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許(Marsh)在1896年繪制的劍龍屬插圖,圖中的劍龍擁有12塊背部板狀物與8根尖刺。劍龍屬實際上擁有17塊板狀物與4根尖刺。
狹臉劍龍的剛發現化石
劍龍最早為奧斯尼爾·查爾斯·馬許在1877年所命名;在19世紀後期,馬許與另壹位考古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之間有俗稱為“骨頭大戰”(Bone Wars)的競爭,而劍龍是首先被發現與描述、命名的眾多恐龍之壹。化石的發現地點是科羅拉多州莫裏森的北部,屬於莫裏遜組地層,這些最早出土的化石,成為裝甲劍龍(Stegosaurus armatus)的正模式標本(holotype)。劍龍屬名“Stegosaurus”的意義,源自“有屋頂的蜥蜴”,這是因為馬許壹開始以為劍龍身上的板狀構造,是有如屋瓦壹般地覆蓋在整個背上。幾年之後,又有許多較完整的化石出土,而馬許也發表了幾篇關於劍龍屬的論文。他描述、命名了許多物種,但是其中有許多尚未獲得公認,有些可能是無效名稱,或是現有種的同物異名。公認的數個物種當中,有兩種的研究較多,其他種的研究較少。莫裏遜組發現的劍龍化石,多集中於第2到第6地層帶,第1地層帶曾發現壹些化石,可能也屬於劍龍。 卡內基自然史博物館
Diracodon laticeps的尾刺 Stegosaurus ungulatus:意思是“有蹄的有屋頂蜥蜴”(hoofed roof lizard),是馬許在1879年所作的命名。化石出土於懷俄明州的科摩崖(Como Bluff),包括了少許的脊椎骨與骨板。這些化石可能是屬於裝甲劍龍的幼年個體,雖然裝甲劍龍的原始化石已經被完整的描述、研究過。在葡萄牙發現的壹些標本,其地質時代為上啟莫裏階至下提通階,也已經歸類到這個物種當中。 Stegosaurus duplex:意思是“雙神經叢的有屋頂蜥蜴”(two plexus roof lizard),擁有較大的薦骨神經通道,馬許稱其為“後腦盒”。這種恐龍可能也可能是裝甲劍龍的異名。雖然是馬許所命名,不過這些分散的骨頭實際上是愛德華·愛胥黎(Edward Ashley)在1979年於科摩崖所發現、收集。 絲萊氏劍龍(Stegosaurus seeleyanus):原來的名稱是Hypsirophus seeleyanus,可能也是屬於裝甲劍龍。 寬頭劍龍(Stegosaurus laticeps):是馬許在1881年根據壹些頜部骨頭碎片而描述,最初為Diracodon laticeps。有些人認為狹臉劍龍是Diracodon屬的壹個種;其他人則認為Diracodon事實上是劍龍屬的壹種。在1986年,羅伯特·巴克再度使用D. laticeps這個名稱;但是其他人認為尚不能下定論,而且這個物種更可能是狹臉劍龍的異名。 Stegosaurus affinis:為馬許在1881年根據壹塊恥骨而描述,是壹個疑名。有可能是裝甲劍龍的異名。 馬達加斯加劍龍(Stegosaurus madagascariensis):在1926年,皮韋托(J. Piveteau)根據壹些發現於馬達加斯加的牙齒而命名。這些牙齒分別被歸類為許多不同的物種,包括了劍龍、瑪宗格龍(Majungatholus;屬於獸腳亞目)、鴨嘴龍類、甚至是鱷魚。 馬氏劍龍(Stegosaurus marshi):這個物種原來是盧卡斯(Frbdekic A. Lucas)在1901年所描述。後來在1902年被重命名為裝甲龍屬(Hoplitosaurus)。 Stegosaurus priscus:由法蘭茲·諾普喬(Franz Nopcsa)於1911年描述,後來成為勒蘇維斯龍屬(Lexovisaurus)的異名,被建立為鎧甲龍(Loricatosau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