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雨說》(自由體新詩):作者:鄭愁予,臺灣詩人。成名作《錯誤》。臺灣詩人,原名鄭文韜,出版詩集有《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鄭愁予詩集》《刺繡的歌謠》等,l949年?自費印刷第壹本詩集《草鞋與筏掰》。其詩的表現投巧和手法是現代的,詩的感情深處,則是深厚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雨說》是詩人鄭愁予借春雨的擬人化形象,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充滿“愛心”的傾訴,是詩人心靈唱出的壹曲動人心弦的愛之歌。
3、《星星變奏曲》(朦朧詩)作者:江河,原名於友澤,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壹。代表作有:《紀念碑》、《太陽和它的反光》。本詩展示現實與理想的背離,顯示詩人對光明的渴求,寄托了詩人在現實中執著追求的理想。
4、《蟈蟈與蛐蛐》(田園詩):作者:濟慈,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蟈蟈與蛐蛐》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表現了大自然壹年四季歌聲不斷的景象,歌頌了大自然永遠歌聲不斷、永遠充滿生機的永恒美景,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
5、《夜》(田園詩):作者:葉賽寧,俄羅斯詩人。代表作:《變容節》、《樂土》、《約旦河的鴿子》、《天上的鼓手》。《夜》這首小詩著力展示夜的靜謐、美麗,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6、《敬業與樂業》(議論文):選自《飲冰室合集》。作者: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清朝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壹起領導了“戊戌變法”。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本文論證了“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7、《紀念伏爾泰逝世壹百周年的演說》(演說):作者:雨果,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演說,是對人類先賢的崇高禮贊,對思想與人格力量的熱情頌揚,也是對人類社會永遠需要的正義的吶喊、對良知的呼喚。
伏爾泰: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他強調自由和平等。他的代表作有:《哲學通信》、《形而上學論》。
8、《傅雷家書兩則》(書信):選自《傅雷家書》。作者:傅雷,翻譯家。文藝評論家。這兩封家書,分別寫於兒子消沈苦悶和欣喜成功的時候,從兩個方面表達了傅雷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以兩種不同的風格展現出傅雷對兒子的舐犢深情,以及對音樂藝術的真切感受。
9、《致女兒的信》(書信):選自《關於愛的思考》。作者:蘇霍姆林斯基,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代表作:《給教師的壹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本課說明了歲月和生命是對愛情的最大考驗:只有能經得起時間礪磨的忠誠,能超越死亡的心靈追念,才配得上稱為真正的愛情。
10、《故鄉》(中篇小說):選自《吶喊》。作者:魯迅。現代作家。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小說集《吶喊》、《仿徨》,著有我國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被譽為我國“現代文學之父”。本文表達了作者對而是故鄉的眷戀,也表現出故鄉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後,作者對兒時玩伴,鄰居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所體現出來的迥然不同深表同情與感慨。
11、《孤獨之旅》,節選自長篇小說《草房子》。作者:曹文軒。當代著名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作者通過描述壹個小男孩的成長經歷,把每壹個人成長中所學經歷的挫折與磨難展現給讀者,有壹定的教育意義。
12、《我的叔叔於勒》(短篇小說):選自《羊脂球》。作者: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代表作:《羊脂球》《項鏈》。揭露了資產階級的怯儒無能以及人們當時的因為錢而扭曲了自己的觀念,也強烈的諷刺與批判了人與人之間金錢至上的利益關系。
13、《心聲》(兒童小說)作者:黃蓓佳,當代作家。處女作《補考》,中短篇集《在水邊》等,長篇小說《我要做好孩子》等。本文通過中學生李京京的故事,揭示了當前社會生活和教育中的壹些現象和問題。
14、《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壹個》(議論文),作者羅迦?費?因格,美國實業家、學者、創造學家。代表作有《當頭棒喝》、《創造性紙牌》等。
15、《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議論文),作者:丁肇中,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作者通過本文深刻地揭露了傳統教育的弊病,也說明了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16、《談讀書》(議論文):作者:培根,英國哲學家、作家、思想家。著有《隨筆》《新工具》等。用對讀書作用的概述體現了讀書的重要性,也推崇了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批判了封建神學的腐朽。
17、《不求甚解》(議論文):選自《燕山夜話》。作者:馬南邨,鄧拓的筆名,當代作家、雜文家、歷史學家、著名新聞工作者。代表作《燕山夜話》。體現了讀書的重要性,更說明了要以正確的方式讀書。
18、《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議論文):選自《且介亭雜文》。作者:魯迅,現代作家。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小說集《吶喊》、《仿徨》,著有我國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被譽為我國“現代文學之父”。 這篇作品是作者為反駁“抗日前途的悲觀論調,指責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這種錯誤論調,鼓舞民族自信心來寫的。
19、《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第十六回的後半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水滸》,又稱《水滸傳》《忠義水滸傳》,四大名著之壹(《水滸》《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是壹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白話小說,體現了當時普通百姓與官僚統治階級鬥智鬥勇的英勇。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敘述晁蓋、吳用等草莽英雄與大名府軍官楊誌鬥智鬥勇的故事。
20、《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三國演義》是我國第壹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中表現了統治集團之間政治和軍事鬥爭。世人稱之“七分史實,三分虛構”。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代明初小說家。
21、《範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講的是範進中舉這壹突如其來的命運變化,引出的壹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劇。《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第壹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作者: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清代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儒林外史》。
