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北京城市規劃總體規劃:準確定位、全面發展、創造首善之區(2004-2020)

北京城市規劃總體規劃:準確定位、全面發展、創造首善之區(2004-2020)

城市的性質、定位和功能

■城市性質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世界聞名的古都,現代化的國際城市。

■城市定位

國家首都:按照中央對北京“四個服務”的工作要求,強化首都功能。

國際城市:以建設世界城市為目標,不斷提升北京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歷史名城:弘揚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形成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高度融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創造充足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建設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功能

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

有外交關系的國家駐華使館所在地,國際組織駐華機構主要所在地,國家最高層次對外交往活動的主要發生地。

全國主要文化、新聞、出版、影視機構所在地,全國大型文化體育活動的舉辦地,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聚集地。

國家經濟決策、管理、國家市場準入和監管機構,國有企業總部,國家主要金融、保險機構及相關社會組織所在地,高新技術創新、研發和生產基地。

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古都文化旅遊,國際旅遊門戶和服務基地。

重要的洲際航空門戶和國際航空樞紐,國家鐵路和公路樞紐。

城市發展

■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全面推進首都各項工作,力爭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基本框架;第二階段,2020年左右,力爭全面實現現代化,確立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地位;第三階段,2050年左右,建成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進入世界城市行列。

■第三產業超過70%

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依托科技、人才、信息優勢,強化高技術引領作用,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不斷提高首都經濟綜合競爭力,促進首都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擴大第三產業規模,加快發展服務業,努力提高質量和水平。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科技進步。

第三產業比重超過70%,第二產業比重保持在29%左右,第壹產業比重降至1%以下。2020年人均GDP將超過65438美元+0萬。

■“生態北京”

與河北、山西、內蒙古合作,加強區域生態環境共建和流域綜合治理,建立穩定的區域生態網絡,加強燕山、太行山生態屏障建設。

加強平原地區生態林地的保護和建設。劃定限制建設區,有效保護森林、河流、湖泊、濕地等生態敏感區域,積極開展綠色隔離帶、森林公園、生態廊道、城市公共綠地等生態環境建設。

嚴格執行環境排放標準。控制大氣、水、噪聲和固體廢物汙染,加強對重點汙染源的監督管理。優化能源結構,節約能源。

■北京的主要發展方向在東部和南部。

北京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區(包括淺山區),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該區域也是北京的綠色生態屏障和主要水源保護區,對北京的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適宜大規模人口和產業集聚。

北京東部、南部、西南平原地區是北京建設條件最好的地區。該區域有通往東北、華北、華南等重要經濟區的交通要道,城市發展制約因素少,適宜大規模人口和產業集聚,是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

工業分布

第壹產業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向二產、三產延伸,逐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第二產業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為主體,以優化改造後的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以都市型產業為重要補充的新型產業格局。限制和轉移不具備資源條件的高消耗、重汙染產業。第三產業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

■西部和北部山區重點發展山地優勢特色農業,如觀光農業、水果種植、水產養殖等。

■在平原地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等高附加值農業。形成壹批與大環境綠化融為壹體的農業區,改善城市整體生態環境。

■以中關村為核心,完善壹區多園的高新技術產業布局結構。

■以亦莊為核心,形成京津唐高速沿線高科技產業帶。

■將王府井、西單、前門(含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成商業文化旅遊區。

■公主墳、木樨園、望京、北苑、石景山將建成集商業、文化、休閑、娛樂為壹體的綜合商圈。

■順義、通州、亦莊等新城將建成具有壹定規模的綜合商務區。

■構建以機場、馬朱橋、良鄉等物流基地為基礎的物流體系。

■北京將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會展城市。在順義、通州、朝陽十八裏店、石景山建設綜合會展中心;在奧林匹克中心區建設國際會議中心,在懷柔、密雲等新城區現有設施基礎上整合提升服務水平,建設壹批會議培訓中心。

■建設和培育六大文化中心(國家文化演出中心、出版與版權交易中心、影視節目制作與交易中心、文化展示中心、古玩藝術品交易中心、動漫與網絡遊戲制作與交易中心)。

■積極扶持民辦教育產業,將其打造成為國家培訓產業基地。

■在城市東、西、南中軸線交通條件較好的區域,預留大型休閑娛樂用地。大力發展具有首都特色的旅遊業。

■為低收入居民提供必要的住房保障,發展房地產業。

社會事業

■在通州南苑或潮白河、北運河沿線地區預留行政辦公用房,老城區不安排大型行政辦公設施。

■博物館要增加數量,提高質量,擴大品種。加強區(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館、圖書館建設,保障街道(鎮)、社區文化設施配套建設。

