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南京猿人詳細資料

南京猿人詳細資料

南京猿人,又名南京直立人,於1993年發現於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西南雷公山上的葫蘆洞(奧陶紀石灰巖洞)。這是中國古人類學研究的重要發現,立即在國內新聞和學術界引起轟動。

南京猿人化石距今約60-35萬年,對研究我國古代人類的分布和演化,以及更新世人類的生存環境,特別是長江中下遊地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南京湯山葫蘆洞古人類頭骨化石的發掘,是我國古人類研究和舊石器考古領域具有世界意義的重要發現。

南京猿人洞出土壹對男女頭骨,相距僅5米。在同壹個化石地點發現兩個物種,全世界只有南京壹個地方。這不僅使“南京猿人洞”成為世界上唯壹在同壹個化石地點發現兩個人類物種的地方,也為人類多起源理論提供了有力依據。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

基本介紹中文名:南京猿人拉丁學名:直立人?南京人別名:南京直立人、南京人:動物界:脊索動物亞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動物亞門:獸亞門:獸亞門:靈長類亞門:人科ae亞門:人科:人科:人科:人科:人科:直立人亞種:南京人?H.E. Nankeniensis時間:約60萬-35萬年前考古發掘、物理特征、出土文物、文物鑒定、外貌復原、出土遺址、後續發現、偶然發現、化石鑒定、考古發掘1993年3月13年3月13 ' N、110 03 ' E)南京市江寧縣湯山鎮雷公山奧陶紀石灰巖洞內a南京猿人頭骨的物理特征:1號* *發現兩個南京猿人頭骨,其中1號頭骨(南京直立人1號頭骨化石)略完整,有頂骨、額骨、左眼眶和部分臉頰、鼻骨、枕骨,代表壹個21-35歲的成年女性個體。2號頭骨化石保存完好,包括額骨、頂骨、枕骨等部分。2號頭骨化石粗壯結實,代表壹個30-40歲的成年男性個體。二號頭骨頂視圖和內視圖中還出土了壹枚猿人牙齒化石和2000多枚古脊椎動物化石,代表了15種脊椎動物,其中中國鬣狗、腫鹿等大多數動物在古代已經滅絕。據初步測定,其演化屬於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5萬年。猿人頭骨形態與周口店北京人有很多相似之處,伴隨的動物種群也與周口店北京人相似。對於研究中國古人類的分布和演化以及更新世的生活環境,特別是長江中下遊的環境,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葫蘆洞古人類頭骨化石的發現,是我國古人類學研究和舊石器考古領域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現。它把南京先民的活動歷史提前到了35萬年前,而在此之前,南京只能追溯到有5.6萬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以北音營營和浦口營盤山古文化遺址為代表。出土文物南京猿人化石發現於1992。* * *有兩個不完整的頭骨和面部骨骼,沒有附著牙齒。這塊化石屬於直立人。同時出土的還有哺乳動物化石。在地質時間上屬於中更新世。由於測定方法不同,絕對年齡測定的數據為654.38+0.2萬年至654.38+0.8萬年和29萬年至40萬年。有人認為按照* * *誕生的動物群接近周口店第壹,整體年齡應該在50萬年左右。2號頭骨側視文物鑒定2013年6月,中國科學院和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發現,2號頭骨其實不是之前認定的猿人,而是另壹個物種——智人!這壹新發現不僅使南京“猿人洞”成為世界上唯壹壹個在同壹個化石地點發現兩個人類物種的地方,也為很多地方的人類起源理論提供了有力依據。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南京智人頭骨復原圖(深色為化石部分)中國科學院古人類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銀雲和劉武利用先進的計算軟件,終於找出了2號頭骨的真身!