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了限制宰相的權力,設置了樞密使壹職,主要來管理軍隊。宋朝武將歷來性情剛烈,文化程度又不高,為防止武將叛變,特意規定軍政分離。樞密院主管軍隊調動,因此壹般由文職擔任,而在宋徽宗時期,長期居於樞密使壹職的局勢童貫。童貫是壹代宦官,這樣的人通常六根不全,只求富貴,而宋徽宗又為他提供了天然的溫床,使得童貫臭名遠揚,間接導致了宋朝的滅亡。按照宋朝GDP來計算,宋朝大概是清朝的十倍左右,乾隆時期的和珅也就是童貫的壹個零頭。
宋徽宗即為時,童貫已經在不惑之年,本應老死宮中。但由於宋徽宗愛好古玩(傳說宋徽宗是李後主轉世,是壹名職業文人墨客),就派他到杭州去當官,實則利用他去幫自己尋找民間前人珍貴文物。沒想到巧了,這時他碰到了蔡京,也就是對他後來官居高位起到決定作用的人。蔡京是誰,想必大家都看過水滸傳,他是當朝宰相,也是壹個荒淫無度之人,但因書法特別有名,其實蘇黃米蔡,中的蔡就是指這位蔡京,但由於後來實在名聲太醜,用蔡襄取代了他,由此可見此人書法非同壹般。而宋徽宗有特別喜歡文人墨客,整天和蔡京混在壹起,後來蔡京官居宰相,這也是為什麽蔡京四次被貶,但都官復原職的原因之壹。蔡京被貶杭州時,遇到了童貫,童貫素有“伯樂”之才,非常看重被貶的蔡京,極力提攜他。後來,蔡京果然官復原職,回京後,他自然投桃報李,向皇上推薦童貫,任節度使,在西部指揮部隊作戰,從此開始了宦官掌軍生涯。
童貫監軍西北後,壹直渴望建功立業的機會,此時正值西北戰亂頻繁,甘肅等地長期被羌族部落占領。童貫領命之後,就帶領大軍出發了。西北產馬,宋朝“百萬大軍”中最精銳的力量再西北,打贏這壹仗對於壹個普通將領來說易如反掌。但真正讓童貫在軍中樹立威信的是在打仗期間發生了壹件怪事,戰亂期間,皇宮內突然莫名奇妙的起火了,大臣們紛紛上奏宋徽宗,這是不祥之兆,應立刻停止戰爭,宋徽宗於是令人快馬將停戰的命令通報童貫,童貫收到聖旨之後,不以為然,將聖旨塞入靴中。經過激戰後,宋軍毫無懸念的收復了失地。事後,童貫將聖旨給眾將士們看,看了之後,他們紛紛覺得後怕,童貫告訴他們,如果失敗了,責任全部由他壹人承擔,但如果成功了,勝利屬於全軍將士們。經過此事後,這幫將士自然甘為童貫賣命。
童貫經過此役後,名聲大振,然而真正讓他官居高位的是他“收復”了幽雲十六州(遼國南京壹帶),當然這也成為了北宋王朝滅亡的導火索。為什麽這樣說,這要從童貫出使遼國說起,遼國的首都在當時的南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壹帶),童貫出使期間,自然註意到遼國的風土人情,此時的遼國皇帝也是不理朝政,整天出去打獵,大臣們都見不到皇帝。百姓生活潦倒,他在返回途中遇到壹位遼國漢人馬植,馬植告訴童貫,
遼國內憂外患,北邊的完顏阿骨打剛剛壹統女真各部落建立金國,此時正是收回幽雲十六州的好機會。童貫正愁沒機會建功立業,於是回去後立馬將所聽所聞稟報給宋徽宗,童貫吹捧說,此時正是收復失地,解救遼國黎民百姓,完成祖宗未竟之事業的大好機會。宋徽宗壹聽太好了,照辦。
童貫秘密聯系金國使臣,約見在海上見面,因為遼國夾在金國和北宋之間,兩國約定打敗遼國後,宋朝每年給遼國的歲幣全部給金國,並且收復幽雲十六州。金國連幽雲十六州在哪收不知道,壹看還可以拿到那麽多的歲幣,很高興的就答應了。雙方約定,北宋攻打遼國的西京和南京,其余由金國攻打。完顏阿骨打壹路所向披靡,遼軍節節敗退,甚至西京都被金國收復了。童貫拿到軍餉後,大部分都進了自己的腰包,結果導致軍費不足,數十萬宋軍被幾千遼軍打得差點全軍覆沒。
不僅沒有收復南京,反而被打退幾百裏。童貫沒有辦法,只得發信:皇上有好生之德,不忍殺生,還請金軍攻下南京。金軍很快兵臨城下,遼軍都沒抵抗就投降了,金軍將城中所有寶物、人口帶走,並要求宋朝出軍費二十萬,留下了壹座空城給宋軍。這樣也徹底暴露了宋軍的真正實力,讓金國認識到,堂堂中原大國也不過如此。
童貫收復了幽雲十六州,自然官居高位,但卻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