■建立國內壹流的醫療服務、預防保健和衛生監督三大體系。

構建以區域綜合醫療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基礎的醫療服務體系。

逐步開放醫療服務市場,建立社會投融資機制。

■2020年,北京國民健康主要指標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新城和邊緣集團實現人均公共體育設施用地0.6~0.7平方米的目標。

■適應城市人口老齡化趨勢和需求,建立市、區(縣)、社區(農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

■打造居民生活三單元:基本社區(社區居委會,3000~10000人)、功能社區(4~6個社區居委會)、街道社區(65438+萬人),將基層政府組織和自治組織建設、生活服務、物業管理、治安等內容融入社區建設。

群體大小

■總人口控制在18萬。

2020年,北京市規劃人口規模控制在18萬左右,年均增長率控制在1.4%以內。其中,戶籍人口約654.38+0350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約450萬。

■農業人口將進壹步減少118萬。

2003年農業人口31.8萬,2020年將下降到200萬左右,約占全市人口的1%。

■中心城區人口850萬,積極引導人口合理分布。通過疏散中心城市的產業和人口,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鎮聚集。2020年,中心城人口規劃在850萬以內,新城人口約570萬,小城鎮和城鎮群人口約654.38+0.8萬。

■165438+萬人遷出中心城中心區。

嚴格控制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進壹步疏解老城區人口,合理調整中心城區人口分布。中心城中心區人口規模由目前的650萬下降到540萬,外遷165438+萬人,老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65438+萬人左右。邊緣群體人口約270萬,綠色隔離區和外圍地區人口約40萬。

■ 55%的人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2000年,65,438+06.84%的人受過大學教育,2002年每萬名從業人員中有3,328名專業技術人員。根據預測,2020年,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達到55%,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專業技術人員8000人。

土地利用規模

2003年全市城市建設用地約1150平方公裏,人均建設用地約101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區76平方米,遠郊162平方米。根據《城市土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 137-90),首都和經濟特區城市的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應確定在105平方米至120平方米之間。本規劃采用人均建設用地105平方米的最低標準。

■全部建設用地1650平方公裏。

2020年,北京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650平方公裏,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約778平方公裏,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

新城建設用地規模約640平方公裏,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12平方米。

城鎮和城鎮群建設用地規模約為212平方公裏,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內。

■確保3500平方公裏的生態空間。

北京平原總面積約6338平方公裏,其中至少要保證3500平方公裏的生態空間。

區域協調

■推進京津冀合作

京津冀都市圈由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以及京津周邊的唐山、承德、張家口、保定、廊坊、秦皇島、滄州七個城市組成,是中國沿海地區的核心經濟區域之壹,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區域。其內部合作對各組成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全國範圍來看,京津冀都市圈是三大都市圈之壹,但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區域統籌、整體發展明顯不足。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京津冀都市圈各組成區域之間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北京東部、南部、東南部地區與天津、河北等地在工業、交通等方面聯系緊密,並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特別是京津城市發展走廊有機場、港口、鐵路、高速公路等戰略資源,具有發展交通軸沿線城鎮的良好基礎和條件。

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和協同發展,加強京津冀地區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城市空間、基礎設施布局等方面的協同發展,進壹步提升北京作為京津冀地區核心城市的綜合輻射帶動能力。

■構建陸、海、空壹體化的區域交通網絡。

加強與以天津港為核心的環渤海灣樞紐港群海運體系、京唐港(王灘港區和曹妃甸港區)、秦皇島港* * *,建立以北京為核心的區域高速公路、鐵路運輸體系和以北京首都機場為樞紐的區域航空運輸體系,形成陸海空壹體化、國際國內便捷銜接的區域交通網絡。

■建設京津城市發展走廊

在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區,形成以京津城市發展走廊為主軸,京唐、京石城鎮發展走廊和張靜、京承生態經濟走廊為骨架的區域空間體系,實現區域協調發展。(2005-03-04 )

  • 上一篇:內蒙古博物館簽民間文物嗎?
  • 下一篇:南昌世教實業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