通過對頭骨進行復原,發現復原的2號頭骨頂骨面積實際為113.5平方厘米,遠遠超過了智人83.3-109.5平方厘米的範圍,甚至超過了智人112.9平方厘米的標準。同時,兩位專家還發現,重置後的2號頭骨的頭骨體積竟然達到了1240.4 ml!遠遠超過了南方古猿的500毫升,也超過了猿人的頭骨體積標準800-1200毫升。比周口店、北京、和縣、安徽、藍田、陜西、南京的猿人頭骨大很多。通過復原頭骨,兩位專家找到了6件證據證明頭骨確實屬於智人。徐漢奎告訴記者,頭骨的大小對識別古人類非常重要。如果頭骨體積的數據準確的話,幾乎可以確定2號頭骨是智人,與猿人是兩個物種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漢奎說,人類進化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古猿、直立人(又稱猿人)、智人和現代人。二號頭骨的年齡應該在25萬年到24萬年之間,因為智人壹般分為早期智人(25萬年到4萬年之間)和晚期智人(5萬年到1.1萬年之間)。“中國早期智人只發現了12處,遠少於智人發現的22處,早期智人的化石確實珍貴。12遺址中,僅在5處發現1或2-3顆牙齒,如著名的北京周口店,僅發現壹顆牙齒,與猿人起源不在壹起。”徐漢奎覺得,除了南京的葫蘆洞,同壹地點只能找到5個頭骨或頭蓋骨,而同壹地點只能找到北京和南京屬於不同時期,同壹地點只能找到南京。“太神奇了,不可思議!”這些化石表明,6.5438億+0萬年前,蘇皖地區適宜猿類生長繁殖。在此之前,中國古人類學家吳心之院士和美國、澳大利亞的學者提出了人類的發源地在非洲和東亞的理論。很多學者認為,蘇皖地區是東亞人類起源的中心之壹。目前國內發現的最早的靈長類骨骼化石在安徽潛山,距今6000多萬年。溧陽地區又發現壹只4500萬年前的中國猿猴。泗洪雙溝醉猿在654.38+05萬年至654.38+00萬年間再次出現。在安徽繁昌發現了240萬年前的石器,說明已經進入猿人時期。後來在20萬年前的安徽巢湖出現了“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出現在三四萬年前的鎮江和泗洪。在安徽、江蘇這樣的範圍內,發現了靈長類-猿-猿-智人的化石,為“蘇皖地區是東亞人類的發源地”這壹假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外貌復原2014,14年7月3日,正在復原的30多萬年前“南京直立人”的工作已經進入“復活”頭骨化石的最後階段。預計這幅復原圖將於2014年8月展出。化石呈褐色,化石化程度較深。三個頭骨碎片拼接後,包含了面部頭骨的壹部分和大部分頭骨,形成了壹個相對完整的頭骨。其面顱保存部位為:眶上枕骨、鼻骨、顴骨、上頜骨,左眶完整,右眶只有上內側壁。顱骨保存部分包括:額骨、頂骨、蝶骨、顳骨、枕骨,枕骨大孔後緣輕度殘疾,枕骨基底部缺失。通過對南京直立人頭骨化石形態特征的分析研究,發現南京人和北京人的形態特征非常相似,既表現出蒙古人的許多特征,也具有歐洲人的壹些特征。早在元謀人,晚至山頂洞人,遠至現代中國人,壹系列蒙古民族特征壹直存在,說明蒙古民族的主要特征很早就出現了,並已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發展起來。南京直立人的頭骨已經被擠壓變形,很難復原。趙深入了解了“南京直立人”頭骨化石的背景,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和書籍。為了更客觀、真實地復原“南靖直立人”頭骨化石,趙計劃將復原年齡定在30歲左右。趙教授(我國犯罪外貌與痕跡考古學家)利用警星CCK-IV人像組合系統中新增的鏡像缺損的顱骨化石進行電腦修復,從上千個顱骨庫中挑選匹配的下頜骨進行試錯比對,經過微調、縮放、修整後錘打而成。復原的“南京直立人”可能是壹個前額扁平、眉弓粗、眼窩深而寬、鼻子短而向上、鼻孔大、上顎長、口鼻突出、唇細長、牙齒小而密、磨損大的古代人形象。唐山鎮猿人洞的發現,是繼雲南雲謀、陜西藍田、北京周口店、安徽和縣猿人之後的又壹重大考古突破。1995後,成為對遊客開放的旅遊景點。唐山鎮西部的雷公山有壹個巨大的溶洞群。溶洞總面積已達數萬平方米,雷公洞、葫蘆洞向遊客開放。