壹副,人家提醒他弄錯了,他反倒說:“我是按照書上寫的來的,怎麽會錯呢?是他家死錯了人,要是男人死了,不就正對題嗎?”弄得那個人啼笑皆非,這真是荒唐之至!
雖然積累了很多的知識,但是如果不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只壹味地照搬照抄,壹定會“文不對題”,弄出笑話來的。積累只是壹個材料的堆砌,而靈活地掌握運用才是最終的目的,才是積累這壹“量”的實質性的飛躍。
“小惡”積累會成為“大惡”
清人沈起鳳的《諧鐸》中有則《壹錢落職》的故事,說的是南昌某生,壹天在書肆中見壹少年買書時將壹枚錢落於地上,便用足踏著,等少年走後將錢拾起。旁邊壹老翁看到,叩問了姓名,冷笑而去。後該生得常熟縣尉缺,投貼拜謁上臺湯公,十謁不得壹見,巡捕傳湯公命:“令某不得赴任,名已掛彈章矣!”某問:“何事彈劾?”湯公回答:“貪。汝不記昔年書肆中事耶?為秀才時尚且視壹錢如命,能不為紗帽下竊賊乎?”
《鶴林玉露》中還有壹則《壹錢斬吏》的故事:崇陽縣縣衙有個管錢庫的小吏,壹天 , 有人發現他頭巾裏有壹個小錢,就告到縣官那裏,縣官追問得知他是從錢庫裏偷的錢後,立即命令把他抓起來,責打壹頓,要判他盜竊國庫的重罪。庫吏不服,說:“我只不過拿了壹個小錢,算什麽大不了的事?就抓我、打我!哼,妳至多是打唄,難道還能殺了我?”縣令見他態度很不好,不禁大怒,判了他壹個死罪。縣令喝道:“壹日壹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遂拔劍怒斬其首。另壹則故事說:古時,有位縣令下去巡視,體察民情,在壹家茶館裏發現有個庫吏竟與壹些商販賭博,壹邊怒斥壹邊責令重打。庫吏大喊冤枉,說:“只賭壹文輸贏,有何足道?妳能打我,還能殺我不成?”縣令壹怒,揮筆寫道:“壹日賭壹文,千日賭千文,賭癮日盛,精神日虛,玩物喪誌,於事何成?”於是拔劍殺了庫吏。
很多事情,壹點壹滴可能很容易被人們忽略,但是,積少成多,總有壹天會產生“質”的變化的,“防微杜漸”應該是點滴積累的又壹個註腳吧。
創新論證
江郎才盡
南北朝時期的大詩人江淹,少年家境貧寒,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刻苦攻讀。由於他才智過人,很受當時人贊賞。到了晚年,他進了仕途,作了高官,功成名就,生活富貴,再也不為生計而奔波。生活上沒有了壓力之後,沒有繼續讀書、積累素材,因此文思也隨之枯竭,再也沒有名篇傳世了。這就是“江郎才盡”的出處。
知識需要長期的積累、點滴的學習,放棄了學習、放棄了積累,人遲早會像無源的水流壹樣詩才枯竭的。人的壹生充滿機遇和變化,不可能幾十年如壹日的恒定不變。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折舊”不斷加快和國內外綜合力量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斷學習,成就學習化人生,才不會落伍,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惟有學習、學習、再學習,與時俱進,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才能駕馭自己的人生,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人生價值。
傷仲永
江西省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鄉民,祖上世世代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還未曾見過筆墨紙硯,有壹天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很奇怪,就從鄰居家借來給他。他馬上寫下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了它的篇名。從此以後 , 人們隨便指定壹種事物為題讓他作詩,他立刻就能寫成,那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供欣賞的地方。同鄉人對此都感到稀奇,有些人還用錢財、禮物來求方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的做法有利可圖 , 便天天領著方仲永到處向同鄉人求取錢財 , 不再讓他讀書學習了,沒有必要的知識積累,等到他二十歲的時候,已經毫無特色 , 與普通人沒有什麽差別了。
壹個人的成才與事業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文憑與學歷,關鍵在於持續不斷地學習與鍥而不舍的奮鬥。壹位香港著名實業家原本只有小學文化水平,歷經坎坷與磨難,靠的是持續不斷地學習和向上向善,終成為亞洲首富,名列美國《財富》排行榜;齊白石沒機會上學,從牧牛砍柴到學做木匠,再到癡迷藝術,憑著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和不斷學習,從不讓壹日閑過,終成為壹代繪畫大師,名揚海內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句名言:“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