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貨幣:“大齊通寶”、“保大元寶”、“大唐通寶”、“開元通寶、唐國通寶”對錢等,鐵銅錢並行;楚鑄鉛、鐵、錫、大銅等錢,有“天策府寶”、“乾封泉寶”;前蜀王建據巴蜀曾鑄永平、通正、天漢、光天等四種元寶錢,王衍鑄乾德元寶和鹹康元寶;後唐末年內亂,孟知祥趁機據西川,史稱後蜀,其子孟昶曾大鑄鐵錢,有廣政通寶和大蜀通寶等銅、鐵錢,鐵工精好如銅錢;閩殷濫鑄鐵錢、鉛錢及大銅鐵錢,有開元通寶大鐵錢,永隆、天德等大小錢;南漢實行通貨膨脹政策,大鑄鉛錢,十當銅錢壹,制作粗而字不清,錢背多鑄地名,鉛錢為其通用貨幣,乾亨二年(公元918年)所鑄乾亨通寶鉛錢,歷來都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鉛錢;燕劉仁恭父子盤據幽州,用堇泥作錢,強迫收兌銅鐵錢,又利用許多古錢的錢模,鑄造多種雜錢。
戰國貨幣
戰國時期齊、燕、趙等國鑄行的錢幣。將其鑄成刀形,專家認為可能與這幾個國家以前曾以刀作為交換媒介有關。這三國雖都鑄行刀幣,但形制上都各有其特點。大致說來,齊刀體大厚重,通長壹般在18厘米左右,刀上多有“齊法化”、“安陽之法化”、“即墨之法化”等鑄文。這裏“化”即為“貨”之古文,“法”則有“制”的意思,“法化”也就叢標準鑄幣的意思。鑄造比較精致,大多出土於今山東濟南。兗州以東地區,即戰國時齊國地區。比較而言,燕刀比齊刀輕小,正面鑄有壹“明”宇,因此壹般又稱作“明刀”,通長多在13壹15厘米之間。
上一篇:北京嘉德拍賣後期有沒有拍賣費用?下一篇:南寧古玩市場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