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廠”這個名字聽上去像壹個工廠的名字,那後來怎麽變成了壹條街的街名呢?這還得從歷史上說起。現在的北京在遼代時被稱為南京,當時的北京城雖然已經頗具規模,但是琉璃廠壹帶還是屬於城外的農村,當時叫海王村。元代定都北京後,在海王村開設燒造琉璃瓦的官窯,這是琉璃廠燒造琉璃的開端。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紫禁城等宮殿苑囿開工建設,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當時的工部就設立五大廠來滿足建設需求。這五大廠分別是神木廠、大木廠、黑窯廠、臺基廠和琉璃廠,琉璃廠就設在海王村,從此人們就稱此地為琉璃廠。相傳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有壹天乾隆皇帝早朝之後,登上故宮角樓翹首遠望,忽見故宮西南方上空黑煙滾滾,遮天蔽日,問是什麽原因,太監馬上回話說是琉璃廠燒窯。乾隆聽了很是不高興,皇城西南方天天冒黑煙,冒犯了皇城,很不吉利。於是壹道聖旨令窯廠遷出京西六十裏,遷到了今天門頭溝區的琉璃渠。窯廠雖然被搬走,但“琉璃廠”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
琉璃廠又是怎麽成為壹條文化街的呢?這是因為在當時外地官員、舉子從南方各省來京,多由外城廣安門入城,就近居住於宣武門外壹帶,因此琉璃廠附近逐漸成為文人匯集之地。由於這些知識分子的聚居,此地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所以經營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的店鋪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壹條文化街。人文薈萃的文化街市逐漸發展起來,成了著名的“京都雅遊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