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漿”其實就是“光澤”,專指古物器物經過長年久月之後,在表面上形成這樣壹層自然的光澤。不止瓷器、木器、玉器、銅器、牙雕、文玩、書畫碑拓等紙絹制品都有包漿。
包漿既然承托歲月,年代越久的東西,包漿越厚。舉壹個簡單的例子,新買來的竹席,不論打磨得多少光滑,都不算有包漿,但老祖母睡了五十年的竹席,包漿紅亮不待言說。新鋤頭的把柄沒有包漿,老農民的鋤頭柄,無不包漿厚實。
它是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漬,或者土埋水沁,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射線的穿越,層層積澱,逐漸形成的表面皮殼。它滑熟可喜,幽光沈靜,告訴人們這件東西有了年紀,顯露出壹種溫存的舊氣。那恰恰是與剛出爐的新貨那種刺目的“賊光”,浮躁的色調,幹澀的肌理相對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