22、《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體現出香菱強烈的求學精神。《紅樓夢》(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寫,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頂峰之作(現實主義),又名《石頭記》、《金陵十二釵》。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而衰的過程,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社會現實。作者:曹雪芹,名沾,字夢阮,又字芹圃,號雪芹,清代小說家。
23、《陳涉世家》:選自《史記?陳涉世家》。這是壹篇記錄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的傳記。《史記》記錄了從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130篇,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表”。魯迅稱贊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者: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24、《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魏策四》,講述的是唐雎與秦王鬥智鬥勇的故事,表現了唐雎的凜然正氣和不畏強暴的布衣精神。《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國別體歷史著作,***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書中記載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及其有關的謀議和辭說。
25、《隆中對》:選自《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以對話的形式講述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雖身在草廬之中,卻明察千裏之外;壹番隆中應對,既為劉備勾畫了壹副戰略藍圖,也給後世留下了壹段盛傳不衰的歷史佳話。《三國誌》***65卷,記載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作者:陳壽,字承祚,晉朝人,史學家。
26、《出師表》: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壹種文體。陸遊稱贊它為“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作者通過本文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自己的壹片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忠誠之心。
27、《望江南》(詞):作者: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晚唐詩人。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壹。詞表現了癡情女子對愛人的思念,刻畫了了壹思婦的形象,真摯感人。
28、《漁家傲?秋思》(詞):作者:範仲淹,字希文,原名朱說。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謚號“文正”。 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出邊關將士壯誌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29、《江城子?密州出獵》(詞):選自《東坡樂府箋》。作者: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壹,豪放派詞人代表。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壹;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這首詞表現出作者關懷國家命運,要報效祖國的愛國精神。其主旨集中體現在最後壹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30、《武陵春》(詞):作者:李清照,宋代婉約派女詞人,字易安,號易安居士。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現了她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象豐富。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深。寫得新穎奇巧,深沈哀婉,遂為絕唱。
31、《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詞):作者:辛棄疾。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自號“稼軒居士” 。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這首詞通過描寫悲壯的戰鬥場面抒發了作者壯誌不酬的抑郁、憤慨。
1.《我愛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第壹部詩集《大堰河》,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著有詩集《北方》《黎明的通知》《歸來的歌》等。文題理解: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著生他養他而有多災多難的祖國。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寫下這首慷慨激昂的詩,抒發了對祖國的愛,也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中心內容:分別描述了鳥兒歌唱的四個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的核心是“土地”,抒發了作者對祖國的刻骨銘心的真摯而深沈的愛,也表達了廣大人民對侵略者的仇恨。
《鄉愁》:作者:余光中,臺灣詩人。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敲打樂》《白玉苦瓜》等。文題理解:“鄉愁”是深切思念家鄉的感情,這是客居他鄉的遊子最容易產生的壹種內心感受。余光中的這首《鄉愁》,從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家國之思。中心內容: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將鄉愁寄托於相對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托了兩岸人民對祖國早日統壹的殷切期望。
2.《我用殘損的手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夢鷗,現代詩人,代表作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雨巷》等。文題理解:“我”是指詩人自己,“殘損的手掌”即是實寫又是虛寫,它是詩中多次出現的壹個意象。這首詩,是詩人在侵略者的鐵窗下獻給祖國母親的歌。中心內容:想象中,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撫摸著被日本侵略者蹂躪的國土,表達了詩人對淪陷區人民水深火熱生活的憂憤之情和對解放區的深情向往。
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作者:舒婷,原名龔佩瑜,當代女詩人,代表作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的詩》《船》《饋贈》等,她是新時期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壹。文體常識: 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有舒婷、顧城、江河、北島等。文題理解:面對凝聚著沈重災難和獲得新生的祖國,詩人將“我”的形象熔鑄在祖國的大背景下,表達了這壹代人的心聲。