1993年3月13葫蘆洞出土了壹件比較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引起了世人的關註。考古學家在這裏發現了十多種動物化石。據科學鑒定,這大約誕生於35萬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的人類歷史提前了20多萬年。同時,長江流域被確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壹。葫蘆洞發現的化石有腫骨鹿、梅花鹿等十余種。這些動物大多生長在654.38+0.5億年前的中更新世。唐山猿人洞景區可分為六個區塊,即入口處的石崖雕泉景觀、山腳下的古人類石雕園、古人類史料陳列館、遺址入口處懸崖上的猿人雕刻景觀、自然洞穴景觀和竹園休閑區。按照朱教授的設想,這裏將成為南京乃至全國展示古人類的“石頭公園”。原本裸露在石崖上的漏鬥狀缺口,變成了天然的浮雕石墻。據實地考察,石壁上的人頭形石頭會稍加鑿刻,成為4-5個“南京猿人”頭像。與美國的總統山不同,猿人頭像避開了斧頭的痕跡,與天然巖石融為壹體。此外,在洞頂上,兩三尊巨型猿人狩獵銅像矗立著,作為猿人洞的巨型標誌。整個景區內,茅舍、石器、巢屋、窯洞等石器時代建築小品隨處可見,充滿了歷史感。後續發現意外發現2005年4月,壹場雨剛過,家住唐山的劉夫婦在葫蘆洞附近撿石頭時,意外發現了幾塊長相奇特的“石頭”。仔細壹看,他們發現其中有壹顆看起來像牙齒。聯想到當地著名的“南京猿人”,劉先生決定將這些石頭送到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進行“鑒定”。經過壹年左右的時間,這些石頭的身份得到了初步確認。它們很可能是距今654.38+0萬年前的獼猴或狒狒化石,這壹發現為證明“蘇皖地區是東亞人類發祥地中心之壹”的觀點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據。提到“南京猿人”,恐怕沒有人會不知道。因唐山地區葫蘆洞采石,意外發現兩個頭骨,經專家鑒定,舉世矚目。1992年初,該區域準備開發為旅遊景點,此地采石場轉移至葫蘆洞以西500米處的煤灰場。後來采石場被劉先生承包了。化石被發現的那天,他原本是在遺址南邊的山坡上撿石頭。我不知道他看到了許多像牙齒壹樣的“石頭”。幾天後,他再次上山,意外發現山坡上有壹個3-4米高的小洞。離洞口不遠的地方出現了幾塊牙齒狀的石頭和其他奇怪的石頭。他懷疑這些“石頭”原本就在這個洞裏,後來被雨水沖走了。當他準備進入洞穴仔細觀察時,巖石太陡了,所以他沒能成功。為了弄清楚這些石頭是什麽,劉先生準備找專家來確認壹下。化石鑒定第壹個看到這些化石的人是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徐漢奎。從他提供的物件來看,這些化石看起來確實很“怪異”。其中壹個化石保存完好,上面清晰可見四顆牙齒,又大又尖;另壹塊化石上明顯有劃痕,而且痕跡表面非常光滑。徐漢奎研究員說,單從外觀上看,無法確定這些牙齒是不是猿人的,刮傷的痕跡也無法解釋。因為猿人化石壹直都是“稀有”的,哪怕是壹顆牙齒都是極其稀有的。雲南著名的元謀人雖然只找到了三顆牙齒,但卻把中國猿人的歷史向前推進了654.38+0.7萬年。以前只發現過兩個“南京猿人”的頭骨。後來,在正式挖掘時發現了壹個臼齒化石。但根據相關專家的研究,這顆牙齒應該屬於智人,而不是南京猿人的牙齒。如果這塊牙齒化石真的屬於壹個猿人,那將是壹個震驚全世界的偉大發現。因為事情緊急,徐漢奎研究員帶著化石去了北京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該所吳新智院士看後認為,它們不像猿牙,更像狒狒牙,只是比狒狒牙略大。為了進壹步查明,他把化石交給了他的學生文博士,編號相同。他也很難對化石的奇怪現象下結論,就把它們交給了陳博士。2006年3月底,好消息終於從北京傳來。經研究人員討論,根據化石的地質年代,可能是654.38+0萬年前。其中,牙齒化石很可能是裴氏獼猴上頜骨(上口)的臼齒;至於刮掉的肢骨化石,研究人員認為它看起來像狒狒;而為什麽會有刮片,至今沒有定論。這些化石目前仍在北京,相關專家表示還需要進壹步研究對比。

  • 上一篇:半夜賣古董
  • 下一篇:南陽大方景觀藝術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