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宋朝軍政令分開,太監童貫掌管樞密院,唯恐天下不亂。1:宋朝時,武將不被信任,所以軍政令特別分開。
為了防止武將作亂,宋朝將軍政與軍令分開。指揮軍隊的人不能調動軍隊,能調動軍隊的人不能指揮軍隊。這樣樞密院就可以在軍政令分離的情況下調動軍隊,但通常由平民掌握。
2.奸臣童貫執掌樞密院,六部不全之人的行為更是可恨。
在宋徽宗時代,著名的太監童貫掌管樞密院。總的來說,我們壹般說宦官是被懲罰留下來的人,六根不全。他自己也在尋求財富。對正常人也是刻骨銘心的仇恨,所以這種人壹旦上臺,天下大亂。
3.童貫和蔡京,其實兩人意氣相投。
宋徽宗登基時,童貫四十五歲。如果段王沒有登基,他可能壹輩子都在宮中老死。但是命運誰也說不準,於是宋徽宗讓他去杭州為自己收藏古董字畫。於是認識了蔡京,兩人壹拍即合,童貫支持蔡京。壹個是有名的大漢奸,壹個是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可想而知,這兩個人如果勾結在壹起,是不會幹出什麽好事的。
第二:童貫和蔡京相互勾結,最後決定北上,都以失敗告終。1:童貫的手下不明白為什麽要幫蔡京,其實有他的目的。
當時,當童貫決定支持蔡京的時候,那些馬仔們都很不理解。蔡被降職。妳為什麽提拔他?童貫說,雖然妳說的沒錯,但是宋朝宰相的年薪換算成今天的三百萬人民幣。需要送多少禮物才能討好他?還不如看重壹個人,支持他到丞相的位置,這樣妳才能獲利。從這裏可以看出,童貫的心機在任何事情上都是精準的。
2.蔡京當上丞相後,推薦童貫在西北監軍,做節度使。
蔡京通過三級跳當上丞相後,自然投桃報李,於是推薦童貫在西北監軍,做節度使。要立戰功,正好宋朝在打羌族,要收復甘肅青海河湟土地。童貫於是殺牛羊祭旗,大軍正要出征。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傳來東京汴梁宮失火,大臣道士說不動刀兵不吉利。於是皇帝飛到前面說不能打了。童貫見皇帝詔書若無其事,毅然決然出兵,結果大獲全勝。
3.宋徽宗派童貫去遼國,結果被別人瞧不起。
隨著西北戰事的平息,百戰百勝的童貫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沒有信用怎麽辦?於是在1111,宋徽宗派童貫去遼國。童貫到了遼國,人們看到他是個沒胡子的太監,都嘲笑他。壹路走來,童貫也看到遼國末代皇帝盧野顏夕修政失敗,國內腐敗、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加劇,正是用兵的好機會。
4.兩次北伐損失慘重,但都無功而返。
由於遼代後期朝政修復失敗,東北女真族直接崛起。慢慢開始蠶食遼朝的疆域,於是在1115年,北宋和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會合,共同進攻遼國。北宋收復中原故土,於是童貫率領十五萬大軍壹舉收復幽雲十六州。
但此時遼國雖亡但不僵,對付北宋末年的軍隊還是很有把握的。結果15萬宋軍幾乎全被打了;童貫覺得自己沒面子,就從家裏集結了十萬大軍。由於軍隊沒有接受過特殊訓練,幾乎被7000人的軍隊全軍覆沒。結果不僅幽雲十六州無法收復,強大的晉國看到了懦弱的北宋,從此下定決心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