中心內容:詩人將個體的“我”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裏,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我”與祖國的血肉聯系,抒發了詩人強烈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4《祖國》:作者:萊蒙托夫,19世紀俄國詩人。作品有長詩《惡魔》《童僧》,劇本《假面舞會》,長篇小說《當代英雄》等。文題理解:萊蒙托夫把對祖國的感情比作“愛情”,選取最能代表俄羅斯山川之美的景物,抒發了對祖國的“愛情”。中心內容:通過鋪陳俄羅斯的自然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場景,抒發了對祖國的“愛情”。
《黑人談河流》:作者:休斯,美國著名的詩人,黑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被稱為“哈萊姆的桂冠詩人”。 文題理解:《黑人談河流》中的“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可以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中心內容:詩人通過黑人對河流的追溯,表達了對祖先和故土的熱愛之情。
5.《孔乙己》:選自《吶喊》。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集《吶喊》《仿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而已集》文體常識: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小說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小說的情節結構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文題理解:文章以小說的主人公的名字為題,預示著將圍繞這個人物展開情節,並靠人物來揭示主題。而這個怪怪的名字也對應了人物性格,同時也給文章奠定了諷刺的基調。中心內容:這篇小說,通過對孔乙已後半生幾個悲慘生活場景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控訴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國民冷漠、麻木的狀態。
6. 《蒲柳人家》:作者:劉紹棠,當代作家。他的作品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文題理解:蒲柳人家本指用蒲草和柳樹枝搭起房屋的人家,這裏代指普通貧苦農家。中心內容:本文主要表現了壹丈青大娘的豪爽、潑辣、愛打抱不平,以及何大學問的俠肝義膽,似壹幅生動的風俗畫,展現了人們崇高的品格。
7.《變色龍》:作者:契訶夫,俄國作家,代表作:小說《裝在套子裏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等。文題理解:作者把小說的主人公奧楚蔑洛夫警官比作變色龍,說明他是壹個善於見風使舵、媚上欺下、反復無常、不知羞恥的沙皇的忠實走狗。中心內容:小說通過對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奧楚蔑洛夫這個沙皇專制統治的忠實走狗的刻畫,巧妙地揭露了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和虛偽,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實質。
8.《熱愛生命》:選自《熱愛生命》。作者:傑克?倫敦,美國小說家。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通稱為“北方故事”。 文題理解:只要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環境也能重生。
中心內容:本文通過描寫壹位淘金者在與同樣病弱的野狼的較量中,最終咬死了狼,吮吸了狼血的故事,成功地刻畫了堅忍頑強、不懼艱難險阻的“這個人”的形象,並啟示人們:人活著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艱難險阻進行抗爭與搏鬥。
9.《談生命》:作者:冰心,兒童文學家。原名謝婉瑩。著有詩集《繁星》《春水》,其詩風格晶瑩清麗,輕柔俊逸,被人稱為“春水體”。散文集有《寄小讀者》《歸來以後》《在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櫻花贊》《關於女人》等。早期散文婉約典雅,凝練流暢,被人稱為“冰心體”。文題理解:作者把生命比作“壹江春水”和“壹棵小樹”,表達了對生命的獨特感受。中心內容:這篇散文以“壹江春水”和“壹棵小樹”為喻,揭示了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壹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痛苦與幸福不息奮鬥不止的意誌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10《那樹》:作者:王鼎鈞,臺灣當代作者。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書》《世事與棋》《碎玻璃》《靈感》等,小說《單身漢的體溫》《透視》《鐘》等。文題理解:那樹,是大自然中的強者,它奉獻綠陰,蔭庇土地。但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人與自然發生了矛盾。樹成了人類文明的遭遇,展示了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中心內容:這篇散文通過描寫壹棵長年造福於人類的大樹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以及都市文明發展的利與弊,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層思考和深重感慨。
11.《地下森林斷想》:作者:張抗抗,當代女作家。第壹篇小說《燈》,長篇小說《分界線》《隱形伴侶》,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夏》等。文題理解:文中所寫的森林,長在陰森森、黑黝黝的幽深峽谷中,故稱“地下森林”,斷想,意思是片斷、零碎的感想。感想雖是片斷,但作者感受強烈,主題開掘得深,蘊含哲理,具有感動人心的力量。中心內容:面對大自然創造的地下森林奇跡,作者展開豐富想象,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滿懷激情地歌頌了地下森林頑強不屈的生命力,表過了對孕育地下森林的峽谷的無限景仰之情。
12.《人生》:作者:勃蘭兌斯,丹麥文學評論家。著有《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中心內容:課文以“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和“工場”為喻,從不同角度、視野,描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況,表達了作者對人的生命本質、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要讓壹生過得有意義的堅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3.《威尼斯商人》:選自《威尼斯商人》。作者: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家、詩人,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喜劇天才”。代表作有: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著名的“四大悲劇”是《哈姆雷特》(又叫《王子復仇記》)《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四大吝嗇鬼:法莫裏哀《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法巴爾紮克《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英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果戈理《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
