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北京隆福寺街有哪些商業活動?

北京隆福寺街有哪些商業活動?

隆福寺東街是北京內城的壹條文化街,古舊書店甚多,有三槐堂、文萃齋、文殿閣等二十多家,書鋪在北京也頗有影響。這些店內齊房高的書架上,放滿了經、史、子、集等類書,還有珍本、孤本、善本等古舊書籍,令人眼花繚亂,無數文人墨客壹進街就流連忘返。

隆福寺西街,路北壹個大茶館占據主要位置,相對來說比較冷清。過去勞動群眾休息和等待雇主都會進茶館裏。解放以前,北京的各行各業包括各種手工作坊,壹般都是攬下活後臨時招短工完成,很少雇長工。小工、壯工每天早晨上人市待雇,技術工人多上茶館,邊喝茶,邊待雇。

另外,調解糾紛的、拉房纖的、打小鼓的以及壹些買賣人也在茶館裏談生意、說事。大茶館還是壹些有錢有閑的人打發時光的地方,他們在這裏玩鳥、下棋、聊天。

隆福寺廟會分東中西三路,每路又分若幹層。中路從山門裏起第壹層,多是賣竹柳日用雜品的。如土布、竹柳、鍋、碗、瓢、杓、簾等。

往裏是韋馱殿,殿於光緒年間著了火,未恢復,殿基平整後,成為文藝演出的場地,廟會期間有變戲法、摔跤、說書、唱戲等節目。

再往裏是食品攤,回漢食品均有,如豆汁、扒糕、切糕、糖耳朵、老豆腐等,而且物美價廉。

中路最後壹層是迷信行業的地盤。有看相的,算命的"鐵嘴"、"半仙",那些人要麽長袍馬褂,戴個老花鏡,要麽挽發髻,穿鶴氅,壹身小道家打扮。坐在那察言觀色,裝腔作勢,以壹張不爛之舌招攬生意。越是兵荒馬亂,天災人禍嚴重,算命先生越有錢可賺。

這個院還有幾個賣泥餑餑模子和洋煙畫的小攤,餑餑模子是兒童玩具,有人物和動物形象,用黃土燒成,小孩用黃泥磕著玩。洋煙畫是買紙煙附贈的小畫片。因為是進口貨,所以叫洋煙畫。

西路進門是食品攤,稍往裏是幾個比較闊氣的賣玉器、賣字畫、賣銅器等古玩攤,裏面魚龍混布,真品贗品皆有。還有幾個賣小金魚的和賣毽子的小攤。這裏還有壹個專賣胡琴碼子的物件小攤。壹個胡琴碼子大小如同壹顆黃豆粒,有木質的、竹質的、獸骨質的、象牙質的,個個都是精雕細作而成的,堪成巧奪天工。碼子關系到胡琴的發音,所以藝術界的很多琴師經常來購買。此外,還有賣唱本和鼻煙壺的小攤。

東路集中了許多的民間工作品。尤其到了趕廟會時,眾多的民間藝人當場獻藝,有捏面兒的,賣皮影的,賣偶人的,賣鬃人的,賣風箏的,以及剪紙、磚雕等。

清光緒二十七年,隆福寺著了大火,第壹層殿被燒毀,又因年久失修,廟宇日益殘破,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 上一篇:北京故宮後花園的樹洞有多高?
  • 下一篇:木質手串求鑒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