文化常識:戲劇文學的構成戲劇文學通常包括兩部分:壹是劇作家的舞臺提示,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布景、服裝、道具以及人物臺詞的心理情緒、動作、上下場等;壹是人物自身的臺詞,包括對話(對唱)、旁白(旁唱)獨白(獨唱)等。文學常識:戲劇文學的分類(1)按照表演形式,可分為話劇(主要類型)、歌劇、舞劇等。(2)按照內容性質,可分為悲劇、喜劇、正劇。正劇,指兼具悲、喜劇因素的戲劇。(3)按照題材所涉及的方面,可分為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科學幻想劇、童話劇、兒童劇。(4)按照篇幅規模,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中心內容:這場戲通過展現威尼斯法庭審判“割壹磅肉“的契約糾紛案件的經過,揭露了高利貸商人的心狠手辣,貪婪冷酷的階級本質;同時頌揚了新興資產階級人與人這間的深情厚誼、輕利重義的道德思想,體現了作者的人文主義理想。
14.《變臉》:作者:魏明倫,著名川劇作家,被譽為“巴山鬼才”。代表劇作有《易大膽》《四姑娘》《夕陽祁山》《中國公主杜蘭朵》等。
文題理解:變臉,原指戲曲中的情緒化妝,後來指壹種瞬間多次變換臉部妝容的表演特技。
中心內容:這場戲描寫了水上漂發現狗娃是女孩,要將她拋棄最終又將她收留的壹段波折,表現了水上漂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也表現了下層社會女孩的不幸和對命運的無奈抗爭。通過他們的遭遇,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生存狀態。
15.《棗兒》:作者孫鴻,劇作家。文題理解:題目“棗兒”既指實物棗兒,也指文中老人兒子的名字。另外“棗兒”是貫穿全劇的線索,作者賦予它深刻的象征意義。中心內容:這篇話劇圍繞“棗兒”敘述了壹位老人和和壹位撿棗的男孩之間的壹段親切交往。老人回憶“棗兒”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表明了自己對名父親的盼望。全劇表達了他們深情呼喚親人回歸的真摯情感。
16.《音樂之聲》作家:勒曼,美國劇作家,《音樂之聲》還被譯作《仙樂飄飄處處聞》《真善美》《柔情蜜意》《心靈深處的音樂》《天樂的魅力》等譯名。中心內容:本文通過描寫修女瑪麗亞的野外縱情歌唱、快樂遊玩的場景和修道院內院長及眾嬤嬤對瑪麗亞議論的場景,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
17.《公輸》:選自《墨子》。《墨子》壹書現在壹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墨子:名翟,是春秋戰國之際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文學常識:先秦諸子散文,先秦諸子散文產生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主要的著作有《論語》《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先秦諸子散文大多文情並茂,極具文采,善用譬喻陳說事理,論辯是非,增強了說服力,而排比、誇張等修辭的大量運用更使文章辭采繽紛。文題理解:《公輸》壹文記敘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當時,墨子聽到楚國要攻打宋國的消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阻止了這場戰爭。中心內容:課文記敘了墨子勸阻楚國進攻宋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墨子為了實現自己的主張所進行的艱苦實踐和頑強鬥爭的精神。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醜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儒家經典之壹。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人,人稱“亞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他主張施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口號。文學常識:《孟子》是儒學家派的經典著作之壹,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個人修養。文題理解:孟子所宣揚的“道“就是實行仁政。中心內容:論述了“天時不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壹觀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文題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思是因為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沈迷安樂而衰亡。中心內容:指出“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
19《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文學常識:孟子“性善論“的要點:(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範即由此產生。(3)人性變壞,是由於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4)本性也需要“養”。文題理解:孟子主張人性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側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中心內容: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以“義”為重,必要時要“舍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風利忘義的人。
20《〈莊子〉故事兩則》:選自《莊子?秋水》。《莊子》是莊周及其後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壹。莊周:戰國人,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中心內容:《惠子相梁》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利祿者的嘴臉,表現出莊子清高自守,袖爵祿如“腐鼠”的態度。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描寫了莊子與惠子的壹次辯論.顯示了二者在思想、性格、氣質上的差異。
21《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左傳》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相傳為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國壹部編年體史書、史學著作和文學著作。文化常識: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況的壹部篇年體史書。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優美,尤其善於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於通過人物對話和行動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文題理解:齊與魯是春秋時期的鄰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處於防禦地位,本文記敘了曹劌向魯莊公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終於戰勝齊的故事。中心內容:本文通過記敘了曹劌向魯莊公有關齊魯戰爭問題的對話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闡明了作戰必須取信於民,並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 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贊美了曹劌的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